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制度化
B.程序化
C.规范化
D.法治化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法治理念,法制建设就缺乏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科学的道路,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下列选项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第6题:
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特点的阐释错误的是()。
第7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8题:
关于“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第9题:
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应当高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避免法治活动的任意性和随意化。据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第10题: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11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仅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法治事业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12题:
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只要程序公正就能实现实体公正
刑事程序的公开与透明有助于发挥程序的约束作用
为实现程序的约束作用,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均应予以排除
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件进行程序上的繁简分流会限制程序的约束作用
第13题:
关于法治与民主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法治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B.法治用程序保障了民主的正常运行,法治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在法治社会中,民主是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治支持民主,民主也兼容法治D.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关于依法治国的理解,下列()选项是正确的。
第17题:
下列属于列宁的法治思想的有哪一或哪些选项?( )
第18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第19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也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第20题:
社会主义法治把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下列哪一说法正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第21题: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也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第22题:
法治思维受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带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法治思维强调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
法治思维在价值追求上趋于实现公平、正义,保护权利、自由
法治思维与道德、情感、舆论的精神并无差异
第23题:
在法律实施中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依据法理而不是考虑情理
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仅仅保证程序公正
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法治活动应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
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规范,为维护法制统一,对特殊地域和特殊群体应一视同仁,不作任何区别化对待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