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甲向乙借款5000元,丙作保证人,在债权到期后,甲拒绝还债,乙将甲、丙作为共同被告起诉,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保证人丙先行返还乙5000元。丙认为自己只负一般保证责任,应由甲履行债务。试问丙若以此为由提起上诉,应如何确定被上诉人?( )
A.以乙为被上诉人,甲按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B.以甲为被上诉人,乙按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C.甲、乙均按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D.甲、乙均为被上诉人
第2题:
2007年5月,甲公司与乙服装厂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将其所有的四间房屋租赁给乙服装厂。乙服装厂因经济效益不好,于2008年2月擅自将其中的两间房屋租赁给了丙公司。甲公司以乙服装厂为被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恢复房屋原状。法院受理该争议案件后,丙公司申请参加诉讼。下列关于丙公司诉讼权利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如果甲公司与乙服装厂就该争议案件经法院主持达成调解协议,无须征得丙公司的同意
B.丙公司无权就本案的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C.丙公司是否有权上诉应取决于一审判决是否判决其承担民事责任
D.丙公司元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甲某与乙某共同共有的设备租赁给丙某后,因丙某使用不当造成设备严重损坏。甲与乙作为共同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丙赔偿8万元。法院经过审理后判决责令丙赔偿6万元。甲不服提出上诉,认为丙应当赔偿自己4万元。此时,下列关于二审当事人诉讼地位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第9题:
甲有一套房屋,租赁给乙,租期5年。第三年时,甲欲转让该房屋。承租人乙、其兄丙均主张购买。甲私下将房屋卖给了不知情的丁,并办理了过户登记。经查,乙在承租期间,对该房屋私自进行了装修,改变了房屋的主体结构,共花去装修费5万元。在第二年时,乙经甲同意将该房屋转租给戊。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房屋的所有权应由谁取得?()
第10题:
甲是上诉人,乙、丙、丁是被上诉人
甲、乙是上诉人,丙、丁是被上诉人
甲、乙、丙是上诉人,丁为被上诉人
甲是上诉人,乙为原审原告,丙、丁为被上诉人
第11题:
甲为上诉人,丙为被上诉人,乙为原审被告,丁为原审原告
甲为上诉人,丙、丁为被上诉人,乙为原审被告
甲、乙为上诉人,丙为被上诉人,丁为原审原告
甲、乙、丙为上诉人,丁为被上诉人
第12题:
原告甲、被告乙、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丙均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甲为上诉人,乙、丙为被上诉人
甲和乙是必要共同诉讼的共同被告,甲对一审判决的义务分担不服提起上诉,但不涉及原告的利益,乙和原告均为被上诉人
丙和丁是必要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丙不服一审判决关丁丙、丁之间赔偿金额的分配方案,提起上诉,丁为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按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张某和李某是普通共同诉讼的原告,张某不服一审判决关于舣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的分配方案提起上诉,李某应同时被列为上诉人
第13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发生合同纠纷,甲公司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在二审程序中,甲公司分立为丙公司和丁公司,二审法院应当( )。
A.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B.中止审理,由丙公司和丁公司协商确定由谁作为被上诉人参加诉讼
C.中止审理,由乙公司确定丙公司或者丁公司作为被上诉人
D.直接将丙公司和丁公司列为共同诉讼人
第14题:
甲、乙为一房屋租赁纠纷案件的普通共同诉讼人,丙、丁为另一合同纠纷案件的必要共同诉讼人,人民法院在作出判决后,向甲、乙、丙、丁送达了判决书,甲收到判决书日期为6月11日,乙为6月10日,丙为7月1日,丁为7月3日,则:( )。
A.甲、乙的上诉期均自6月12日开始起算
B.甲、乙上诉期前者自6月12日起算,后者自6月11日开始起算
C.丙的上诉期自7月2日起算,丁的上诉期自7月4日开始起算
D.丙、丁的上诉期均自7月4日开始起算
共同诉讼人上诉期间的计算,因共同诉讼的种类不同而不同。C错D对,必要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应以共同诉讼人中最后收到裁判的人收受时间为准计算,最后收受的人逾期不上诉的,判决、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A错B对,因普通共同诉讼,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间各自计算,各自的上诉期满没有上诉,判决、裁定分别对他们发生法律效力。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甲与乙争夺房产一案,一审判决作出后,原告甲、被告乙和第三人丙都提出上诉,则在上诉审中,甲、乙、丙的诉讼地位错误的是:()
第20题:
甲、乙、丙三人共同抢劫案,一审判决后,甲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后突然死亡,乙也提起了上诉,丙未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请根据本案回答下列问题:在二审中,关于乙、丙的诉讼权利,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有:()
第21题:
原租赁合同无效
若经丁的同意,丙可以继续承租
“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则仍可被适用
丙无权继续承租
第22题:
对全案裁定终止审理
对甲宣告无罪或裁定终止审理
对乙、丙不进行审理,直接执行生效的一审判决
对乙、丙进行二审并作出裁判
第23题:
甲作为上诉人,乙与丙作为被上诉人
甲作为上诉人,丙作为被上诉人,乙作为原审原告参加诉讼
甲作为上诉人,丙作为被上诉人,乙无需参加诉讼
甲与乙作为上诉人,丙作为被上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