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封建法律制度中,从取得家长身份的方式来看,是按()确定的,反映出嫡庶兄弟姐妹间的不平等。如有嫡子数人时,是“立嫡以长不以贤”。若有嫡庶子并存时,则是“立子以贵不以长”。如果无嫡子、只有庶子时,有时立其长者,有时用占卜的方式确定。
A.长子继承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长孙继承制
D.嫡长孙继承制
第1题:
19、19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萨姆纳梅因在其所著的《古代法》中,曾这样概括人类历史的发展: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从身份到契约”指的是从封建的等级不平等制度向通过自由订立的契约来形成的社会秩序的转变。身份是指生而有之的可以成为获得财富和地位的依据,身份成为确定人们什么的根本标准?
A.地位高低
B.权利大小
C.义务多少
D.寿命长短
第2题:
【单选题】在晋国内乱中胜利的晋武公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之间的关系是()。
A.舅甥
B.君臣
C.祖孙
D.嫡庶
第3题:
汉朝实行诸子均分的法定继承制度,并无嫡庶之别。
第4题:
【单选题】“刑于寡妻”中的“寡妻”是指()。
A.庶妾
B.嫡妻
C.寡妇
D.弃妇
第5题:
28、19、19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萨姆纳梅因在其所著的《古代法》中,曾这样概括人类历史的发展: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从身份到契约”指的是从封建的等级不平等制度向通过自由订立的契约来形成的社会秩序的转变。身份是指生而有之的可以成为获得财富和地位的依据,身份成为确定人们什么的根本标准?
A.地位高低
B.权利大小
C.义务多少
D.寿命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