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民事权利行使也就是民事权利内容的实现。权利人通过实施行使权利的行为,可以实现权利所体现的利益。民法鼓励权利人正当行使权利,广泛从事各种合法的民事行为。但由于任何权利的实现不仅关系到权利人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义务人的利益、国家和社会利益,因此,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应尊重他人的利益,不得滥用权利。当滥用权利的行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失时,行为人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更多“简述民事权利的行使?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民事权利的分类。


    正确答案:(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3)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4)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 第2题:

    试论述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


    (1)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民事主体受到侵害时用民事保护方法防止或减少权利受到侵害或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民事权利的保护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 (2)公力救济。公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国家机关保护民事权利是由多个机关通过多种手段完成的。公力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向法院起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保护权利的请求等。 (3)私力救济。私力救济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权利主体采取一定方式保护其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本身的属性。采取自我保护手段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权利主体只能以法律许可的方式和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保护自己的权利。私力救济方式主要包括依法向侵权行为人提出请求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从事白助行为或者自救(自卫)行为等。其中自卫行为是指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毁损的行为。自助行为的条件十分严格一般需要如下四个要件: ①为保护自己的权利; ②情势紧迫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 ③采取的手段适当; ④事后及时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1)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民事主体受到侵害时,用民事保护方法,防止或减少权利受到侵害,或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民事权利的保护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2)公力救济。公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国家机关保护民事权利是由多个机关通过多种手段完成的。公力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向法院起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保护权利的请求等。(3)私力救济。私力救济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权利主体采取一定方式保护其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本身的属性。采取自我保护手段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权利主体只能以法律许可的方式和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保护自己的权利。私力救济方式主要包括依法向侵权行为人提出请求,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从事白助行为或者自救(自卫)行为等。其中,自卫行为是指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毁损的行为。自助行为的条件十分严格,一般需要如下四个要件:①为保护自己的权利;②情势紧迫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③采取的手段适当;④事后及时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 第3题:

    简述民事权利消灭的含义和类型。


    (1)民事权利,是法律为保障民事主体实现某种利益的意思而允许其行为的界限。民事权利首先是一种自由权,意味着权利人在一定范围内的意志自由,在这一范围内,他可以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2)①按照民事权利的标的为标准,民事权利可以划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人身权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包括人格权、身份权;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②以民事权利的作用方式为标准,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支配权为对权利标的直接进行排他性支配的权利,其行使不需他人配合,他人不得为同样的支配行为。请求权为法律关系的一方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形成权是依照权利人的单方面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抗辩权是权利人所享有的对抗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权利。③以权利的相互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主权与从权。主权是不以其他权利为存在条件的权利,从权是须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发生条件的权利。④以权利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为标准,可分为原权与救济权。⑤以权利效力所及的范围,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绝对权是指权利效力所及为不特定人的权利,相对权是指权利效力所及为特定人的权利。⑥以民事权利是否现实取得,可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

  • 第4题:

    简述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联系和区别。


    正确答案:
    答: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据,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但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其享有的民事权利仍具有如下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它对自然人实现民事权利来说只是一种可能性。民事权利则是自然人在具体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的,是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得以实现的结果。&&
    (2)民事权利能力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还指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既可以称为权利能力也可以称为义务能力。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互相对立并不可替代。
    (3)尽管近代民法以来,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无须任何额外条件,但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它的内容和范围是由法律确定的。民事权利则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产生的,因此一般说来,它的内容既可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也可以取决于法律的规定。
    (4)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人身是不可分割的,非依法律规定不能受限制或者剥夺,而且自然人自己也不能放弃或者转让。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则是可以依法放弃和转让的。

  • 第5题:

    3、民事权利的行使方式有

    A.事实行为

    B.法律行为

    C.由他人代理行使

    D.授权他人行使


    事实行为;法律行为;由他人代理行使;授权他人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