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称为()
第3题:
社会学中所说的社会变迁通常是指()的变迁。
第4题:
礼仪通常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哪些方面?
第5题:
通常人们所说的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的( )
第6题:
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第7题:
现在通常所说的道德,主观方面是指人们的()。
第8题:
第9题:
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道德信念的形成
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第10题:
道德关系
道德理想
道德品质
道德标准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第13题:
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
第14题:
马克思主义善恶观认为()。
第15题:
现在通常所说的管理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指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道德责任,特别是建立在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基础上的道德责任。
第16题:
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理解和评价是指()
第17题:
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第18题: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因此,道德是()。 ①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而丰富的系统;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等观念; ③社会衡量一个人行为对错、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的价值标准; ④一种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精神支柱、内在力量。
第19题:
道德认识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
第20题:
善恶观念不是先验的,也不能从人的自然属性中引申出来
善恶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包含着人们间各种利益关系的一定形式
善恶观念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
善恶观念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
第21题: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
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影响道德主体的行为习惯
第22题:
第23题:
反应
接受
形成价值观念
价值体系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