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城市房屋拆迁当事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又产生纠纷的,如选择仲裁方式,则( )。
A.必须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同意
B.前提条件是当事人必须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C.实行“一裁终局制”
D.只有一方依据补偿安置协议中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E.对仲裁结果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2题:
集团公司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在该市的繁华地区建商业大厦,为此在这一地区的40户居民要拆迁。A公司经某房屋拆迁部门许可后,分别与30户居民协商签订拆迁协议,但其中10户因拆迁补偿金额有分歧而未能达成协议。某房屋主管部门了解此情况后,就两者拆迁补偿金额问题进行协商处理,并最终促使二者达成拆迁协议。某房屋主管部门的行为属于____。( )
A、行政裁决
B、行政调解
C、行政处罚
D、行政许可
第3题:
某县政府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成立了甲公司,决定由甲公司将某地区的旧房拆除新建市场。赵某因与甲公司有关拆迁补偿费不能达成协议而拒不搬迁,于是县政府对其住房作出强制拆除的决定.并由甲公司实施了拆除。赵某对强制拆除行为不服,以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县法院受理后认定此纠纷是平等民事主体的权益纠纷不属于行政诉讼,于是驳回起诉,赵某不服提起上诉。下列有关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处理,正确的是( )。
A.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B.裁定撤销原裁定,指令县法院立案受理
C.裁定撤销原裁定,发回县法院重新审理
D.裁定撤销原裁定,指令县法院继续审理
第4题:
下列关于达成拆迁房屋补偿协议后,拆迁纠纷处理方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拆迁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B.拆迁当事人没有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C.拆迁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D.诉讼或仲裁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第5题:
第6题:
长力集团公司不服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行政裁决案
长力集团公司系海南省三亚市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长期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 2010年7月,该公司经三亚市人民政府批准,在该市的中心地区建立商业大厦。但该地区是居民区,有50户居民在此居住。因此,要建立商业大厦,就需要这50户居民搬迁。
在取得该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许可后,长力集团公司分别与这50户居民就拆迁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等问题进行协商。但是,因长力集团的拆迁补偿金额过低,其中有20户居民拒绝与其签订协议。在多次协商不成后,长力集团公司与这20户拆迁户向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裁决。三亚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关于“拆迁人与被拆迁入对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的规定,裁定长力集团公司一次性补偿拆迁费的数额为15万元。但是,对于该裁决,这20户居民仍然有异议,他们决定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房屋拆迁部门的裁定。
【问题】
1.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拆迁补偿纠纷作出裁定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何种行为?
2.这20户居民对房屋拆迁部门的裁决有异议时,可否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不可以,请说明原因。如果可以,是否能够要求法院一并审理这20户居民与长力集团公司之间的房屋拆迁补偿纠纷?
3.如果法院受理了该案,则这20名居民如何确定诉讼代表人?
4.如果在诉讼的过程中,被告房屋拆迁部门被市政府撤销的,则法院如何确定被告?
5.如果在诉讼的过程中:被告房屋拆迁部门改变补偿拆迁费的数额,但原告仍不同意,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6.如果这20户居民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则他们可否向复议机关提出一并审查国务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1.属于行政裁决行为。作为行政机关的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所作出的裁决属于行政裁决。
2.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该行政裁决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影响了这20户居民的权利义务,所以这20户居民可以对该行政裁决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在提起诉讼的同时,还可以要求法院一并审理他们与长力集团公司之间的拆迁补偿纠纷。
3.这20户居民应当通过推选的方式推选1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如果在指定期限内未选定的,由人民法院依职权指定。
4.被告房屋拆迁部门被市政府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就原行政行为进行审理,经审查认为原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确认违法,认为原行政行为合法的,应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6.不可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属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市政府无权对其进行审查。
行政裁决行为不同于行政调解行为和行政仲裁行为,行政裁决具有强制力,当事人对此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第7题:
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征收和补偿条例》的规定?()
第8题:
某房地产公司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与被拆迁人李某协商,但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李某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地产公司对李某补偿34万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时,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裁决的机关是()
第10题:
拆除租赁房屋时,如果被拆迁人与承租人未就解除租约达成协议,房屋拆迁补偿方式是( )。
第11题:
经公证机关同意
受案法院审查同意
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房屋住用人同意
第12题:
房屋管理
房屋所在地法院
房屋拆迁主管
当地政府部门
第13题:
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
B.拆迁公益事业用房的,拆迁人必须予以重建
C.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
D.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或作产权调换
E.拆迁租赁房屋,拆迁人必须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
第14题: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 )裁决。
A.法院
B.房屋拆迁管理部门
C.人民政府
D.估价专家委员会
第15题:
农民林某与松溪镇政府签署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拆迁后,该镇政府未给予足额补偿。林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由该镇政府给予补偿。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法院在调解中与农民甲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
B、法院与甲、镇政府在调解中的法律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
C、农民甲与该镇政府签署协议所形成的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
D、农民甲与该镇政府签署协议所形成的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C
【考点】本题考点是对法律关系种类的判断。
【解析】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将法律关系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各种依法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关系等。因此,本案中林某与松溪镇政府的合同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分为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如亲权关系中的家长与子女,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横向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如民事财产关系、民事诉讼之原、被告关系等。林某与松溪镇政府之间以及法院在调解中与诉讼双方应是平权或横向法律关系。
第16题:
下列关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协议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有关民事补偿安置的内容
B.依法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脚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C.协议签订后,可以进行公证
D.协议应当向房屋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
第17题:
第18题: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房面积和安置地点等事项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裁决。
第19题:
产权关系正在诉讼的房屋,由拆迁人提出补偿方案,()后实施拆迁。
第20题:
农民甲与某镇政府签署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拆迁后,该镇政府未给予足额补偿.甲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由该镇政府给予补偿.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第21题:
房屋拆迁当事人不能选择仲裁方式解决房屋拆迁纠纷的情况有()。
第22题:
杨某对某县人民政府所作出由某开发公司补偿其拆迁费5万元的决定不服,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某市人民政府将补偿额改变为6万元。杨某仍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23题:
法院在调解中与农民甲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
法院与甲、镇政府在调解中的法律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
农民甲与该镇政府签署协议所形成的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
农民甲与该镇政府签署协议所形成的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