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某村村民王某失踪。不久有人在该村的废井里发现一具无法辨认的女尸。公安机关经初查,认定该女尸为失踪的王某,并认定张某有重大嫌疑。为了协调案件、快速结案,该市召开了由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和法院院长共同参加的三长联席会议,并就张某“故意杀人”一案取得了一致意见。随后,张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8年后,失踪的王某突然回到家乡。省高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了市中院对张某故意杀人案的判决和省高院原来作出的复核裁定,宣告张某无罪。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A.本案中有关国家机关的行为侵犯

题目
2002年3月,某村村民王某失踪。不久有人在该村的废井里发现一具无法辨认的女尸。公安机关经初查,认定该女尸为失踪的王某,并认定张某有重大嫌疑。为了协调案件、快速结案,该市召开了由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和法院院长共同参加的三长联席会议,并就张某“故意杀人”一案取得了一致意见。随后,张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8年后,失踪的王某突然回到家乡。省高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了市中院对张某故意杀人案的判决和省高院原来作出的复核裁定,宣告张某无罪。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A.本案中有关国家机关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B.公检法三机关召开“三长联席会议”的行为,违反了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原则”
C.本案中的张某针对有关违法失职行为,有权提出申诉、控告、检举
D.根据宪法规定,张某有权申请国家赔偿,并有权获得物质帮助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D
解析:
A.B.D错:物质帮助权仅指: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
更多“2002年3月,某村村民王某失踪。不久有人在该村的废井里发现一具无法辨认的女尸。公安机关经初查,认定该女尸为失踪的王某,并认定张某有重大嫌疑。为了协调案件、快速结案,该市召开了由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和法院院长共同参加的三长联席会议,并就张某“故意杀人”一案取得了一致意见。随后,张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8年后,失踪的王某突然回到家乡。省高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了市中院对张某”相关问题
  • 第1题:

    刘某失踪7年,经其妻张某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刘某死亡,此后,张某与王某结婚。5年后,刘某返回并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恢复与张某的婚姻关系,人民法院应该( )

    A.认定张某与王某的婚姻关系无效

    B.要求张某与王某解除婚姻关系

    C.撤销张某与王某的婚姻关系,确认刘某与张某的婚姻关系恢复

    D.确认张某与王某的婚姻关系有效


    正确答案:D
    「考点」宣告死亡的效力
    「解析」《民通意见》第37条,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
    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因此,刘某的请求不应得到支持,张某和王某的婚姻关系有效。

  • 第2题:

    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是()

    A.18岁的周某犯故意杀人罪

    B.犯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审判时怀孕

    C.聋哑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

    D.17岁的李某犯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B, D

  • 第3题:

    张某与李某同为某村村民,两家素来有仇。一日张某的房屋被人放火烧毁,损失惨重。张某听同村村民王某说他看见李某当天从现场经过后,大火就烧起来了,张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但公安机关以证据不足不予立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对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张某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B.对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张某不服的,可以向该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C.对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王某不服的,可以向该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D.对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王某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审诉


    正确答案:AB
    [考点] 不服不立案决定的救济
    [答案及解析] AB。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据此A项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控告人如果不服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可以向该公安机关申请复议。据此B项正确。

  • 第4题:

    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本案中:( )

    A.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

    B.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

    D.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正确答案:B
    王某与张某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没有共同的犯罪意思表示,二人的行为是各自独立完成的,故不构成共同犯罪。王某故意伤害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借李某“不省人事”之际,拿走“手机、钱包”,构成盗窃罪。

  • 第5题:

    张某被判处无期徒刑,王某被判处拘役,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赵某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下,对谁可以依法暂予监外执行?
    A.张某和王某
    B.王某和李某
    C.李某和赵某
    D.张某和李某


    答案:B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214条。

  • 第6题:

    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是()

    • A、18岁的周某犯故意杀人罪
    • B、犯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审判时怀孕
    • C、聋哑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
    • D、17岁的李某犯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张某遛狗,王某(14岁)路过,因害怕逃奔。狗即追王,王摔倒,张某大笑并未制止。王即用弹弓打张某致其头部受伤,张遂令狗咬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张某的行为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
    •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
    • C、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
    • D、对王某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王某与邻居张某有矛盾,欲报复张某,一天其将毒药放入乡邻共用的水井中,致使赵某、李某死亡。公安机关讯问时,王某称其知道其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但为了报复张某,其不计后果。问:王某的投毒行为造成赵某、李某死亡的结果不属于()。

    • A、过失致人死亡罪
    • B、故意杀人罪
    • C、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 D、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张某被判处无期徒刑,王某被判处拘役,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赵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下,对谁可以依法暂予监外执行?()

    • A、张某和王某
    • B、王某和李某
    • C、李某和赵某
    • D、张某和李某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张某,男,34岁。王某,女,30岁。张、王二人结识后,曾一度姘居,后来张某教唆王某卖淫“挣钱”。不久,张某给王某介绍了一名男子,三人到一树林里,由张放风,王某与该男子发生了两性关系。事后,男子给王某50元钱。后来,张某又给王某介绍了一个姓李的男子。张某在一宾馆开了302号房间,李某给了王某100元钱,李、王二人到到302号房间发生两性关系。此时,公安机关正在对该宾馆进行日常治安检查,宾馆服务员赵某打电话到302号房间告诉李、王二人公安机关正在检查,让二人赶紧离开,但未来得及走掉便被民警当场查获。该案中张某、王某、李某、赵某的行为分别如何认定?


    正确答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张某的行为属于介绍卖淫的行为,王某的行为属于卖淫的行为,李某的行为属于嫖娼的行为,赵某的行为属于为卖淫、嫖娼人员通风报信行为。

  • 第11题:

    单选题
    王某于2006年3月5日过14岁生日,17岁的张某约王某在其生日这天一起去偷点儿钱,这样可以好好出去吃上一顿。于是在3月5日当天,张某与王某相约到赵大爷家实施盗窃,由张某负责放风,王某人室盗窃,在王某进入赵家后不久就惊动了赵大爷,赵大爷奋力拉扯王某,王某气急之下拿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张某并不知道王某携带尖刀),对赵大爷乱捅一番,结果致其死亡。后王某和张某都被抓获。下列对王某和张某罪行的认定正确的是(  )。
    A

    王某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责令严加管教或者由政府收容教养,张某构成盗窃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张某构成盗窃罪,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王某构成抢劫罪,张某构成盗窃罪,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王某和张某均构成抢劫罪,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不满14周岁的人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刑法第17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2起算。”王某生日的这一天,其还不属于已满14周岁的人,所以王某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张某17岁,属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他应对共谋的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王某与张某2人有盗窃的合意,在盗窃的范围内成立共犯(采用行为共同说),但张某对于王某携刀盗窃并不知情,王某的杀人行为超出了盗窃范围,属于实行过限,张某对此不承担责任。由于其不满18周岁,所以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12题:

    多选题
    杨某与张某长期通奸,为达到结合为夫妻之目的,预谋要杀害杨某的丈夫王某。他们共同商定由张某设法搞来毒药,由杨某伺机下毒。张某找到在医院工作的钱某要砒霜。钱某问张某干什么,张某讲出真情,钱某拒绝。张某便以揭发钱某的隐私相要挟,钱某无奈,给张某一包硫酸铜(一种会引起呕吐而不会致命的药物),张某将药交给了杨某。某日,杨某在王某的饮食中下了药,王某吃后呕吐,十分痛苦,杨某观察了一段时间,见王某仍在痛苦之中,便后悔,遂急送王某到医院抢救,王某很快恢复了健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
    A

    钱某在本案中处于胁从犯的地位

    B

    钱某在本案中处于主犯的地位

    C

    杨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D

    张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B两项,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钱某给张某的硫酸铜虽然不会致命,但是有造成伤害的危险,而且钱某明知张某要用这个毒药去伤害他人,对于被害人的受伤是存在放任的故意的,因为钱某存在被威胁的情形,所以构成胁从犯
    CD两项,由于钱某给张某的是不能致死的硫酸铜,因此杨某、张某均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即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硫酸铜可能致人伤害,所以杨某成立故意伤害罪的中止犯,张某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犯

  • 第13题:

    .张某被判处无期徒刑,王某被判处拘役,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赵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符

    .张某被判处无期徒刑,王某被判处拘役,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赵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下,对谁可以依法暂予监外执行?

    A.张某和王某

    B.王某和李某

    C.李某和赵某

    D.张某和李某


    答案及解析:B 《刑诉法》第214条之规定,暂予监外执行仅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题中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刑罚的只有王某和李某,因此B为正确答案

  • 第14题:

    某日,张某和王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张某扬言要杀死王某全家。当晚,王某想起张某的话非常害怕,便悄悄潜入张某家中,拿事先准备的铁锤将张某砸死,王某的行为构成()。

    A.正当防卫

    B.故意杀人罪

    C.紧急避险

    D.防卫过当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张某被判处无期徒刑,王某被判处拘役,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赵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下,对谁可以依法暂予监外执行?( )

    A.张某和王某

    B.王某和李某

    C.李某和赵某

    D.张某和李某


    正确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4条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仅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题中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刑罚的只有王某和李某,因此B为正确答案。

  • 第16题:

    张某对王某心存怨恨,于是在王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王某食用后被毒死。这时李某到张某家玩,了解情况后,与张某一同将尸体掩埋。后来民警询问李某,李某称自己对王某死亡一事不知情。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包庇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无罪
    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遗弃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认定。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事前无通谋的帮助行为,张某、李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应单独定罪处罚。

  • 第17题:

    王某和林某是生意上的死对头,由于林某从中作梗致使王某损失近百万元。王某对此十分恼火,遂出资5万元雇佣张某去除掉林某。张某答应了此事,回到家后将欲杀林某的情况告诉其妻陈某,陈某不仅不加制止,而且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帮张某买来一把尖刀用于杀林某。在陈某的帮助下,张某作了充分准备,于某晚潜入林某的家中,当时林某不在家。张某见林某妻子正在床上睡觉,顿起歹意,就把其强奸了。等到林某回家,又将林某杀死。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张某同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张某强奸林某妻子的行为,属于实行过限
    C.张某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应当择一重处罚
    D.对张某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A,B,D
    解析:
    王某花钱雇佣张某杀人,且张某答应,说明两人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张某实施了杀人行为,一人行为,全体责任,因此二人成立共同犯罪。故A选项正确。强奸罪是张某临时另行起意所犯,超出王某雇凶杀人的范围,属于实行过限。故B选项正确。张某的杀人行为和强奸行为之间并没有联系,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应该对其数罪并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 第18题:

    王某为了杀害张某,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李某开枪将张某打死。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张某被判处无期徒刑,王某被判处拘役,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赵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下,可以依法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是()。

    • A、张某和王某
    • B、王某和李某
    • C、李某和赵某
    • D、张某和李某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王某与邻居张某有矛盾,欲报复张某。一天王某将毒药放入乡邻共用的水井中,致使赵某、李某死亡。公安机关讯问王某时,王某称其知道其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但为了报复张某,其不计后果。王某的投毒行为不构成()。

    • A、过失致人死亡罪
    • B、故意杀人罪
    • C、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 D、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犯罪嫌疑人张某因涉嫌抢劫被逮捕,张某聘请律师王某为自己提供法律帮助,王某可以()

    • A、向公安机关了解张某涉嫌的罪名
    • B、会见张某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 C、为张某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 D、到公安机关查阅本案卷宗材料

    正确答案:A,B,C

  • 第22题:

    张某和王某在一起打牌发生争执,张某推了王某一把,王某仰面倒地,后脑勺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张某的行为构成下列哪种犯罪()

    • A、故意杀人罪
    • B、过失致人死亡罪
    • C、故意伤害罪
    • D、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多选题
    本案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
    A

    张某与李某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B

    张某与王某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同犯罪

    C

    张某与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D

    张某与赵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故张某在故意杀人罪上负刑事责任,王某已满18周岁对故意杀人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