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1题:
于丹教授在“构建心灵”的讲座中强调,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而人自身的和谐关键是心灵的和谐。这说明()。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2题:
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第3题:
下列对意识的本质认识正确的是()
第4题:
陶渊明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爱好农村生活。()
第5题:
思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花朵,在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思想的能力。从哲学上看()
第6题:
意识的本质的是()
第7题:
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第8题:
①②
③④
①②③④
①②④
第9题: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第12题: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13题:
我们说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因为()。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④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第14题:
“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意识就反映什么。”这个观点主要告诉我们()
第15题: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分别是()
第16题: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
第17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其中“结庐”的意思是()
第18题:
有同学认为,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和照相机、摄像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原理是一样的。这种观点主要错在()
第19题: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
第20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21题: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22题: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第23题: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
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