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B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C贡献比索取更能体现人生价值
D必须抛弃个人利益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 ③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第5题: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是谁?()
第6题:
材料一2010年的十月秋风里,科学界两位大师——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相继逝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终身为之奋斗的誓言。 (1)两位科学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深厚的情怀。 材料二晚年的钱学森仍然密切跟踪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并向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建言。钱老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创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我今年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钱老产生忧虑的原因。 材料三钱学森不仅在科技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曾有不少人希望给钱学森写传记,都被他拒绝了;对于别人给他的赞誉,他总是说“我不敢当。” (3)钱学森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健康成长有何启迪?
第7题: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用其毕生的工作,殚精竭虑,实践着自己的诺言。钱老的一生告诉我们()
第8题:
钱学森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们认为,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①取之有道②用之有益③承认财富④用之有度
第9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去度假的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第10题:
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贡献比索取更能体现人生价值
必须抛弃个人利益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第11题:
星期一出差的是老孙
星期二出差的不是小李
星期三出差的是小周
星期四出差的不是老钱
第12题:
钱理群
钱钟书
钱学森
钱穆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第17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31日上午,“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北京去世。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下面是钱学森的个人语录: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材料二,钱学森去世后,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深思。安徽某市11位市民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领导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从钱学森的一生经历和他的个人语录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钱老身上洋溢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一具体内涵?谈谈你对这种内涵的认识?
第18题: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不仅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而且还用来看待自己。钱老对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他反对别人称他为中国的“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他在《书信》中多次重申,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钱学森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没有哲学就没有灿烂的人生 ④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
第19题:
2009年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京逝世。在钱老生前与温家宝总理的多次谈话中,老科学家念念不忘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之所以要加强创新,是因为() ①不建成创新型国家,国家就没有立足之地 ②要创新就要与时俱进 ③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第20题:
赵、钱、孙、李、周五人要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不同的时间内出差。老赵说:“老钱在星期一出差,我在星期三出差。”老钱说:“老孙在星期一出差,小李在星期四出差。”老孙说:“老赵在星期二出差,小周在星期五出差。”小李说:“老孙在星期i出差,老钱在星期四出差。”小周说:“小李在星期二出差,我在星期三出差。”如果每个人只说对了一个人的出差时间,由此可以推出()。
第21题:
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科学巨星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钱老走了,但留下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以下是钱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一些谈话片段: (北师大)附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的科学兴趣。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 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看,钱老的上述谈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22题: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第23题:
①③
②④
②③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