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明确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道理论据。一篇文章.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它为“摆事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则称为“讲道理”。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A.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B.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C.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D.议论文中“摆事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题目

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明确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道理论据。一篇文章.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它为“摆事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则称为“讲道理”。

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

A.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

B.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

C.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D.议论文中“摆事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相似考题
更多“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明确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关于论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

    B.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

    C. 道理不能成为论据

    D. 社会情理和风俗不能成为论据


    正确答案:AB

  • 第2题: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沦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统筹教育均衡发展 逐步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育不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逐步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浙江省要推动本省的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全省的教育水平,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近期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协调推进教育事业的建设,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
    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不具有选拔性、竞争性,政府首要的教育职能是保障公民平等的教育权利,维护教育公平。政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地区、城乡的不均衡;同级同类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不同类别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弱势群体子女与普通子女之间的不均衡。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扶持弱势群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使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住机遇,扩大全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的金融危机给国内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但是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我国的教育领域在当前形势下大有可为,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从软、硬两个方面实施第二次扩大全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全面提升,努力为扩大内需作出积极的贡献,为教育再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下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省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逐步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和谐、均衡的教育环境必将实现。

  • 第3题:

    以“师德”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文章富有逻辑性;
    (4)文童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答案:
    解析:

  • 第4题:

    以“教师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
    (4)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答案:
    解析:
    是责任,更是良心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那些不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的性命的老师相比,范关忠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在面对危险时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给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范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做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如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的另一条新闻: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独自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举动体现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以如此高贵。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解放军的职责就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稳;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解放军不能因为随时而来的余震而畏缩不前,医生也不能因为大灾过后必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而作为一个老师,当一群学生把你当成是一个信赖者,当一群家长把你当成是孩子的保护者时,你却独自逃脱。每个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不会因为另一个也饥饿的人放弃自己获得的食物一样,可贵的是他可以在维系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分一半或者几分之一去救助另一个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后者是责任,一份对社会、对同伴的责任。

      在大家还在讨论教师职责时,一条由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 日出台的一条新规定引起了更多人的参与讨论:今年高考期间,碰上余震发生时,在场的3名监考老师要负责考场内考生的疏散工作,不能先于学生撤离考场。监考老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方能离开,违反规定者将遭到停职或开除的处理。迎合了即将进行中的高考。而现在,当我们再来想由事件本身所引出的这个规定时,不禁觉得用法律法规等形式来限制或制止住的行为可能也就体现不出人性与责任了。因为二者都不是法律法规等所限制和能限制的。换句话说,用相关制度能限制的也就不叫人性了。

      重新翻看事件本身,范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许并不可恨,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欲,每个人都有利已心理,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伟大,可恨的是他之后“洋洋自得”地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那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宣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在挑战中国的传统道德观。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哗然。

      人性与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人身上时,我们似乎才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人。想到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等,当一个人的人性超过了他的责任时,一个人开始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世界。

      争论还在继续,可是通过范美忠事件也让我们开始了一个自我的反省,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做第二个“范跑跑”吗?责任在你的生命中究竟占到了多大的比率——让每个人反思吧。

  • 第5题:

    运用科学资料来证明论点的方式和方法称为()

    • A、论点
    • B、论证
    • C、论据
    • D、论文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论据是用来说明或证明观点的材料,新闻评论使用的论据分为()

    • A、理论性论据
    • B、依托式论据
    • C、输入式论据
    • D、杂糅式论据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如果说论点是观点,论据是材料的话,那么通过()才能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正确答案:论证

  • 第8题:

    判断题
    例证,就是采用事实作论据,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证明论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在议论中以充分的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称之为申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题干说法正确。

  • 第10题:

    单选题
    论据是用来说明或证明观点的材料,新闻评论使用的论据分为()
    A

    理论性论据

    B

    依托式论据

    C

    输入式论据

    D

    杂糅式论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在议论中以充分的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称之为申论。( )


    正确答案:A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题干说法正确。

  • 第12题:

    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 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 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道理论据。一篇文章, 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它为“摆事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 则称为“讲道理”。

    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

    A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
    B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
    C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D议论文中“摆事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答案:C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段属于总分结构。先是说一篇议论文不仅要有论点,而且还要有论据。然后具体介绍什么叫论据,论据分为摆事实和讲道理,选项C正是论述中所主要强调的观点。

    选项A并不是论述中主要讲的东西;选项B只是强调了一个方面,太片面;选项D文章中并没有说二者缺一不可。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13题:

    以《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不少于800字;(2)论点鲜明,有说服力;(3)文章有逻辑效果;(4)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答案:
    解析:
    教师。我向往的职业
    教师,一个很微小又很朴实的词,却又闪耀着平凡的光辉。教师多少年来被各种各样的人评价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教师是个既伟大又平凡的职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之所以说是“最崇高”、“最光辉”,就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建造一座房子或桥梁的人,我们称他为建筑工程师;设计工厂合理流程的人,我们称他为工业工程师;研究更好地养花种花、美化环境的人,我们称他为园艺工程师。然而教师却是灵魂的工程师,那就意味着要塑造人类的思想,建设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精神文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精神花园里的一个园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播人生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除心中困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教师所要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等于是把知识的火炬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所以,在我看来,教师更像一个接力赛的队员。这个接力赛的总长度是人类的整个时间长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悠悠无尽头。整个接力赛的队员主要由一代一代的教师组成,一代相当于一棒。历史赋予我们特定的一程,我们从上一代手中接过知识接力棒,然后跟时间赛跑,直至跑完我们的这一段,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代的人。一棒一棒,无穷无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三种情况:
    一是没有按要求传到或是传错了、传丢了,这是混者。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而误人子弟者即是。二是刚刚符合要求传出,这是庸者,平庸无进而得过且过者即是。三是不但按要求传到,而且增进了自己的内功,使知识接力棒本身越来越新、越来越有用,这是智者。创造发明,作出贡献,人类会一定记住他。我想,我绝不能做阿混,至少要平庸,然后追求智!当然要达到智,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首先必须有一颗爱心,然后是练好教师的各类基本功,如语言、写作、书写、板画、计算机等,再是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让教师这个职业带给人们更多的真知,让我的生命燃烧得更有意义!

  • 第14题:

    以下关于论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
    • B、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
    • C、道理不能成为论据
    • D、社会情理和风俗不能成为论据

    正确答案:A,B

  • 第15题:

    “例证法”指()

    • A、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证明论点
    • B、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
    • C、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来证明观点
    • D、用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方法来证明观点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写作题:以“教师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 (4)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正确答案: 是责任,更是良心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那些不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的性命的老师相比,范美忠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在面对危险时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给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范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做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如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的另一条新闻: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独自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举动体现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以如此高贵。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解放军的职责就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稳;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解放军不能因为随时而来的余震而畏缩不前,医生也不能因为大灾过后必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而作为一个老师,当一群学生把你当成是一个信赖者,当一群家长把你当成是孩子的保护者时,你却独自逃脱。每个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不会因为另一个也饥饿的人放弃自己获得的食物一样,可贵的是他可以在维系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分一半或者几分之一去救助另一个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后者是责任,一份对社会、对同伴的责任。
    在大家还在讨论教师职责时,一条由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日出台的一条新规定引起了更多人的参与讨论:今年高考期间,碰上余震发生时,在场的3名监考老师要负责考场内考生的疏散工作,不能先于学生撤离考场。监考老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方能离开,违反规定者将遭到停职或开除的处理。迎合了即将进行中的高考。而现在,当我们再来想由事件本身所引出的这个规定时,不禁觉得用法律法规等形式来限制或制止住的行为可能也就体现不出人性与责任了。因为二者都不是法律法规等所限制和能限制的。换句话说,用相关制度能限制的也就不叫人性了。
    重新翻看事件本身,范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许并不可恨,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欲,每个人都有利已心理,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伟大,可恨的是他之后“洋洋自得”地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那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宣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在挑战中国的传统道德观。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哗然。人性与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人身上时,我们似乎才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人。
    想到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等,当一个人的人性超过了他的责任时,一个人开始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世界。争论还在继续,可是通过范美忠事件也让我们开始了一个自我的反省,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做第二个“范跑跑”吗?责任在你的生命中究竟占到了多大的比率--让每个人反思吧。

  • 第17题:

    问答题
    写作题:以“教师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 (4)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正确答案: 是责任,更是良心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那些不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的性命的老师相比,范美忠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在面对危险时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给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范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做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如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的另一条新闻: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独自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举动体现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以如此高贵。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解放军的职责就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稳;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解放军不能因为随时而来的余震而畏缩不前,医生也不能因为大灾过后必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而作为一个老师,当一群学生把你当成是一个信赖者,当一群家长把你当成是孩子的保护者时,你却独自逃脱。每个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不会因为另一个也饥饿的人放弃自己获得的食物一样,可贵的是他可以在维系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分一半或者几分之一去救助另一个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后者是责任,一份对社会、对同伴的责任。
    在大家还在讨论教师职责时,一条由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日出台的一条新规定引起了更多人的参与讨论:今年高考期间,碰上余震发生时,在场的3名监考老师要负责考场内考生的疏散工作,不能先于学生撤离考场。监考老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方能离开,违反规定者将遭到停职或开除的处理。迎合了即将进行中的高考。而现在,当我们再来想由事件本身所引出的这个规定时,不禁觉得用法律法规等形式来限制或制止住的行为可能也就体现不出人性与责任了。因为二者都不是法律法规等所限制和能限制的。换句话说,用相关制度能限制的也就不叫人性了。
    重新翻看事件本身,范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许并不可恨,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欲,每个人都有利已心理,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伟大,可恨的是他之后“洋洋自得”地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那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宣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在挑战中国的传统道德观。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哗然。人性与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人身上时,我们似乎才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人。
    想到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等,当一个人的人性超过了他的责任时,一个人开始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世界。争论还在继续,可是通过范美忠事件也让我们开始了一个自我的反省,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做第二个“范跑跑”吗?责任在你的生命中究竟占到了多大的比率--让每个人反思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运用科学资料来证明论点的方式和方法称为()
    A

    论点

    B

    论证

    C

    论据

    D

    论文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做道理论据。一篇文章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为“摆事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则称为“讲道理”。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
    A

    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

    B

    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

    C

    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D

    议论文中“摆事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文段先说什么是论据,然后分别介绍了两类不同的论据。因此,文段的主要内容是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