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荀子主张否定“象刑”,以重刑惩恶。象刑见于《尚书》的记载,指对犯罪者不用肉刑,而采取象征性的方式来代替,它被视为古代圣王“德政”的表现。荀子认为象刑之说不足为凭,属于“世俗之说”。表面上是轻刑,实则“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荀子的观点表现了他在刑罚观上与孔、孟的明显不同。


更多“简述荀子对“象刑”的否定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荀子的欲望论。


    参考答案:孔子提出,富与贵,人之所欲。(论语·里仁)荀子将欲望论加以扩充,为其性恶论的基础。他认为人的物质欲望是人之所生而有的,《荀子·礼论篇》说,“人生而有欲”。追求生理欲望的满足是自然行为,反对墨家的寡欲论与道家的去欲论。主张节欲和道欲。即将欲望适当调节与利导。
    他认为欲望本身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与满足欲望的要求不同,荀子称为“求”,人们的“求”并非只根据生理欲望活动,而要经过理性的思维进行判断才能决定是否去求。

  • 第2题:

    对西周以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原则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B.战国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改变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C.春秋时期法律的法典化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D.战国时期法律的法典化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对旧贵族操纵和使用法律的特权是严重的冲击,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一次重大胜利。 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明确了 “法律公开”这一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原则,对于后世封建法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 第3题:

    简述题2:简述荀子的教学思想。


    荀子提倡后天学习,认为一个人无论在道德修养上还是艺术创作上,要达到完美的境界都必须经过顽强的学习和实践;荀子奠定了儒家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原道”“宗经”“征圣”的思想上;荀子在强调“诗言志”的“志”必须是圣人之道,百王之道外,还肯定人“情”的合理性,可视为“发乎情,止乎礼义”思想的先声;荀子的文艺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乐论》篇,提出“音乐---人心---治道”的价值思想,认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从而影响社会风尚,决定政治的治乱,认为音乐有和同人心的作用,提出著名的“礼别异,乐合同”的思想等等。

  • 第4题:

    简述荀子的财政观念。


    参考答案:

    其基本观点是“上下俱富,交无所藏。”是儒家“藏富于民”与法家“国富而民贫”的折衷观点。在租税方面,荀子也主张减轻力役之征以免妨碍农业生产。主张“罕兴力役,无夺农时,”继承“关市讥而不征”,不对山泽产品进行课税的传统。


  • 第5题:

    ★★ 对西周以降“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原则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測”
    B.战国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改变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C.春秋时期法律的法典化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D.战国时期法律的法典化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对旧责族操纵和使用法律的特权是严重的冲击,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一次重大胜利。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明确了“法律公开”这一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原则,对于后世封建法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