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A对
B错
第2题:
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2.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3.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
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略
第3题: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实我们美术教育能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其是()的发展。
视觉——空间智能
略
第4题:
美术取向的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是着眼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教育取向的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是着眼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第5题:
早期从事盲童教育,有一整套的自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美术教育理论的美术教育家是()。
第6题:
在下面几种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种是()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科目本身的性质
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要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设计
第12题:
第13题:
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略
第14题:
试述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幼儿美术教育的启迪。
(1)奥地利美术教育先驱者,“儿童绘画之父”,创办“维也纳儿童美术班”,实施儿童自由画教育。
(2)主要教育思想:秉承了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尊重信任儿童:主张儿童美术教育心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成人不要干涉儿童的艺术创造,老师应了解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指定题材、不教画法,只是致力于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成人不必要求儿童画得像,更无权更改儿童作品。
(3)启迪:在教育目标上,把幼儿美术教育从技艺教育的功利立场转向重视幼儿艺术创造性和表现性;在教育内容上,不再一味要求幼儿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应该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表达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多的临摹和灌输的状态,注重培养幼儿自己的观察、体验和创造:在评价标准上,不再以“像不像”为标准,应该对幼儿作品予以充分的尊重。
略
第15题:
德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大致分为:认知教育理论——模仿和练习——审美教育。
第16题:
制定托幼机构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包括()。
第17题:
试论陈鹤琴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第18题: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实我们美术教育能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其是()——空间智能的发展。
第19题:
第20题:
加登纳
里德
罗恩菲尔德
玛珂菲
第21题:
第22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知识和技能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手、眼、脑协调的操作教育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