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综合征发生心室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是
A、早期后除极
B、右心室外膜自律性增高
C、2相折返
D、晚期后除极
E、与碎裂电位有关
第1题: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包括( )
A.降低自律性
B.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C.增加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D.改变膜反应陛与改变传导性
E.改变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而减少折返
第2题: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有
A、降低自律性
B、增加后除极触发活动
C、减少后除极触发活动
D、改变APD及ERP而减少折返
E、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速度
第3题:
A、降低自律性
B、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C、减弱膜反应性取消折返
D、改变ERP及APD而减少折返
E、增强膜反应性取消折返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包括()
A降低自律性
B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C增加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D改变膜反应性与传导性
E改变ERP和APD,从而减少折返
第7题:
下列关于后除极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第8题:
关于心电产生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9题:
早后除极不引起触发活动
迟后除极发生在2相或3相中
钙拮抗药对迟后除极无效
早后除极发生在4相中
迟后除极的发生与Ca2+超载有关
第10题:
晚期后除极
早期后除极
2相折返
右心室外膜自律性增高
与碎裂电位有关
第11题:
钙拮抗药对迟后除极无效
迟后除极发生与Ca2+超载有关
早后除极发生在4相中
迟后除极发生在2相或3相中
早后除极不引起触发活动
第12题:
降低自律性
增加后除极触发活动
减少后除极触发活动
改变APD及ERP而减少折返
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速度
第13题:
A、自律性增高
B、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C、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D、单纯性传导障碍
E、折返激动
第14题:
关于后除极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钙拮抗药对迟后除极无效
B、迟后除极发生与Ca2+超载有关
C、早后除极发生在4相中
D、迟后除极发生在2相或3相中
E、早后除极不引起触发活动
第15题: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降低自律性
B、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C、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终止或取消折返激动
D、延长不应期,终止及防止折返的发生
E、提高自律性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QRS波表示()
第19题:
正常人T波与QRS波群方向相同的原因是()
第20题:
复极顺序与除极顺序相同,都是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推进
心内膜与心外膜同时除极和复极
复极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方向推进,与除极方向相反
除极与复极从室间隔开始向左、右心室推进
细胞膜最早开始除极的部位最先开始复极
第21题:
早期后除极
右心室外膜自律性增高
2相折返
晚期后除极
与碎裂电位有关
第22题:
自律性机制
折返机制
早期后除极
延迟后除极
传导障碍
第23题:
心肌每次除极和复极时会使细胞膜外产生电位差
电位差与正在除极的细胞膜外阳离子减少有关
电位差与正在复极的细胞膜外阴离子减少有关
心室除极是由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推进
心室复极是由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