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体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两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两者中的每一个只
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同样要化为一种共同的东西,各自代表这种共同的东西的多量或少量。”马克思所说的这种“共同的东西”是指( )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斯密的观点的是()。 ①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②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 ③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④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3题:
在唐代有一种类似名片的东西,上面写有官员的姓名职位,那么这种东西叫:()
第4题: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第5题:
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第6题:
《乡愁》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第7题: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必定具有很高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较小的东西必定具有较小的交换价值。()
第8题:
系统科学是研究()的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不同,它反映和研究的是自然界各个领域和各门自然科学中共同的东西,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系统各个领域中某些共同的东西。
第9题:
第10题: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第13题:
第14题:
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由此可见,斯密()。 ①科学地提示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②认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交换价值 ④不懂得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第15题:
“画饼不能充饥”的哲学道理是:()
第16题: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第17题: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这说明了()对价值的作用是很大的。
第18题:
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应是()
第19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具有极大使用价值的东西往往只有少的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一些具有极大交换价值的东西往往很少或者没有使用价值。再没有比水更有用的东西了,但水却不能购买任何东西,没有东西和水交换。相反,砖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十分昂贵”。请你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释此现象?
第20题:
第21题:
②④
①③
①②
③④
第22题:
价格
有用性
稀缺性
有效需求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