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侵犯行为的挫折—侵犯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侵犯行为是指违反社会规范、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但这个侵犯行为不一定直接指向挫折源,而是指向替代品。并不是所有的挫折都会引起侵犯,很多人受到挫折后只是一个人难过或找人诉苦。另有研究者认为挫折只是产生愤怒,是侵犯行为的预备状态。只有环境中出现“侵犯线索”时,侵犯行为才会发生。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行为是通过后天习得的。强化和观察是习得侵犯行为的途径。
略
第2题:
“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这种理论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A劳伦茨
B班杜拉
C弗洛伊德
D多拉德
第3题:
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生物学理论
第4题:
简述挫折—侵犯性理论对侵犯和暴力的解释。
根据挫折——侵犯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几条结论:首先,挫折是引发侵犯行为许多原因中的一个原因,也许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其次,挫折在某种条件下能促使侵犯行为的产生:
第一,挫折必须是剧烈的(引起愤怒情感的),至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第二,它必须被知觉为有意的或人为的。
略
第5题:
“侵犯性存在基因之中”,属于()的观点。
A本能理论
B生物理论
C个性理论
D挫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