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和《明律》对谋杀都有明确规定,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唐律》中谋杀不是必要共犯,单独一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B、《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C、《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D、《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

题目
《唐律》和《明律》对谋杀都有明确规定,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唐律》中谋杀不是必要共犯,单独一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B、《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
C、《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D、《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

相似考题
更多“《唐律》和《明律》对谋杀都有明确规定,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唐律的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唐律“六赃”中“受所监临”与“坐赃”的犯罪主体都可以是官员

    B.唐律“六杀”中“谋杀”与“故杀”的区别之一在于事先有无预谋

    C.唐律对自首原则土采用免罚主义

    D.对于悔婚的行为,唐律的处罚要比明律轻


    正确答案:D
    【答案】D
    【详解】A项正确。唐律“六赃”中“受所监临”的主体只能是官员,而“坐赃”的主体既可以是官员也可以是庶民,二者在官员这一点上交。B项正确。唐律“六杀”中“谋杀”指预谋杀人,“故杀”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因此,“谋杀”与“故杀”的区别之一在于事先有无预谋。C项正确。唐律对自首行为原则上采用免罚主义,对自新采取减轻刑罚的原则。D项错误。对于违背“典礼和风俗教化”的悔婚行为,唐律的处罚要比明律重,这是明律相比于唐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一个例证。
    【相关考点梳理】唐律:六赃、六杀、




  • 第2题:

    与《唐律》比较,《明律》在量刑上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主要变化即所谓“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重其所重”,指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盗贼及其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的处刑比《唐律》为重,如谋反、贪赃等。
    “轻其所轻”,对于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刑比《唐律》为轻,如子孙别籍异财、闻父母丧匿不举哀等。


  • 第3题:

    《唐明律合编》:“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带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请分析上述文字所反映的具体制度及其历史渊源。


    答案:
    解析:
    这段文字反映了明朝“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刑罚适用原则。明朝在刑法原则上确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宋明理学使儒家的纲常礼教对人们行为的法外约束力愈来愈大,这种背景下,对有关伦常礼教犯罪的处罚减轻,能集中刑法的打击目标,缓和社会的反抗情绪。随着君权的加强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盗贼大案直接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重典治国”的体现。

  • 第4题: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答案:
    解析:
    (1)这段文字反映了明朝“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刑法适用原则。
    (2)明律相对唐律而言,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盗贼、贪污等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律相对唐律而言的“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刑法原则。
    (3)明朝在刑法原则上确立“轻其轻罪,重其重罪”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宋明理学使儒家的纲常礼教已经对人们行为的法外约束力愈来愈大,这种背景下,对有关伦常礼教犯罪的处罚减轻,能集中刑法的打击目标,缓和社会的反抗情绪。
    (4)随着君权的加强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贼盗大案直接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重典治国”的体现。

  • 第5题:

    《大明律》与《唐律》相比较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1)《大明律》在内容上承袭《唐律》,在体例上则继承了《元典章》,即按照名例篇及行政六部分篇的顺序来编排律文,与《唐律》十二篇的编制体例截然不同。
    (2)与《唐律》相比,《大明律》继承了宋元两代的法律编定成果,律文门类划分较细,便于检索。它共30卷,460条,较《唐律》精简了42条。
    (3)《大明律》在刑罚制度上,在徒刑、流刑外,增加了充军刑,在斩、绞死刑外,增加凌迟死刑。同时,在总结以往犯赃各罪,定为六赃罪,使赃罪种类更明确,更便于司法官吏的审判工作。
    (4)《大明律》在文字上较浅显简明,通俗易懂,便于百姓通读,不象《唐律》那样儒雅难读。
    (5)《大明律》在律文之前附有《服制图》、《六赃图》,使人一目了然。

  • 第6题:

    明律与唐律相比较最显著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1)严酷镇压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的反抗行为;
    2)严惩侵犯地主阶级财产行为;
    3)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
    4)严厉惩治贪官污吏;
    5)加强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 第7题:

    明律与唐律相比,在刑事法制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明律处刑较唐律为轻,即“轻其所轻”的罪名有()

    • A、别籍异财
    • B、奸党
    • C、谋叛
    • D、劫囚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大明律》的体例、篇目与《唐律疏议》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唐律与明律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唐律对贼盗、钱粮,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窄,明律则相反

    B

    明律对贼盗、钱粮,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窄,唐律则相反

    C

    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行为,唐律重于明律

    D

    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行为,明律重于唐律


    正确答案: A,C
    解析:
    《大明律》和《唐律疏议》一样,也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明代实行“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反映出了明律和唐律不同特色:①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为重;②有关典仪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

  • 第10题:

    判断题
    明律对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严酷予以镇压,处罚比唐律大为加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大明律》与《唐律》相比较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1)《大明律》在内容上承袭《唐律》,在体例上则继承了《元典章》,即按照名例篇及行政六部分篇的顺序来编排律文,与《唐律》十二篇的编制体例截然不同。
    (2)与《唐律》相比,《大明律》继承了宋元两代的法律编定成果,律文门类划分较细,便于检索。它共30卷,460条,较《唐律》精简了42条。
    (3)《大明律》在刑罚制度上,在徒刑、流刑外,增加了充军刑,在斩、绞死刑外,增加凌迟死刑。同时,在总结以往犯赃各罪,定为六赃罪,使赃罪种类更明确,更便于司法官吏的审判工作。
    (4)《大明律》在文字上较浅显简明,通俗易懂,便于百姓通读,不象《唐律》那样儒雅难读。
    (5)《大明律》在律文之前附有《服制图》、《六赃图》,使人一目了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薛允升比较明律和唐律之后,将明律的特点概括为“轻其轻者,重其重者”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B.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C.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

    D.明律没有继承唐律的做法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大明律》对谋杀的规定。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可见,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同时,明律也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而且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也基本相同。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 第14题:

    清人薛允升在《唐明律合编》中说:“贼盗及有关币帑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
    请根据这段文字,分析说明《明律》在刑法适用原则方面的特点。


    答案:
    解析:
    【详解】
    《明律》在刑法适用原则上实行“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主要是加重了对一些重点犯罪的镇压。清人薛允升在《唐明律合编》中说:“贼盗及有关币帑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反映出明律重刑主义的特点。唐律对谋反大逆者处以斩刑,连坐处绞只限父与子(16岁以上),其他则没官为奴。而明律对犯谋反大逆者,凌迟处死,连坐处斩扩大到祖父、父、子、孙及伯叔父等。可见,明律明显加重了对政治性犯罪的处罚。薛允升在《唐明律合编》中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说明在“重其重罪”的同时,明律实行“轻其所轻”的原则。凡属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唐律列人不孝,判处徒刑三年,明律仅杖八十。子孙违反教令,唐律判处徒刑二年,明律杖一百。这体现出明律为突出“重其所重”,而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的意图。

  • 第15题:

    关于唐律与明律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律对贼盗、钱粮,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窄,明律则相反
    B、明律对贼盗、钱粮,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窄,唐律则相反
    C、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行为,唐律重于明律
    D、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行为,明律重于唐律

    答案:A,C
    解析:
    A、C是对“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的正确解释,也反映出了两朝法律的不同特色。注意《大明律》和《唐律疏议》一样,也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 第16题:

    薛允升比较明律和唐律之后,将明律的特点概括为“轻其轻者,重其重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明律对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严酷予以镇压,处罚比唐律大为加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关于明朝的刑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行刑罚从轻从新的原则
    • B、对于盗贼犯罪,明律较唐律处罚为重
    • C、对于违反风俗教化的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
    • D、实行“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原则

    正确答案:B,C,D

  • 第19题:

    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 B、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 C、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
    • D、明律没有继承唐律的做法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问答题
    与《唐律》比较,《明律》在量刑上有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主要变化即所谓“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重其所重”,指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盗贼及其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的处刑比《唐律》为重,如谋反、贪赃等。
    “轻其所轻”,对于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刑比《唐律》为轻,如子孙别籍异财、闻父母丧匿不举哀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大明律》的体例、篇目与《唐律疏议》完全相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唐律》和《明律》对谋杀都有明确规定,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唐律》中谋杀不是必要共犯,单独一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B

    《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

    C

    《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D

    《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


    正确答案: B,D
    解析:
    从《唐律疏议》中可以看到,谋杀首先被定义为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但在《唐律》中谋杀的涵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即谋杀不再是必要共犯,单独一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因此,在唐代及以后的历代法典中,“谋杀人”条依然对谋杀看作是一种必要共犯。为了对各行为人准确量刑,有必要对共同谋杀行为人中共同犯罪人进行认定。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可见,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同时,明律也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而且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也基本相同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明朝的刑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行刑罚从轻从新的原则

    B

    对于盗贼犯罪,明律较唐律处罚为重

    C

    对于违反风俗教化的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

    D

    实行“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原则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薛允升:《唐明律合编》结合上述材料,试述明朝与唐朝相比在刑事法制方面的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