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在唐朝首都长安犯强盗罪,三次入狱,依律应分别处徒刑l年、l年半、2年,则依据唐律.第三次处刑时应判处的刑罚为( )。

题目

某人在唐朝首都长安犯强盗罪,三次入狱,依律应分别处徒刑l年、l年半、2年,则依据唐律.第三次处刑时应判处的刑罚为( )。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即前后三次犯应处徒刑的罪,不是以其中一个重罪处刑,而是处以徒刑之上一种刑罚即流刑2000里。三次犯应处流刑的罪,则处以绞刑。故选C项是正确答案。
更多“ 某人在唐朝首都长安犯强盗罪,三次入狱,依律应分别处徒刑l年、l年半、2年,则依据唐律.第三次处刑时应判处的刑罚为(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人在唐朝首都长安犯强盗罪,三次入狱,依律应分别处徒刑1年、1年半、2年,则依据唐律,第三次处刑时应判处的刑罚为( )。A.徒刑4年半B.徒刑3年C.流刑2000里D.绞刑


    正确答案:C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即前后三次犯应处徒刑的罪,不是以其中一个重罪处刑,而是处以徒刑之上一种刑罚即流刑2000里。三次犯应处流刑的罪.则处以绞刑。故选C项是正确答案。

  • 第2题:

    某人在唐朝首都长安犯强盗罪,三次入狱,依律应分别处徒刑1年、1年半、2年,则依据唐律,第三次处刑时应判处的刑罚为(  )。
    A.徒刑4年半
    B.徒刑3年
    C.流刑2 000里
    D.绞刑


    答案:C
    解析:
    【精解】《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即前后三次犯应处徒刑的罪,不是以其中一个重罪处刑,而是处以徒刑之上一种刑罚即流刑2000里。三次犯应处流刑的罪,则处以绞刑。故选C项。

  • 第3题: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中不构成累犯的是( )。

    A.戴某因骗取出口退税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犯抢劫罪
    B.古某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犯故意杀人罪
    C.谢某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强奸罪
    D.常某犯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执行6年后获得假释,假释后的第7年又犯诈骗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累犯。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如果前后两罪或其中一罪是过失犯罪,就不成立累犯。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所以选项C不构成累犯。(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的判决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上述5年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提示】此题中不考虑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问题。

  • 第4题:

    魏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刑罚执行2年后,又犯了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则张某应被判处的刑期是:( )

    A.8~15年

    B.10~17年

    C.10~15年

    D.10~20年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李某因犯绑架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刑罚执行3年后又发现他在判决前还犯有盗窃罪,应判处15年有期徒刑,犯故意伤害罪,应判处15年有期徒刑,则李某需要执行的最高刑期为:

    A:18年
    B:20年
    C:22年
    D:25年

    答案:C
    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将原《刑法》第69条第1款“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修改为“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据此,C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