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甲为了多获土地补偿款,找到负责核定土地面积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让其核定面积时多写面积,并且送了十万元感谢费给乙。乙答应照办,甲因此多获了四十万的土地补偿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二人成立贪污罪的共犯,贪污的金额为40万元B.甲送给乙十万元构成行贿罪C.乙收受甲提供的十万元,构成受贿罪D.甲送给乙行贿的十万元,不应从其贪污的40万元补偿款中扣除

题目
村民甲为了多获土地补偿款,找到负责核定土地面积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让其核定面积时多写面积,并且送了十万元感谢费给乙。乙答应照办,甲因此多获了四十万的土地补偿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成立贪污罪的共犯,贪污的金额为40万元

B.甲送给乙十万元构成行贿罪

C.乙收受甲提供的十万元,构成受贿罪

D.甲送给乙行贿的十万元,不应从其贪污的40万元补偿款中扣除

相似考题
更多“村民甲为了多获土地补偿款,找到负责核定土地面积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让其核定面积时多写面积,并且送了十万元感谢费给乙。乙答应照办,甲因此多获了四十万的土地补偿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依据的是( )。

    A.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B.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上确认的土地面积
    C.纳税人据实申报的土地面积
    D.税务机关核定的土地面积

    答案:D
    解析:
    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按下列办法确定:有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以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应由纳税人据实申报土地面积,据以纳税,待核发土地使用证后再作调整。

  • 第2题:

    甲答应赠与乙8000元,资助乙一项研究。甲在给3000元以后,就不再给了,乙认为甲答应赠与就应全部赠与,于是向甲索要另外5000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应再给乙5000元,否则即违约
    B.赠与合同无效
    C.甲可向乙要求返还已给的3000元
    D.赠与3000元的合同有效,另5000元的赠与可以撤销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的是关于赠与的撤销。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 第3题:

    甲、乙两家企业共有一项土地使用权,土地面积为 1500平方米,甲、乙企业的实际占用比例为 3: 2。已知该土地适用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为每平方米 5元。关于甲、乙企业共用该土地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下列处理正确的有( )。

    A.甲企业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3/5×5=4500(元)
    B.甲企业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5=7500(元)
    C.乙企业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2/5×5=3000(元)
    D.乙企业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5=7500(元)

    答案:A,C
    解析:

  • 第4题:

    如果有甲、乙两宗权益、区位、面积、规划条件相当的土地,甲土地为空地,乙土地上带有一陈旧的建筑物(已无继续利用价值),那么甲土地的总价大于乙土地的总价。 ( )


    答案:对
    解析:
    考点:最高最佳利用原则。因为乙土地加以利用时,必然要对原建筑物进行拆除。

  • 第5题:

    甲、乙两公司与政府机关共同使用一栋共有土地使用权的建筑物。该建筑物占用土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甲、乙公司与机关的占用比例分别2:1:3,公司所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为6元/平方米。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甲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2000元
    B.乙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6000元
    C.政府机关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8000元
    D.乙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36000元

    答案:A,B
    解析:
    甲应缴税款=6000×2/6×6=12000(元);乙应缴税款=6000×1/6×6=6000(元)。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免征优惠。所以本题中政府机关不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6题:

    有甲、乙两宗权益、区位、面积、实物条件等都一样的土地,甲土地为空地,乙土地上有一建筑物,但估价结果显示乙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价值低于甲土地的价值,这是由于()。

    • A、乙土地上的建筑物的价值低于拆迁费用
    • B、该估价结果肯定有误
    • C、甲土地的价值高于乙土地的价值
    • D、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如果细胞甲比细胞乙的RNA含量多,可能的结果是()

    • A、甲合成的蛋白质比乙多
    • B、甲含的染色体比乙多
    • C、乙合成的蛋白质比甲多
    • D、甲含的DNA比乙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如果有甲、乙两宗权益、区位、面积、规划条件相当的土地,甲土地为空地,乙土地上带有一陈旧的建筑物,那么甲土地的总价大于乙土地的总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多选题
    甲、乙两家企业共有一项土地使用权,土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甲、乙两家企业的实际占用比例为3:2。已知该土地适用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为每平米5元,关于甲、乙企业共有该土地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下列处理正确的有( )。
    A

    甲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3÷5×5=4500(元)

    B

    甲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5=7500(元)

    C

    乙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2÷5×5=3000(元)

    D

    乙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1500×5=7500(元)


    正确答案: C,B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甲、乙两单位共有一块土地使用权,则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
    A

    B

    C

    甲和乙

    D

    税务机关核定纳税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土地使用权共有的,共有各方均为纳税人,由共有各方分别纳税,以共有各方实际使用土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计算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11题:

    判断题
    有甲、乙两宗区位、面积、权益、规划条件等相当的土地,甲土地为空地,乙土地上有一幢建筑物。合理正确的估价结果显示乙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的价值低于甲土地的价值,这是因为乙土地价值低于甲土地价值。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甲某向乙某借了10万元的高利贷,事后乙某向甲某讨还时,甲某矢口否认,并且将乙某强行关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对其殴打,让乙某将借据交出,并强迫乙某书写字据称甲某已经将10万元还给乙某了,否则就不放乙某,乙某无奈只得照办。关于甲某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

    甲某成立非法拘禁罪

    B

    甲某成立抢劫罪

    C

    甲某成立绑架罪

    D

    甲某成立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是:①前者并不直接从被绑架人手中获取财物,而是以被绑架人作筹码,向其亲属或单位勒索财物或者以被绑架人作人质实现其他目的,实施绑架行为与实现目的行为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②后者不仅是直接从被害人处获取财物,而且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与获取财物是同时进行的。本题中,甲某欠乙某10万元高利贷,在乙某要其归还时不但不还,还将乙某关押在地下室,对其实施暴力手段迫其交出借据,并书写字据将债务免除。虽然二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非法的,但是乙某对其借给甲某的10万元钱仍享有所有权,甲某采用暴力手段拒不归还,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其当场取得乙某放弃债权的字据,免除债务,相当于当场获得10万元的收入,符合抢劫罪的特征,应定抢劫罪。至于甲某对乙某非法拘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再单独定罪。

  • 第13题:

    市区甲企业土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地价款为2500万元,该土地上的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17000平方米;乙企业土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地价款为2000万元,土地上的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企业容积率低于0.5
    B.乙企业容积率低于0.5
    C.甲企业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房产原值都不包含地价
    D.乙企业按房产建筑面积的3倍计算土地面积并据此确定计入房产原值的地价

    答案:B
    解析: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甲企业容积率=17000÷25000 = 0.68 ,乙企业容积率=7000÷25000=0.28;选项C,对按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房产原值都应包含地价;选项D,容积率低于0.5,按房产建筑面积的2倍计算面积并据此确定计入房产原值的地价。

  • 第14题:

    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依据的是( )。

    A、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B、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上确认的土地面积
    C、纳税人据实申报的土地面积
    D、税务机关核定的土地面积

    答案:D
    解析:
    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按下列办法确定:有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以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应由纳税人据实申报土地面积,据以纳税,待核发土地使用证后再作调整。

  • 第15题:

    有甲、乙两宗区位、面积、权益、规划条件等相当的土地,甲土地为空地,乙土地上有一幢建筑物。合理正确的估价结果显示乙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的价值低于甲土地的价值,这是因为(  )。

    A.乙土地价值低于甲土地价值
    B.该建筑物价值小于其重置成本
    C.该建筑物价值小于其拆除费用
    D.该建筑物更新改造后的价值低于其现状价值

    答案:C
    解析:
    均衡原理是以估价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搭配,来判定估价对象是否为最高最佳利用。它也可以帮助确定估价对象的最佳集约度和最佳规模。从建筑物和土地两大组成部分来看,建筑物与土地相比较,如果规模过大或过小,或者档次过高或过低,则建筑物与土地的搭配不当,该房地产的效用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会降低该房地产的价值。例如,某宗土地上有建筑物,但该建筑物不是在最高最佳利用状态,如已过时、破旧、现状容积率低,则会妨碍该土地的有效利用,在对该土地进行估价时就需要做减价调整。“该建筑物价值小于其拆除费用”意味着该建筑物的净残值为负值,它对土地价值有减价影响,因此乙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价值低于甲土地价值。

  • 第16题:

    甲某向乙某借了10万元的高利贷,事后乙某向甲某讨还时,甲某矢口否认,并且将乙某强行关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对其殴打,让乙某将借据交出,并强迫乙某书写字据称甲某已经将10万元还给乙某了,否则就不放乙某,乙某无奈只得照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某成立非法拘禁罪
    B:甲某成立抢劫罪
    C:甲某成立绑架罪
    D:甲某成立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答案:B
    解析:
    【考点】抢劫罪的认定。详解: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是:前者并不直接从被绑架人手中获取财物,而是以被绑架人作筹码,向其亲属或单位勒索财物或者以被绑架人作人质实现其他目的,实施绑架行为与实现目的行为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后者不仅是直接从被害人处获取财物,而且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与获取财物是同时进行的。本题中,甲某欠乙某10万元高利贷,在乙某要其归还时不但不还,还将乙某关押在地下室,对其实施暴力手段迫其交出借据,并书写字据将债务免除。虽然二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非法的,但是乙某对其借给甲某的10万元钱仍享有所有权,甲某采用暴力手段拒不归还,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其当场取得乙某放弃债权的字据,免除债务,相当于当场获得10万元的收入,符合抢劫罪的特征,应定抢劫罪。至于甲某对乙某非法拘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再单独定罪。因此,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 第17题:

    甲、乙两公司与政府机关共同使用一栋共有土地使用权的建筑物。该建筑物占用土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甲、乙公司与机关的占用比例分别1:2:3,建筑物所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为4元/平方米。计算甲、乙两公司每年应分别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正确答案: 甲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6000×1÷6×4=4000(元)
    乙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6000×2÷6×4=8000(元)

  • 第18题:

    下列哪一情形下,甲对乙不构成胁迫?()

    • A、甲说,如不出借1万元,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构成犯罪
    • B、甲说,如不将藏獒卖给甲,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不构成犯罪
    • C、甲说,如不购甲即将报废的汽车,将公开乙的个人隐私。乙照办
    • D、甲说,如不赔偿乙撞伤甲的医疗费,则举报乙醉酒驾车。乙照办,甲取得医疗费和慰问金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甲答应赠与乙800元,资助乙的一项发明。甲在给乙500元以后就不再给了,乙认为甲答应赠与就应全部赠与,于是向甲索要另外3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应再给乙300元,否则即构成违约
    • B、赠与合同无效
    • C、甲可向乙要求返还已给的500元
    • D、赠与500元的合同有效,另300元的赠与可以撤销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情形下,甲对乙不构成胁迫?(  )[2013年真题]
    A

    甲说,如不出借1万元,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构成犯罪

    B

    甲说,如不将藏獒卖给甲,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不构成犯罪

    C

    甲说,如不购买甲即将报废的汽车,将公开乙的个人隐私。乙照办

    D

    甲说,如不赔偿乙撞伤甲的医疗费,则举报乙醉酒驾车。乙照办,甲取得医疗费和慰问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民通意见》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胁迫具有如下构成要件:①故意预告实施危害。②对方因此陷入恐惧。③对方因恐惧作出意思表示。④胁迫具有不正当性。胁迫的不正当性主要包括三种:a.目的不正当;b.手段不正当;c.目的与手段结合的不正当。
    A项,甲的目的、手段均具有正当性,但甲要求出借1万元与乙构成犯罪两者间不具备正当的关联,甲无权以举报乙犯罪来要求借款,因此甲构成胁迫。
    B项,甲的目的是购买藏獒,此目的是正当的,但是甲要求乙出卖藏獒与举报乙犯罪两者间不具备正当的关联,甲无权要求买卖,因此构成胁迫。
    C项,甲采取公开隐私的行为属于手段不正当,构成胁迫。
    D项,甲被乙撞伤,要求取得医疗费,其目的具有正当性;甲的手段是举报乙醉酒驾车,并没有对其要挟,其手段具有正当性。目的与手段具有正当的关联,因此甲对乙不构成胁迫。

  • 第21题:

    单选题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丙,乙收钱后找到丁给其2万元让丁“教训”丙,后甲又反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转告丁。丁仍按照原计划将丙打成重伤。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虽然反悔并告知乙取消行动,但未满足犯罪中止需要的条件,即不满足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构成犯罪中止要求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要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甲构成犯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

  • 第22题:

    单选题
    有甲、乙两宗区位、面积、权益、规划条件等相似的土地,甲土地为空地,乙土地上有建筑物,但相同限制条件下的估价结果显示乙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的价值低于甲土地的价值,这是由于()。
    A

    乙土地上建筑物价值低于拆迁费用

    B

    甲土地的容积率大于乙土地的容积率

    C

    甲土地的价值高于乙土地的价值

    D

    甲土地的使用期限比乙土地的使用期限长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甲、乙两公司与政府机关共同使用一栋共有土地使用权的建筑物。该建筑物占用土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甲、乙公司与机关的占用比例为2:1:3,公司所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为6元/平方米。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甲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2000元

    B

    乙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6000元

    C

    政府机关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8000元

    D

    乙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36000元


    正确答案: C,D
    解析: 甲应缴税款=6000X2/6X6=12000(元);乙应缴税款=6000X1/6X6=6000(元)。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免征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