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在对一起故意杀人案进行调查时,证人廖某对侦查人员说:“我听我哥S 说他看到被害人自己拿刀捅死了自己,并不是他身边的犯罪嫌疑人韩某所为”,廖某的证言 是:( )A.既是原始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B.既是传来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C.既是无罪证据,又是间接证据 D.既是传来证据,又是间接证据

题目
公安机关在对一起故意杀人案进行调查时,证人廖某对侦查人员说:“我听我哥S 说他看到被害人自己拿刀捅死了自己,并不是他身边的犯罪嫌疑人韩某所为”,廖某的证言 是:( )

A.既是原始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B.既是传来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C.既是无罪证据,又是间接证据 D.既是传来证据,又是间接证据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考点:证据的分类
讲解: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区分标准是是否来源于案件事实,即一手资料与二手 资料,本题中廖某的证言是听其哥哥所说,并不来源于其亲身的经历,故属于传来证据;直 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区分的标准是能够直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廖某的证词显示被害人系自杀身亡,明确表示出犯罪嫌疑人韩某不是杀害行为人,因此是直接证据。 故B选项正确。
更多“公安机关在对一起故意杀人案进行调查时,证人廖某对侦查人员说:“我听我哥S 说他看到被害人自己拿刀捅死了自己,并不是他身边的犯罪嫌疑人韩某所为”,廖某的证言 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韩某说“我做饭的时候都觉得他和邻居说我的坏话”,最可能的是(  )

    A 、 幻听
    B 、 无法判断
    C 、 妄想
    D 、 幻觉

    答案:A
    解析:
    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在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言语性幻听
    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 第2题:

    廖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公司的经理将自己开除,意欲夜晚潜入公司将其杀死,后来在情急之中误将经理的秘书当做经理杀死。廖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对象认识错误

    答案:C,D
    解析:
    【考点】具体事实认识错误。详解:廖某本想杀害经理却将经理的秘书当成经理,这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对于此种情况,一般认为,廖某本有杀人的故意并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完整地具备了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事实,构成犯罪既遂。尽管实际死亡的人和预定杀害的人不一致,但是此种不一致并没有超出故意杀人罪对“有生命的人”的范围,属于具体对象的认识错误,不影响对实际发生的死亡结果承担故意罪责。解决对象认识错误的要诀就是看预定加害的对象与因错误认识而加害的对象之间在法律性质上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行为人就需对因错误认识而加害的对象承担故意罪责。本题就是此种典型的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之间的认识错误。廖某欲加害的经理与实际加害的秘书都是“人”,都被涵盖在故意杀人罪的“人”的范围,法律性质相同。因而,对廖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既遂。

  • 第3题:

    张某因涉嫌强奸罪被某县公安机关侦查,并由某县人民检察院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请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A.供述——侦查人员将张某带至一郊区酒店居住半个月并禁止其外出,期间对张某进行了政策攻心,张某感念侦查人员的苦心做出了供述
    B.内裤——在逮捕张某时,由于情况紧急,侦查人员没有另用搜查证就搜查了张某的家,搜出了带有张某精液的被害人的内裤一条
    C.证言——侦查人员询问证人韩某时,韩某不愿意作证,侦查人员告诉韩某说如果不作证就不让回家,韩某心想警察是在吓唬自己,不可能不让自己回家,但为了能尽早回家,还是作出了证言
    D.笔录——侦查人员提供了张某作有罪供述的讯问笔录,但该笔录上只有侦查人员1人签名,随后补为2名

    答案:B,D
    解析:
    A项,《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规定:“采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本例中,侦查人员将张某带至一郊区酒店居住半个月属于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获取的供述应当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依法排除。 B项,在执行逮捕、拘留时,如果遇有紧急情况,可以无证搜查,B项的情形不属于非法取证行为,因此B不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项,《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规定:“采用暴力、威胁以及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本例中,侦查人员威胁韩某说如果不作证就不让回家,获取的证言应当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依法排除。 D项,缺少侦查人员签名的笔录属于瑕疵证据,可以补正和解释,不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需要注意的是,被讯问、被询问的人没有签名,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而讯问、询问的人遗漏签名,可以补正。 综上所述,本题应当选BD。

  • 第4题:

    涉嫌杀人的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住同一小区的黄女士在向公安机关提供证言时说:由于她本人与习某有不正当性关系,因此她在某次与习某一起过夜时,听习某讲了他如何杀害被害人的事情。对于黄女士向公安机关提供的这段证言,属于()

    • A、案件线索,而不是证据
    • B、书证
    • C、直接证据
    • D、间接证据

    正确答案:C

  • 第5题:

    下列证据既是传来证据也是直接证据的是()。

    • A、证人刘某听某甲讲的某犯罪事件是某乙所为的证言
    • B、现场提取的指纹
    • C、带血迹的匕首
    • D、被害人谢某从朋友那里得知犯罪嫌疑人是张某的陈述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可以强制进行人身检查的对象只能是()

    • A、王某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害人李某
    • B、故意杀人案件中的目击证人小红
    • C、故意杀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白某
    • D、抢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利某的法定代理人

    正确答案:C

  • 第7题:

    1997年12月24日,江厦县刘家庄发生一起杀人案,被害人杨某(女,15岁)头部被袭,气管被割断死于家中。经侦查,收集到下列证据材料: (1)犯罪嫌疑人陈某的供述。但在陈某作出供述前,侦查人员曾告诉他陈母因心脏病突发住院,如果陈某作出供述,即释放其回家与母亲团聚,陈某见母心切作出供述; (2)被害人杨某的父亲说:杨某死后托梦说陈某是凶手。侦查人员没有采纳这一证言; (3)案发时天降大雪,陈杨两家之间的路上有一双明显的脚印,经查证与陈某的脚印相符,法院根据1、3项证据及其他证据判处陈某无期徒刑。后在另一起刑事案件中查明真凶,法院宣告陈某无罪。 侦查人员为什么不收集杨父的证言作为证据?


    正确答案: 因为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人的想象、推理、臆断、虚构作为定案证据使用。杨某托梦完全是虚构的东西。不符合证据客观性特征,因此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 第8题:

    下列侦查过程中收集证人证言的程序不符合规定的是()。

    • A、在一起抢劫案中,侦查人员将目击事件发生的两兄弟召集在一起,并一并询问,最终确定了作案过程
    • B、在一起故意杀人案中,两名侦查人员未制作询问笔录,采用录音的方式记录了证人证言,并辅以制作说明和证人、侦查人员的签名
    • C、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侦查人员通知被害人到宾馆接受询问
    • D、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辩护律师未经证人同意,向其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 A、韩某杀人案中,证明嫌疑人到过案发现场的证人证言
    • B、马某盗窃案中,被害人陈某关于犯罪嫌疑人给自己造成物质损害的陈述
    • C、高某放火案中,表明大火系因电器短路引起的录像
    • D、吴某投毒案中,证明犯罪嫌疑人指纹与现场提取的指纹同一的鉴定意见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1997年12月24日,江厦县刘家庄发生一起杀人案,被害人杨某(女,15岁)头部被袭,气管被割断死于家中。经侦查,收集到下列证据材料: (1)犯罪嫌疑人陈某的供述。但在陈某作出供述前,侦查人员曾告诉他陈母因心脏病突发住院,如果陈某作出供述,即释放其回家与母亲团聚,陈某见母心切作出供述; (2)被害人杨某的父亲说:杨某死后托梦说陈某是凶手。侦查人员没有采纳这一证言; (3)案发时天降大雪,陈杨两家之间的路上有一双明显的脚印,经查证与陈某的脚印相符,法院根据1、3项证据及其他证据判处陈某无期徒刑。后在另一起刑事案件中查明真凶,法院宣告陈某无罪。 第1、3项证据材料能否作为本案证据?为什么?


    正确答案: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陈某的供述是受侦查人员的欺骗后作出的,因此不能作为证据使用,陈某的脚印以被证实与本案无关,不符合证据的关联性特征,因此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 第11题:

    在一起凶杀案中,赖某被指控用刀杀死了他人。案件有凶器匕首一把;有王某说的他亲眼看见了赖某持刀杀人的证言;有李某说的他听王某说赖某持刀杀了人的证言;另外还有法医鉴定的结论:被害人系他杀而非自杀。问:在本案中的这些证据中,属于间接证据的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匕首;
    ⑵法医的鉴定结论。

  • 第12题:

    多选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有关刑事诉讼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某市公安机关根据商场电子监视系统拍摄的图像资料破获一盗窃团伙,收缴赃款8万余元,并缴获金、银首饰及CD机、电视剧录像带等赃物。其中,现金、首饰、CD机及电视录像带属于物证,监视系统拍摄的图像资料属于视听资料

    B

    公安机关在侦查李某被害一案时,张某对侦查人员说:“我听我哥哥张二说,他自已亲眼看到王五拿着刀子砍死了李四。”则张某的证言从证据的分类来说,既是传来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C

    某单位资金30万元去向不明,会计说局长用了,局长说会计用了,该案没有其他证据。该案能够作出有罪认定

    D

    对有共同犯罪关系的同案犯的揭发属于证人证言;对同案犯其他犯罪事实和非同案犯犯罪事实的揭发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E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当排除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公安机关在侦查陈某被害一案时,韩某对侦査人员说:“我听我哥哥韩二说,他自己亲眼看到赵某拿着刀子砍死了陈某。”则韩某的证言:( )
    A.既是原始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B.既是传来证据,又是直接证据
    C.既是有罪证据,又是间接证据
    D.既是传来证据,又是间接证据


    答案:B
    解析:
    证据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或者转述原始证据而派生出来的证据。本题中韩某的证言是对韩二的话的转述,属于传来证据,A错误。根据证据与案件事实证明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韩某证言属 于直接证据,直接表明了犯罪事实和犯罪人,C、D错误。可见,B正确。

  • 第14题:

    在一起凶杀案中,赖某被指控用刀杀死他人,证据有凶器匕首一把,有王某说的他亲眼看见赖某持刀杀人的证言,有李某说他听王某说赖某持刀杀人的证言,另外还有法医鉴定意见说明被害人系他杀而非自杀,那么对本案中的这些证据表述正确的有:

    A:案件中的凶器匕首属于物证,并且是直接证据
    B:王某的证言来自其亲眼所见,因此是原始证据
    C:李某由于是听他人转述杀人经过,因此其所作的证言属于间接证据
    D:法医鉴定属于鉴定意见,不是言词证据

    答案:B
    解析:
    匕首不能直接证明杀人的事实,不是直接证据,A项错;李某的证言得自他人,属于传来证据,但是证言的内容直接证明案件事实,是直接证据,C项错;法医鉴定属于鉴定意见,同时也是言词证据。

  • 第15题:

    廖某系未成年人,由于涉嫌绑架罪被立案侦查,其父亲以侦查人员张某系被害人的哥哥为由,提出回避申请。公安机关负责人作出了要求张某回避的决定,请问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 )

    A.侦查人员张某有权申请复议
    B.被害人有权申请复议
    C.没有人有权申请复议
    D.廖某父亲提出回避申请后,张某应立即停止侦查活动


    答案:C
    解析:
    考点:回避复议权、回避效力
    讲解:《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2款规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 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同时,该条第3款还规定:“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这意味着侦查人员只有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后,才能停止侦査活动,故D项错误;对回避决定的复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申请被驳回,第二,由申请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故A、B项错误。

  • 第16题:

    涉嫌故意杀人罪的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住同一小区的黄女士、李女士向公安机关提供证言时称,二人均与王某有不正当性关系,因此在与王某一起过夜时,都听王某讲了他如何杀害被害人的事情。下列关于黄女士、李女士提供的证言,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是()。

    • A、侦查人员同时询问证人黄女士、李女士获得的证言
    • B、侦查人员询问证人黄女士后,询问笔录没有交黄女士核对确认
    • C、因侦查人员懂外语,询问不通晓当地语言的外国人李女士时,没有提供翻译
    • D、对黄女士的询问笔录忘记填写询问人、记录人、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但能提供询问的视频作证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某县公安机关在对一起抢夺案件侦查时,犯罪嫌疑人王某提出,侦查人员江某是被害人的邻居,要求其回避。在回避决定作出前,江某不能停止侦查工作。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某故意杀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蓝某(16周岁)和他的父亲,蓝某的母亲去逝了。在讯问蓝某时,侦查人员通知了他的其他成年亲属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在黄某涉嫌故意杀人案中,证人小红当时在现场目击黄某拿刀杀人,但因害怕黄某家人报复不敢作证,公安机关侦查人员甲、乙以殴打的方式要求小红说她看见黄某拿刀杀人,小红由于害怕继续被打就说了自己看见黄某杀人的事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的证言不能作为定案根据,因为该证人证言是公安机关以暴力手段获得的
    • B、小红的证言可以作为定案根据,因为其陈述的是事实
    • C、小红的证言可以作为定案根据,因为有其他证据证明小红当时在案发现场
    • D、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黄某有故意杀人行为,小红的证人证言可以作为定案根据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侦查人员在讯问故意杀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王某(18周岁)的时候,应当()。

    • A、首先讯问王某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
    • B、告知王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肯定从宽处理
    • C、告知王某享有沉默权
    • D、通知王某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涉嫌杀人的习某被抓获后,黄女士向公安机关提供证人证言时说:她在某次与习某一起过夜时,听习某讲了他杀害被害人的过程。黄女士向公安机关提供的证言,属于()。

    • A、案件线索,而不是证据
    • B、书证
    • C、直接证据
    • D、间接证据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在一起凶杀案中,赖某被指控用刀杀死了他人。案件有凶器匕首一把;有王某说的他亲眼看见了赖某持刀杀人的证言;有李某说的他听王某说赖某持刀杀了人的证言;另外还有法医鉴定的结论:被害人是他杀而非自杀。那么在本案中的这些证据中,属于间接证据的有()。

    • A、匕首
    • B、王某的证言
    • C、李某的证言
    • D、法医的鉴定结论

    正确答案:A,D

  • 第23题:

    单选题
    韩某因公出差一个月,其妻王某出国学习半年,因此,将其放暑假的8岁女儿小韩交给邻居廖某照管。双方商定,韩某给廖某看管费用500元,小韩出了事情由廖某负责。小韩在廖某家中觉得无聊,跑到外面玩耍,将街头的健身器材砸坏,造成损失。则该损失最终应当()
    A

    全部由韩某承担

    B

    全部由廖某承担

    C

    由廖某以500元为限承担责任,其余由韩某承担

    D

    由韩某和廖某各承担一半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