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及其审判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
更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

    A.这两种程序的审理期限相同,除非有特殊情况,都应该在3个月内审结

    B.提起主体相同

    C.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作出的裁判却未必是终审裁判

    D.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不适用调解


    正确答案:ABD
    ABD。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在3个月内不能结案,需要延长审结期限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审限。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对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审结期限,不能延长。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分别按照第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审理期限确定,审理期限自决定再审的次日起计算。而第一审程序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应该在6个月内审结,所以A项是错误的。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包括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当事人,但是二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B项错误。按一审程序裁判的再审案件,在上诉期间内暂不生效;按第二审程序裁判的再审案件,一经宣告和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C项正确。根据《民诉意见》第201条的规定,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或提审的案件,由再审或提审的人民法院在作出新的判决、裁定中确定是否撤销、改变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裁定即视为撤销。D项错误。

  • 第2题: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独任审判制适用的是:()。

    A.普通程序

    B.简易程序

    C.第二审程序

    D.审判监督程序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具有下列哪些区别?

    A: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合议庭的组成形式不尽相同
    B:适用第二审程序以开庭审理为原则,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以书面审理为原则
    C:第二审程序中法院可以以调解方式结案,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不适用调解
    D:适用第二审程序作出的裁判是终审裁判,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作出的裁判却未必是终审裁判

    答案:A,D
    解析:
    二审合议庭必须由审判员组成,而原来是一审的审判监督程序合议庭中可以有人民陪审员,故A项正确。无论是第二审程序还是审判监督程序都以开庭审理为原则,故B项错误。在审判监督程序中也可适用调解,故C项错误。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当事人可以上诉,故D项正确。

  • 第4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决定审判人员回避的是()

    • A、审判长
    • B、院长
    • C、审判委员会
    • D、庭长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适用裁定方式解决的问题有()。

    • A、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改用普通程序审理
    • B、二审法院撤销一审法院的裁判
    • C、案件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
    • D、对妨害民事诉讼的人采取拘留措施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

    • A、任何人
    • B、社会团体
    • C、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D、检察机关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包括()

    • A、有权提起民事诉讼
    • B、有权决定民事诉讼的进行
    • C、既有权提起又有权参与民事诉讼
    • D、有权对法院的错误裁定提出抗诉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主体有哪些?

    正确答案: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主体: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生效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3)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如果认为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包括()。
    A

    有权提起民事诉讼

    B

    有权决定民事诉讼的进行

    C

    既有权提起又有权参与民事诉讼

    D

    有权对人民法院生效但确有错误的裁判提出抗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  )决定。
    A

    审判委员会

    B

    院长

    C

    审判长

    D

    书记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 第11题:

    多选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
    A

    诉讼程序

    B

    执行程序

    C

    审判程序

    D

    监督程序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决定审判人员回避的是()
    A

    审判长

    B

    院长

    C

    审判委员会

    D

    庭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下列程序中可以适用辩论原则的有哪些?

    A.公示催告中除权判决程序

    B.审判监督程序

    C.第二审程序

    D.选民资格程序


    正确答案:BC
    [考点]辩论原则  
    [答案及解析]BC。辩论原则适用的前提是:有利益相对立的双方主体。普通的争讼案件都适用辩论原则。非讼案件因为不存在争议双方主体或没有相互针对的利益冲突,所以不适用辩论原则。因此在公示催告与选民资格程序中不存在利益冲突的双方,也就无从进行辩论。故正确答案为BC。

  • 第14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第二审程 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这两种程序的审理期限相同,除非有特殊情 况,都应该在3个月内审结
    B.提起主体相同
    C.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作出的裁判却未必是终审裁判
    D.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都可以适用调解


    答案:C,D
    解析: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判决的上诉案件, 应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如有 特殊情况,在3个月内不能结案,需要延长审结期限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审限。第二审人民法院 对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 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对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审 结期限,不能延长。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分别按照第 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审理期限确定,审理期限自 决定再审的次日起计算。而第一审程序如果没有特殊 情况,则应该在6个月内审结,所以A项是错误的。 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包括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当事人, 但是二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当事人,B项错误。按一审程序裁判的再审案件,在上 诉期间内暂不生效;按第二审程序裁判的再审案件,一 经宣告和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C项正确。根据《民 事诉讼法》第155条和《民诉意见 第201条的规定, 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或提审的案件,由再审或提 审的人民法院在作出新的判决、裁定中确定是否撤销、 改变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 送达后,原判决、裁定即视为擻销,D项正确。

  • 第15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的是( )。

    A、上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法院院长
    C、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及其审判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

  • 第16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是两个完全互相独立的程序,没有联系
    • B、提起主体相同
    • C、基层法院不可能适用第二审程序,而基层法院可能适用审判监督程序
    • D、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都可以适用调解

    正确答案:C,D

  • 第17题: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主体有哪些?


    正确答案: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主体: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生效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3)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如果认为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 第18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

    • A、诉讼程序
    • B、执行程序
    • C、审判程序
    • D、监督程序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多选题
    审判监督程序的主要特点有()
    A

    审理的对象是已经生效的裁判

    B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无法定期限

    C

    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有其特殊性

    D

    重新审判的程序有其特殊性

    E

    重新审判的法院有其特殊性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以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包括(  )。
    A

    原审人民法院院长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原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

    D

    当事人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中的一项补救制度,是为了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而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再审程序即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当事人、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协议,发现错误,依法申请、提起和决定再审以及如何再审所适用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与一审程序、二审程序的提起不同,它不是由当事人提起,而是由享有审判监督权的上级人民法院、本级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起。

  • 第21题:

    多选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具有下列哪些区别?(  )[2006年真题]
    A

    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合议庭的组成形式不尽相同

    B

    适用第二审程序以开庭审理为原则,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以书面审理为原则

    C

    第二审程序中法院可以以调解方式结案,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不适用调解

    D

    适用第二审程序作出的裁判是终审裁判,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作出的裁判却未必是终审裁判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0条,法院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可能根据生效裁判的审级不同,或者审理的法院不同,而分别适用一审程序或者二审程序;若适用一审程序审理再审案件,则合议庭的组成与二审程序不相同
    B项,审判监督程序无论是适用一审程序审理案件,还是适用二审程序审理案件,都应当是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不存在以书面审理为原则。无论是第二审程序还是审判监督程序都以开庭审理为原则。
    C项,根据《民诉解释》,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也同样适用调解,只是调解的具体适用规则不同。
    D项,《民事诉讼法》第207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针对的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B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

    C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提交本院院长决定

    D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正确答案: B
    解析: 选项C://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诉论决定。

  • 第23题:

    单选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
    A

    任何人

    B

    社会团体

    C

    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D

    检察机关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一般民事和行政诉讼,必须是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公民对污染与破坏环境(包括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