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夫之的思想中,“三代久安长治”的主要法度包括()
A.封建
B.郡县
C.井田
D.肉刑
E.君仁
第1题:
简述王夫之的货币思想。
王夫之的货币思想,是他的经济思想中最为落后的部分,基本上是因袭传统的看法。他坚决主张以铜钱为唯一的流通手段,反对白银与纸币作为货币而流通。但他又不是贬低,否定货币,他赞成以货币为租税,征收的主要工具。他反对白银作为货币的理由是:“银之为物也,固不若铜铁为机器之必需,而上类黄金,下同铅锡,无足贵者”。
王夫之关于货币问题的论述,认为货币问题关系国家贫富,以及赞成出口商品输入金钱这两个观点,反映了当时经济进步的时代动向。
第2题:
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王夫之认为,学与思的关系,是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学要博学而思则深入。学要尽量吸取过去的成就而不可任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思要注意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不可为过去的框架所拘牵。学习的知识面越广,思考就越深远,越贯通。深入思考遇到困难或感到不够深刻,就会愈益了解博学的必要。二者同时并重,互相促进,这样学习才会有进步。为学教人都要重视学与恩的结合。他的这一观点,发展了先秦儒家学思结合的论述,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略
第3题: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
第4题:
试述王夫之的主要教育思想。
(1)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即所谓“气禀”。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屡移而异”。
(2)“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是通过后天的实际活动取得的,这也正是人和禽兽只有先天本能的重要区别。
(3)王夫之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他主张“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王夫之在知行关系问题上,既不同意朱熹“知先行后”之说,也不同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之说。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
(4)王夫之在知行二者中更注重“行”,而认为不能离行以为知,要在行上取得知识,要在行上检验知识。王夫之“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主张,是教育上的一条重要原则,正确地反映了教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5)根据这一观点,他强调指出,获取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而求知识要落到行上,要从行上检验知识的效果功用。
略
第5题:
论王夫之的诗学思想及主要贡献?
王夫之的诗学思想及贡献主要有:
第一,诗歌的抒情本质。分析自己写
第二,情景说。他的“情景说”源远流长,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情景说”理论,其对“情”与“景”的论述尤为全面,许多方面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突破了前人的局限。
第三,现量说。王夫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论家,对诗歌的创作心理规律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借用“现量”二字来阐释自己诗学理论中“心目相取”、“即景会心”的观点,并认为这是诗歌创作中不可逾越的“铁门限”。
第四,欣赏理论。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