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第2题:
试述贪污罪与盗窃罪、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后两者是一般主体。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后两者则是单纯以盗窃、侵占的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公共财物;后两者是公私财物。
(4)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后两者只侵犯公私的所有权。
第3题: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第4题:
第5题:
关于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认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第6题:
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第7题:
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第8题:
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0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对于王某、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第9题:
甲构成贪污罪,乙构成盗窃罪
甲构成职务侵占罪,乙构成盗窃罪
甲、乙共同构成职务侵占罪
甲、乙共同构成贪污罪
第10题:
第11题:
构成侵占罪既遂
构成侵占罪未遂
构成盗窃罪既遂
构成盗窃罪未遂
第12题:
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准备到后备箱提取行李,出租车司机甲驾车迅速离开获取乙行李的,由于甲开车逃离时财物仍然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正在整理自己财物,乘客甲发现车内有一名贵手机,迅速上车,吩咐出租车司机驾车离开,甲获取该手机的,由于乙在车旁,车内乙的手机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两小时后,乘客甲发现该手机后将其拿走的,对乙来说,其手机属于遗忘物,故甲成立侵占罪
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晚上出租车司机甲清理出租车,发现该手机,据为己有的,由于司机已经占有乙的手机,故司机甲成立侵占罪
第13题:
盗窃罪和侵占罪的主要区别是侵犯的客体不同。
第14题: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第15题:
下列关于保险公估人法律责任的认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第16题:
第17题:
甲将自己的信用卡交乙保管,乙私下取走卡内现金,下列关于乙所犯罪行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题:
什么是侵占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当划清与哪些犯罪的界限?
第19题:
甲系私营速递公司卸货员,主要任务是将公司收取的货物从汽车上卸下,再按送达地重新装车。某晚,乘公司监督人员上厕所之机,甲将客户托运的一台价值一万元的摄像机夹带出公司大院,藏在门外沟渠里,并伪造被盗现场。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第20题:
与乙构成共同盗窃罪
不构成犯罪
与乙构成共同放火罪
与乙构成共同职务侵占罪
第21题:
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
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第22题:
第23题:
盗窃罪
侵占罪
信用卡诈骗罪
不构成犯罪
第24题:
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
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
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
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