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业公司与甲国利德公司签订了采取铁路运输方式由中国出口一批货物的合同。后甲国法律发生变化,利德公司在收货后又自行将该批货物转卖到乙国,现乙国一公司声称该批货物侵犯了其知识产权。中国和甲国均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缔约国。依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A.伟业公司不承担该批货物在乙国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B.该批货物的风险应于订立合同时由伟业公司转移给利德公司 C.铁路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从货物装上火车时起至卸下时止 D.不同铁路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应分别对在该区

题目
中国伟业公司与甲国利德公司签订了采取铁路运输方式由中国出口一批货物的合同。后甲国法律发生变化,利德公司在收货后又自行将该批货物转卖到乙国,现乙国一公司声称该批货物侵犯了其知识产权。中国和甲国均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缔约国。依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

A.伟业公司不承担该批货物在乙国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B.该批货物的风险应于订立合同时由伟业公司转移给利德公司
C.铁路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从货物装上火车时起至卸下时止
D.不同铁路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应分别对在该区段发生的货损承担责任

相似考题
更多“中国伟业公司与甲国利德公司签订了采取铁路运输方式由中国出口一批货物的合同。后甲国法律发生变化,利德公司在收货后又自行将该批货物转卖到乙国,现乙国一公司声称该批货物侵犯了其知识产权。中国和甲国均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缔约国。依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国公司(卖方)与乙国公司订立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FOB价格条件,采用海上运输方式。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公约》)缔约国,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货物的风险应自货物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B.因当事人已选择了贸易术语,《公约》整体不再适用该合同

    C.甲国公司应在装运港于约定日期或期限内将货物交至船上

    D.甲国公司在订立运输合同并装船后应及时通知乙国公司办理保险


    正确答案:C
    [考点]国际贸易术语FO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国际贸易术语FOB,也涉及了《公约》适用范围的相关知识。根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新规定,FOB买卖双方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被装上承运人船舶时为界。2009年本题考查时,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定,FOB术语中货物风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转移,故A选项错误。
    国际贸易术语本质上是国际货物买卖中常用的标准合同。在国际贸易中,这些术语可以明确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货物风险的划分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各种费用的负担和责任范围。由于甲乙两国均为《公约》缔约国,因此应适用《公约》的规定。但根据《公约》第6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不适用本公约,或在第12条的条件下,减损本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本题中当事人明确约定适用FOB术语,因此在FOB术语涉及的范围内改变《公
    约》原规定的效力,但其他内容仍可适用《公约》的规定,B项错误。
    在FOB术语中,卖方须在指定日期或期限内,在指定的装运港,按照该习惯方式,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只上。故C选项正确。FOB术语中卖方不负责运输与保险,故FOB合同中卖方不订立运输合同,D项错误。

  • 第2题:

    甲国公司(卖方)与乙国公司订立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fob价格条件,采用海上运输方式。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公约》)缔约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货物的风险应自货物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B.甲国公司应在装运港于约定日期或期限内将货物交至船上

    C.甲国公司在订立运输合同并装船后应及时通知乙国公司办理保险

    D.因当事人已选择了贸易术语,《公约》整体不再适用该合同


    参考答案:B

  • 第3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依CIF汉堡价格订立了出口一批布料的合同。货物运输途中,乙公司将货物转卖给丙公司。关于这批布料两次交易的风险转移时间,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货物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B、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时转移
    C、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原则上在双方订立合同时转移
    D、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原则上在丙公司收到货物时转移

    答案:C
    解析:
    根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F术语(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当货物在装运港装运上船时,卖方即完成交货,货物装船后发生的损坏及灭失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因此,货物风险在装运港装运上船时转移,选项A错误,选项B错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8条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尽管如此,如果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货物已经遗失或损坏,而他又不将这一事实告之买方,则这种遗失或损坏应由卖方负责。”一般情况下,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本题答案为C选项。

  • 第4题:

    2015年5月和10月中国甲公司与法国乙公司分别签订了两份合同,由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一批食品。合同订立后,甲公司即分别发运了第一批货物的全部及第二批合同项下的部分货物。货物发运后,乙公司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要求变更付款条件为汇付。甲公司表示同意,而乙公司在收货后却借故不支付应付货款。甲公司为避免损失的扩大,在未通知对方的情况下,未发运第二批项下的其他货物。乙公司于是起诉甲公司违约,并提出索赔。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

    A.乙公司可以中止支付第二批未交付货物的货款
    B.乙公司未支付第一批货物的货款属于违约行为
    C.甲公司经通知乙公司后方可停止发货
    D.乙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均必须支付两份合同的全部货款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物买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买方义务。支付货款是买方的义务。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53条的规定,买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规定支付货物价款和收取货物。A正确,对于第二份合同,由于甲公司未交付部分的货物,乙公司可以中止支付此部分货款。B正确,乙公司不应借故不支付应付货款,这是一种违约行为。C正确,甲公司履行了部分交货义务后认为乙方不付款的行为构成预期违约,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应当及时向对方发出通知,所以,此种未经通知即停止发运是错误的。D错,乙公司也有在预期违约的情况下中止履行的救济权利,但也应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 第5题:

    A公司和B公司于2011年5月20日签订合同,由A公司将一批平板电脑售卖给B公司。A公司和B公司营业地分别位于甲国和乙国,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合同项下的货物由丙国C公司的“潇湘”号商船承运,装运港是甲国某港口,目的港是乙国某港口。在运输途中,B公司与中国D公司就货物转卖达成协议。在贸易术语适用上,A、B公司在双方的买卖合同中仅约定适用FOB术语。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1年)

    A.该合同应当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B.货物的风险应自货交C公司时由A公司转移给B公司
    C.B公司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
    D.因当事人选择了贸易术语,故不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FOB术语。A项,2000年通则与2010年通则两个版本并存,选用哪个版本须由当事人约定,并非一定适用2010年通则,A项错误。
    B项,对于FOB术语,2000年通则规定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风险转移,2010年通则将风险转移时间改为货物装上船时,无论依哪个通则,B项表述均为错误。
    CD项,FOB术语下,买方负责运输,C项正确。双方选择适用贸易术语,并不排除公约的适用,D项错误。

  • 第6题:

    中国金德公司与甲国红心公司签署了采取铁路运输方式由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销售协议。后因围际大宗商品价格浮动,红心公司在收货后将该批货物转卖到乙国,现乙国正信公司称该批商品存在商标侵权。中国和甲国均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缔约国。按照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金德公司不承担该批商品的商标侵权责任
    B.该批货物的风险于货交第一承运人时由金德公司转移给红心公司
    C.铁路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从货物装上火车时起至卸下时止
    D.不同铁路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应对不同区段发生的货损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风险转移与《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中的承运人责任。A正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规定,如果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没有规定货物的最终使用地或转卖地,则卖方对买方不承担转卖地知识产权担保义务。B正确。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7条规定,如果销售合同涉及货物的运输,但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付货物,风险自货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时转移。C错误。按照《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的规定,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从“签发运单时起至终点交付货物时”止,而不是“从货物装上火车时起至卸下时止”。D正确,根据《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按运单承运货物的铁路部门应对货物负连带责任。

  • 第7题:

    中国伟业公司与甲国利德公司签订了采取铁路运输方式由中国出口一批货物的合同。后甲国法律发生变化,利德公司在收货后又自行将该批货物转卖到乙国,现乙国一公司声称该批货物侵犯了其知识产权。中国和甲国均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缔约国。依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伟业公司不承担该批货物在乙国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B.该批货物的风险应于订立合同时由伟业公司转移给利德公司

    C.铁路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从货物装上火车时起至卸下时止

    D.不同铁路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应分别对在该区段发生的货损承担责任

    答案:A
    解析:
    选项 A 正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进行了某些限制,主要表现为:(1)地域限制。第三方只有依据以下法律提出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要求,卖方才承担责任:第一,货物使用地或转售地国家的法律;第二,依买方营业地所在国法律提出。(2)主观限制。卖方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免除其知识产权担保的义务:第一,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第二,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款式或其他规格的结果。据此可知,乙国不属于知识产权地域限制的范围,伟业公司不承担该批货物在乙国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选项 B 错误。除合同中有运输条款的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和在运输中销售的货物的风险转移的情况外,其他情况下风险从买方接受货物时起或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转移给买方。选项 C 错误。国际铁路货物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为签发运单时起至终点交付货物时止。选项 D 错误。按运单承运货物的铁路部门应对货物负连带责任。

  • 第8题:

    共用题干
    A公司和B公司于2011年5月20日签订合同,由A公司将一批平板电脑售卖给B公司。A公司和B公司营业地分别位于甲国和乙国,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合同项下的货物由丙国C公司的“潇湘”号商船承运,装运港是甲国某港口,目的港是乙国某港口。在运输途中,B公司与中国D公司就货物转卖达成协议。请回答第97—100题。

    如货物运抵乙国后,乙国的E公司指控该批平板电脑侵犯其在乙国取得的专利权,致使货物遭乙国海关扣押,B公司向A公司索赔。在下列选项中,A公司无须承担责任的情形是、
    A、A公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依乙国法属侵权
    B、B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这批货物存在第三者权利
    C、A公司是遵照B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
    D、B公司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A公司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毗连区【详解】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毗连区是指在领海外而又与领海毗连,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辖权的一个海域。它不是国家领土,国家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只是在毗连区范围行使上述方面的管制,而且国家对于毗连区的管制不包括其上空。毗连区的其他性质取决于其所依附的海域,或为专属经济区或为公海。所以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考点】物权的法律适用【详解】《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所以B、D选项正确。
    【考点】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OB贸易术语【详解】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2010年9月27日公布,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后2000年与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两个版本并存,由当事人选择人使用。故A错误。FOB指“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所以B选项错误。FOB交货术语法运输合同,买方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的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所以C选项正确。贸易术语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可以共同适用,所以D选项错误。
    【考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权利担保【详解】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的规定,(1)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它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而且这种权利或要求根据以下国家的法律规定是以工业产权或其它知识产权为基础的:(a)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期货物将在某一国境内转售或做其它使用,则根据货物将在其境内转售或做其它使用的国家的法律;或者(b)在任何其它情况下,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2)卖方在上一款中的义务不适用于以下情况:(a)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或者(b)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款式或其它规格。所以A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第39条规定,(1)买方对货物不符合同,必须在发现或理应发现不符情形后一段合理时间内通知卖方,说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质,否则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2)无论如何,如果买方不在实际收到货物之日起两年内将货物不符合同情形通知卖方,他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除非这一时限与合同规定的保证期限不符。所以D选项正确。

  • 第9题:

    2012年6月2日,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依CIF(汉堡)的价格条件订立了出口一批药品的合同。合同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2年6月10日,甲公司将货物交给承运人装船,承运人签发了清洁提单。6月20日,乙公司将尚处于运输途中的货物专卖给意大利丙公司。7月16日,丙公司收货时发现部分货物湿损。经查:该湿损是因船舶在海上与一渔船相撞导致货舱少量进水引起的。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下列关于本案中货物风险转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丙公司收货时转移
    • B、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货物于装运港装上船时转移
    • C、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丙公司收到货物时转移
    • D、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双方之间订立合同时转移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2011年5月和10月中国甲公司与意大利乙公司分别签订了两份合同,由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一批食品。合同订立后,甲公司即分别发运了第一批货物的全部及第二批合同项下的部分货物。货物发运后,乙公司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要求变更付款条件为汇付。甲公司表示同意,而乙公司在收货后却借故不支付应付货款。甲公司为避免损失的扩大,在未通知对方的情况下,未发运第二批项下的其他货物。乙公司于是起诉甲公司违约,并提出索赔。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 A、乙公司可以中止支付第二批未交付货物的货款
    • B、乙公司未支付第一批货物的货款属于违约行为
    • C、甲公司经通知乙公司后方可停止发货
    • D、乙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均必须支付两份合同的全部货款

    正确答案:A,B,C

  • 第11题:

    某国甲公司向中国乙公司出售一批礼品,合同并未规定包装的方式,FOB价格条件,适用2010年《术语解释通则》,后礼品运至中国。依《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如该批礼品因未依同类货物通用方式包装造成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责任
    • B、货物的风险在货物由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甲公司转移至乙公司
    • C、如该批礼品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甲公司对乙公司应承担责任
    • D、乙公司应自行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

    正确答案:A,C,D

  • 第12题:

    多选题
    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下列两国企业间的买卖合同中,不适用该公约的有(  )。[2012年真题]
    A

    营业地在甲国的甲国A公司和营业地在甲国的乙国B公司之间的机电产品买卖合同

    B

    营业地在甲国的甲国A公司和营业地在乙国的乙国B公司之间的农产品买卖合同

    C

    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关于船舶的买卖合同

    D

    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关于货币的买卖合同


    正确答案: D,A
    解析: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只适用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但不适用于下列国际货物销售合同:①购买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销售;②以拍卖的方式进行的销售;③依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⑥电力的销售。所以C项、D项不适用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以当事人的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为前提,而不考虑当事人的国籍,A项中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均在甲国,不适用该公约。

  • 第13题:

    设甲乙两国均为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依公约的规定;下列哪项适用公约的规定()。

    A、营业地位于甲国的甲国A公司与营业地位于乙国的甲国B公司订立的家用电器的买卖合同

    B、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关于股票买卖的合同

    C、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关于飞机买卖的合同

    D、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关于气垫船买卖的合同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营业地在中国的甲公司向营业地在法国的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乙公司本拟向西班牙转卖该批 货物,但却转售到意大利,且未通知甲公司。意大利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其专利权。关于甲公司的权利担保责任,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应承担依意大利法提出的知识产权主张产生的赔偿责任

    B.甲公司应承担依法国法提出的知识产权主张产生的赔偿责任

    C.甲公司应担保在全球范围内该批货物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D.甲公司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不适用于该批货物依乙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生产的情形


    正确答案:BD

  • 第15题:

    A公司和B公司于2011年5月20日签订合同,由A公司将一批平板电脑售卖给B公司。A公司和B公司营业地分别位于甲国和乙国,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合同项下的货物由丙国C公司的“潇湘”号商船承运,装运港是甲国某港口,目的港是乙国某港口。在运输途中,B公司与中国D公司就货物转卖达成协议。请回答:如货物运抵乙国后,乙国的E公司指控该批平板电脑侵犯其在乙国取得的专利权,致使货物遭乙国海关扣押,B公司向A公司索赔。在下列选项中,A公司无须承担责任的情形是:(2011年)

    A.A公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依乙国法属侵权
    B.B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这批货物存在第三者权利
    C.A公司是遵照B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
    D.B公司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A公司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知识产权担保,即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第三人的请求必须是依据预期的货物使用地或转售地的法律,或者买方营业地的法律提出的。也就是说,买方应保证货物在买方营业地即乙国不存在第三人知识产权,这种责任不应因卖方不知而被免除。所以,A错误。知识产权担保义务的免除有以下几种情形:
    (1)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或应当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2)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款式或其他规格的要求所致;(3)买方在已知或应当知道第三方权利或要求后一段合理时间内未通知卖方。所以,BCD正确。

  • 第16题:

    中国甲公司和英国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电脑的合同。合同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P(上海)术语。中国和英国均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成员国。依照上述通则和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批电脑由上海最终运到英国交货
    B.中国甲公司有义务为该批货物购买保险
    C.中国甲公司有义务为该批货物办理进口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
    D.当货物装上船后风险转移

    答案:C
    解析:
    选项A错误。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C组术语后加注的地点应为“目的地”,所以该批电脑应该是从英国运到中国交货。也可以确定在整个合同中甲公司为“买方”,乙公司为“卖方”。选项B错误。如A项解析所述,甲公司为买方。CIP术语中的I为Insurance,保险的意思。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应该由卖方即英国乙公司负责购买保险。选项C正确。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C组术语下买方负责货物进口手续的办理并承担相关的费用。甲公司作为买方应该承担上述义务。选项D错误。这个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大家一看“装上船”就认为是对的,坑了不少人。2010年《通则》中的准确表述是,强调在FOB、CFR和CIF下买卖双方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注意,只有这三个是“装上船”,不是全部都装上船。

  • 第17题:

    甲国和中国均加入了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甲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在双方的一国际贸易买卖合同中选择了2010通则的FOB术语。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虽然甲国和中国均加入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但A、B公司仍然可以选择适用2010年通则的FOB术语
    B、货物的风险应自货交C公司时由A公司转移给B公司
    C、A公司与B公司订立的合同必须具有书面形式
    D、因当事人选择了贸易术语,故不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答案:A
    解析:
    A正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具有任意性,在当事人选择了国际贸易惯例时,则依当事人的选择适用国际惯例。B选项是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风险转移的规定,但本题当事人选择适用FOB术语,因公约的适用是任意性的,因此,当事人的选择应优先适用,本题应适用FOB有关风险转移的规定,而不适用公约有关风险转移的规定,故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因为中国已撤销了加入公约时进行的书面形式的保留。D选项不正确,虽然当事人的选择优先适用,但贸易术语并没有回答所有的问题,例如,术语没有涉及违约救济等问题,因此,不能说选择了贸易术语,公约就不再适用了。

  • 第18题:

    一国甲公司与另一国乙公司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假设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于该买卖合同,那么依该公约的规定,甲公司对于所售货物的权利担保事项包括下列哪些?()

    A、交付的货物为甲方所有
    B、交付的货物为甲方占有
    C、交付的货物在买方所在国或转售国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D、交付的货物在世界范围内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答案:A,C
    解析: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1条的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除非买方同意在这种权利或要求的条件下,收取货物。但是,如果这种权利或要求是以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卖方的义务应依照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第42条第1款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而且这种权利或要求根据以下国家的法律规定是以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为基础的:(a)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期货物将在某一国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则根据货物将在其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的国家的法律;或者(b)在任何其他情况下,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C。

  • 第19题:

    共用题干
    A公司和B公司于2011年5月20日签订合同,由A公司将一批平板电脑售卖给B公司。A公司和B公司营业地分别位于甲国和乙国,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合同项下的货物由丙国C公司的“潇湘”号商船承运,装运港是甲国某港口,目的港是乙国某港口。在运输途中,B公司与中国D公司就货物转卖达成协议。请回答第97—100题。

    在贸易术语适用上,A、B公司在双方的买卖合同中仅约定适用FOB术语。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合同应当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B、货物的风险应自货交C公司时由A公司转移给B公司
    C、B公司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
    D、因当事人选择了贸易术语,故不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

    答案:C
    解析:
    【考点】毗连区【详解】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毗连区是指在领海外而又与领海毗连,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辖权的一个海域。它不是国家领土,国家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只是在毗连区范围行使上述方面的管制,而且国家对于毗连区的管制不包括其上空。毗连区的其他性质取决于其所依附的海域,或为专属经济区或为公海。所以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考点】物权的法律适用【详解】《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所以B、D选项正确。
    【考点】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OB贸易术语【详解】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2010年9月27日公布,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后2000年与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两个版本并存,由当事人选择人使用。故A错误。FOB指“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所以B选项错误。FOB交货术语法运输合同,买方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的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所以C选项正确。贸易术语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可以共同适用,所以D选项错误。
    【考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权利担保【详解】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的规定,(1)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它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而且这种权利或要求根据以下国家的法律规定是以工业产权或其它知识产权为基础的:(a)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期货物将在某一国境内转售或做其它使用,则根据货物将在其境内转售或做其它使用的国家的法律;或者(b)在任何其它情况下,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2)卖方在上一款中的义务不适用于以下情况:(a)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或者(b)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款式或其它规格。所以A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第39条规定,(1)买方对货物不符合同,必须在发现或理应发现不符情形后一段合理时间内通知卖方,说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质,否则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2)无论如何,如果买方不在实际收到货物之日起两年内将货物不符合同情形通知卖方,他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除非这一时限与合同规定的保证期限不符。所以D选项正确。

  • 第20题:

    甲国和乙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本题中以下简称《公约》)的缔约 国,则根据《公约》的规定,下列买卖交易不适用《公约》的有、
    A.营业地在甲国的A公司通过在拍卖行竞拍买得营业地在乙国的B公司的一批货物
    B.营业地在甲国的A公司为营业地在乙国的B公司加工生产了两艘万吨油轮,并按期交货
    C.营业地在甲国的A公司将所持有的乙国的B公司的股票转让给丙国的C公司
    D.营业地在甲国的A公司将一批残次服装出售给营业地在乙国的B公司


    答案:A,B,C
    解析:
    在地域上,据《公约》营业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如果这些国家是缔 约国,即属于《公约》的适用范围。关于不属于《公约》适用范围的货物买卖或其他事项,《公约》第2条规定, 它不适用下列6种销售:(1)购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2)经由拍卖的销售;(3)根据法律执 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5)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 的销售;(6)电力的销售。选项A是拍卖行为,选项B是油轮交易,选项C是股票交易,依《公约》都不在适用 范围之内,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B、C。

  • 第21题:

    中国甲公司与法国乙公司商谈进口特种钢材,乙公司提供了买卖该种钢材的格式合同,两国均为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根据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因两国均为公约缔约国,双方不能在合同中再选择适用其他法律 
    • B、格式合同为该领域的习惯法,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 C、双方可对格式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 D、如双方在合同中选择了贸易术语,则不再适用公约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甲国和中国均加入了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甲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在双方的一国际贸易买卖合同中选择了2010年通则的FOB术语。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虽然甲国和中国均加入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但A、B公司仍然可以选择适用2010年通则的FOB术语
    • B、货物的风险应自货交C公司时由A公司转移给B公司
    • C、A公司与B公司订立的合同必须具有书面形式
    • D、因当事人选择了贸易术语,故不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国甲公司向中国乙公司出售一批设备,约定贸易术语为“FOB(Incoterms 2010)”,后设备运至中国。依《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甲公司负责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

    B

    甲、乙公司的风险承担以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界

    C

    如该批设备因未按照同类货物通用方式包装造成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责任

    D

    如该批设备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甲公司对乙公司不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的规定,FOB术语下,卖方没有义务为买方订立运输合同。除应由买方支付的以外,卖方必须支付货物有关的一切费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货物出口需要办理的海关手续费用及出口时应交纳的一切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因此,甲公司没有义务订立货物运输合同。
    B项,FOB术语自货物于船上交付之时起,买方要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失的全部风险。因此,风险自“船上交货”时转移,而不是“越过船舷”时转移。
    C项,FOB术语中卖方必须自付费用包装货物,除非按照相关行业惯例,所售类型的货物通常无需包装发运。卖方应该按照有关货物运输所要求的方式包装货物,除非买方在订立合同前已经通知卖方特殊的包装要求。因此,如果未按照同类货物通用包装造成损失的,甲公司应承担责任
    D项,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第1款的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而且这种权利或要求根据以下国家的法律规定是以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为基础的:①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期货物将在某一国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则根据货物将在其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的国家的法律;②在任何其他情况下,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因此,如果该批设备侵害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甲公司应当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