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技能交换”属于商品流通
B“技能交换”属于商品交换
C“技能交换”属于物物交换
D“技能交换”属于租赁消费
第1题:
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A.生产学说
B.分配学说
C.交换学说
D.消费学说
第2题:
近年来,“技客一族”在国内盛行。“技客”们将自己掌握的技能拿出来互相进行交换,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充电”。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材料中“技能”充当了一般等价物②“技能交换”是商品交换③“技能交换”是商品流通④“技能交换”属于一种发展资料消费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第3题:
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从市场角度看,下列关于“技能互换”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商品流通②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③在这种交换方式中不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④在这种方式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第4题:
经济学最早出现的时候叫做?()
第5题:
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倾听,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可能是下列哪方面技能的缺乏()
第6题:
下列()属于内部流动。
第7题:
“技能交换”属于商品流通
“技能交换”属于商品交换
“技能交换”属于物物交换
“技能交换”属于租赁消费
第8题:
②③
②④
①③
①④
第9题:
①②
③④
②④
①③
第10题:
技术技能
发展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第11题:
①③
①④
②④
③④
第12题:
第13题:
试述斯密的分工和交换学说。
分工和交换学说是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生产力,发展和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因素。
斯密认为:
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分工的优越性所在。他认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在于:A、分工使劳动的技巧增进、促进了操作的专业化、简单化,使工人能很快掌握和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B、分工专业化可节省工种、工序转换的时间;C、分工使操作简化,为那些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提高效率的工具与机械工的发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3、分工产生的原因。斯密认为,分工是从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
4、分工发展的条件。他认为,分工产生后,其发展会受到交换范围的限制。他说:“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这,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斯密的论述有一定片面性,只看到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提高没看到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推动分工的发展。他只从人的本性上去看待分工,而忽视了分工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这与他的社会历史观有一定联系。但他毕竟强调了分工、强调了分工的客观作用,这在当时是个贡献,是优于重农主义的。
第14题:
云米中央净用的是阴离子交换技术
第15题:
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第16题:
下面哪一项是经济学最早出现的名称?()
第17题:
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换客一族”。下列关于“技能互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 ③从消费目的上看,“技能互换”属于劳务消费 ④“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第18题:
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从市场角度看,下列关于“技能互换”说法正确的是() ①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②“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 ③从消费目的看,“技能互换”属于劳务消费 ④“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
第19题:
生产学说
分配学说
交换学说
消费学说
第20题:
信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
决策技能
第21题:
贸易学
产业学
家政学
交换学
第22题:
①②
②③
②④
③④
第23题:
产业学
贸易学
家政学
交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