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我国刑法规定,国家用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用于救灾、抢险等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的,应以()从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行为中从重处罚的有()。

    A.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

    B.武装掩护走私的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走私的

    D.索贿的


    参考答案:AB

  • 第2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款归个人使用的,构成( )。

    A.挪用公款罪

    B.挪用特定款物罪

    C.挪用资金罪

    D.渎职罪


    正确答案:A
    解析:参见《刑法》第384条第2款的规定。

  • 第3题: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行为对象为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

    B.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定挪用公款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行为不论数额大小,一经挪用即构成该罪

    D.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不同


    C

  • 第4题:

    如下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

    A.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行为对象为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

    B.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定挪用公款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行为不论数额大小,一经挪用即构成该罪

    D.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不同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挪用特定款物罪、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资金罪。三罪的主体不同,行为对象不同。挪用特定款物罪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答案为C。 

  • 第5题:

    《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O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第1款)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第2款)
    (1)本条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是什么?
    (2)本条中“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含义是什么?
    (3)本条第2款的规定与挪用特定款物罪在主观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
    解析:
    (1)根据立法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①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②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③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2)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行为人主观上想还但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如大部分款项借给他人而无法追回,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造成重大损失而无法返还等。
    (3)挪用公款罪以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为目的,即挪作私用;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目的是为了其他公用,即挪作他用。如果行为人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应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