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公司以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通则CIF术语订立了一份玻璃器皿的销售合同,卖方甲公司对该批货物投保了“一切险”,则下列不同原因所造成的货物损失,哪种情况属于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A、由于运输迟延,该批玻璃器皿运至目的地时市价大跌B、由于发货人在发货前包装不当,致使玻璃器皿在途中破碎C、货损由于该批玻璃器皿本身存在固有缺陷造成的D、由于船长超速驾驶致使船舶触礁沉没造成玻璃器皿全部灭失

题目
甲、乙两公司以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通则CIF术语订立了一份玻璃器皿的销售合同,卖方甲公司对该批货物投保了“一切险”,则下列不同原因所造成的货物损失,哪种情况属于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

A、由于运输迟延,该批玻璃器皿运至目的地时市价大跌
B、由于发货人在发货前包装不当,致使玻璃器皿在途中破碎
C、货损由于该批玻璃器皿本身存在固有缺陷造成的
D、由于船长超速驾驶致使船舶触礁沉没造成玻璃器皿全部灭失

相似考题
更多“甲、乙两公司以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通则CIF术语订立了一份玻璃器皿的销售合同,卖方甲公司对该批货物投保了“一切险”,则下列不同原因所造成的货物损失,哪种情况属于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A公司向非洲甲国B公司出口一批瓷器,双方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CIF术语。货物运到甲国时遭遇甲国内乱,部分货物因此毁损,中国和甲国均为1980年《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的成员国,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公司无须支付毁损部分货物货款

    B.B公司有理由相信在甲国这种环境下,A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和战争险

    C.在没有特殊约定情况下,A公司有义务投保平安险

    D.在B公司没机会验货的情况下,可以不付款


    参考答案:C

  • 第2题: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并约定采用CFR?2010术语规范二者之间的合同。该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交由日本丙公司负责运输。该批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风浪造成了部分货物损失,并在港口躲避风浪时由于港口当局的消毒措施又造成了一批货物的损失,到收货人仓库后发现因照料不善又损失了一批货物。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于在运输途中因风浪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可不予赔偿
    B.因港口当局的消毒措施损失的货物保险公司可不予赔偿
    C.照料不善所引起的损失保险公司应该予以赔偿
    D.应该由中国甲公司负担该批货物的保险费用

    答案:B
    解析:
    选项A错误。大家注意,水渍险和平安险最大的不同就是把平安险不赔的“单纯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纳入了赔付范围,其余要素和平安险内容基本一样。所以本题中对于风浪造成的部分损失,保险公司应予赔付。选项B正确。港口检验检疫属于公权力介入的内容,这属于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选项C错误。大家一定注意,照料不善的损失发生在货物到收货人的仓库“后”。保险人的责任期间到货物运达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收货人的最后仓库时为止。根据题干中的描述,这一损失发生的时间已经超出了保险人的责任期间,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选项D错误。大家还记得关于贸易术语保险问题的总结吗“带I的必须买(卖方出钱),D组术语买有料(买方有提供资料的义务)、其余全部卖有料(卖方有提供资料的义务)”。CFR显然属于卖方提供资料的范畴,并没有负责保险费用的义务。

  • 第3题:

    甲国A公司向乙国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双方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CIF术语。该批货物由丙国C公司“乐安”号商船承运,运输途中船舶搁浅,为起浮抛弃了部分货物。船舶起浮后继续航行中又因恶劣天气,部分货物被海浪打人海中。到目的港后发现还有部分货物因固有缺陷而损失。请回答。该批货物投保了平安险,关于运输中的相关损失的认定及赔偿,依《海牙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2年)

    A.为起浮抛弃货物造成的损失属于共同海损
    B.因恶劣天气部分货物被打入海中的损失属于单独海损
    C.保险人应赔偿共同海损和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单独海损
    D.承运人对因固有缺陷损失的货物免责,保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A项,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和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本题中,运输途中船舶搁浅,为起浮抛弃了部分货物,该损失属于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和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属于共同海损,A项正确。
    B项,单独海损,指承保风险直接造成的部分损失,即除共同海损以外的部分损失。本题中,船舶起浮后继续航行中又因恶劣天气,部分货物被海浪打入海中,属于单独海损,B项正确。
    C项,在平安险下,共同海损的牺牲、分摊和救助费用属于保险人的承保范围,但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则不在其承保范围之内,C项错误。
    D项,根据《海牙规则》,对于货物固有缺陷造成的损失,承运人可以免责。同时,《海商法》第243条规定:“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货物损失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一)航行迟延、交货迟延或者行市变化;(二)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身的缺陷和自然特性;(三)包装不当。”可见,保险人对固有缺陷造成的损失也可免责。D项错误。

  • 第4题:

    中国甲公司与美国乙公司订立了出口茶叶的合同,价格条件为CIF纽约。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于这笔交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乙公司应当自费订立运输合同
    B.应由甲公司投保货物运送中的海洋运输险,并取得可以转让的保险单
    C.货物风险自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转移给乙公司
    D.乙公司应提供适于茶叶运输的包装


    答案:B
    解析:
    。在CIF术语中,运输和保险都是由卖方办理,A错,B正确。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F术语风险转移的时间不是“船舷”,C错误。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货物应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这属于卖方的质量担保义务之一,应当是甲公司,而不是乙公司,D错误。

  • 第5题:

    ★★ 中国甲公司与法国乙公司于2011年4月签订了购买一批压缩机的合同,合同采用CFR术语,由某航运公司的“大洋”轮承运,将该批货物从马塞运往中国青岛,甲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水渍险。“大洋”轮在运输途中遇小雨,因货舱舱盖不严而使部分货物湿损。请问依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及中国《海商法》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A.承运人可依《海商法》的规定主张免责
    B.承运人应当就货物湿损承担赔偿责任
    C.甲公司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赔偿
    D.乙公司对此不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B,D
    解析:
    。货物受损应该是承运人未尽到管货责任造成的,承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BD正确。

  • 第6题:

    我国以CIF术语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货物交运前卖方及时投保了一切险和战争险,货物在马六甲海峡附件遭遇海盗抢劫,部分货物被抢走。 试分析说明: (1)被抢走的货物属于什么海损?为什么? (2)应该由买方还是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 (3)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为什么?


    正确答案: (1)被抢走的货物属于部分海损中的单独海损。因为整船货物只受到部分损失,因此是部分海损,因为货损直接由风险因素造成,不是救助造成,因此属于单独海损。
    (2)应该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因为在CIF术语下,风险转移点在装运港,案例中风险已经归于买方,索赔应该由买方办理。
    (3)保险公司应该赔偿。因为投保了战争险,战争险中包括海盗抢劫风险。

  • 第7题:

    中国甲公司与日本乙公司订立了一项货物出口合同,价格术语为CFR,投保了平安险,分两只船装运,一起运往日本福冈。由于航行过程中遇暴风雨的袭击,甲船的货物因船身倾覆进水而发生部分损失,而乙船则与另一艘船相撞,船上的货物也发生了部分损失。对于上述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A、本案应由日本乙公司办理投保
    • B、保险公司不应对甲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的部分损失予以赔偿
    • C、保险公司应对乙船因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 D、保险公司不应对乙船的货物损失赔偿,因为在平安险下,货物因意外事故造成的部分损失保险公司是不赔的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中国的甲公司与巴西乙公司签订了向中国进口一级食糖的合同。贸易术语为CIF,巴西卖方按照合同的规定于2006年5月完成装运并发货。中国甲公司在目的港接收货物时,发现食糖的质量实际上仅为二级,低于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本案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 A、甲公司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故乙公司不承担责任
    • B、甲公司应先从承运人处接收货物
    • C、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减价
    • D、只有在食糖与合同不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甲公司才可以要求乙公司交付替代物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单选题
    甲、乙两公司以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通则CIF术语订立了一份玻璃器皿的销售合同,卖方甲公司对该批货物投保了“一切险”,则下列不同原因所造成的货物损失,哪种情况属于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  )
    A

    由于运输迟延,该批玻璃器皿运至目的地时市价大跌

    B

    由于发货人在发货前包装不当,致使玻璃器皿在途中破碎

    C

    货损由于该批玻璃器皿本身存在固有缺陷

    D

    由于船长超速驾驶致使船舶触礁沉没造成玻璃器皿全部灭失


    正确答案: B
    解析:
    ABC三项,保险公司对海上运输中被保险货物发生的以下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①被保险人故意或者过失导致的损失。②属于发货人责任引起的损失。例如发货人在发运货物前包装不当。③损失责任开始前,被保险货物已经存在的品质不良或者数量短缺造成的损失。④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以及市场跌落、运输迟延引起的损失或者费用。⑤海洋运输货物战争险条款和货物运输罢工险条款规定的责任范围和除外责任。
    D项,属于承运人驾驶船舶的过失,不属于除外责任的范围,因此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国甲公司与美国乙公司签订了一批干菜合同,采用“FOB上海”贸易术语,买方投保了平安险。根据相关国际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正确?(  )
    A

    风险自货物装运上船时转移给买方

    B

    货物在海上运行期间遭遇雷电引起的损失由卖方来承担

    C

    该批干菜的装运港是上海

    D

    该批合同适用2010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AD两项,双方选用“FOB上海”,但是并没有约定选择适用2000年贸易术语还是2010年贸易术语,所以不能确定本合同适用INCOTERMS2010,也就不能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是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还是在货物装运上船时。
    B项,货物在海上运行前风险已由卖方转移至买方,故在海上遭遇的雷电引起的损失不由卖方承担;若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雷电引起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由于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则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损失。
    C项,FOB术语后面跟的是装运港,所以上海是装运港

  • 第11题:

    多选题
    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于2011年4月签订了购买一批食品的合同,合同采用CFR术语,由某航运公司的"大洋"轮承运,将该批货物从马塞运往中国青岛,甲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水渍险。"大洋"轮在运输途中遇小雨,因货舱舱盖不严而使部分货物湿损。请问依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及中国《海商法》,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A

    承运人应当就货物湿损承担赔偿责任

    B

    承运人可依《海商法》的规定主张免责

    C

    甲公司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赔偿

    D

    乙公司对此不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货物受损应该是承运人未尽到管货义务造成的,承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AD正确。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国甲公司向中国乙公司出售一批设备,约定贸易术语为“FOB(Incoterms 2010)”,后设备运至中国。依《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甲公司负责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

    B

    甲、乙公司的风险承担以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界

    C

    如该批设备因未按照同类货物通用方式包装造成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责任

    D

    如该批设备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甲公司对乙公司不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的规定,FOB术语下,卖方没有义务为买方订立运输合同。除应由买方支付的以外,卖方必须支付货物有关的一切费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货物出口需要办理的海关手续费用及出口时应交纳的一切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因此,甲公司没有义务订立货物运输合同。
    B项,FOB术语自货物于船上交付之时起,买方要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失的全部风险。因此,风险自“船上交货”时转移,而不是“越过船舷”时转移。
    C项,FOB术语中卖方必须自付费用包装货物,除非按照相关行业惯例,所售类型的货物通常无需包装发运。卖方应该按照有关货物运输所要求的方式包装货物,除非买方在订立合同前已经通知卖方特殊的包装要求。因此,如果未按照同类货物通用包装造成损失的,甲公司应承担责任
    D项,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第1款的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而且这种权利或要求根据以下国家的法律规定是以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为基础的:①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期货物将在某一国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则根据货物将在其境内转售或做其他使用的国家的法律;②在任何其他情况下,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因此,如果该批设备侵害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甲公司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第13题:

    中国卖方甲公司与澳大利亚买方乙公司订 立了一批大宗货物的买卖合同价格术语为CFR, 投保了平安险,分两只船装运,一起运往澳大利亚目的港,由于航行过程中遇暴风雨的袭击,甲船的货物因船身倾覆进水而发生部分损失,而乙船则与另一艘船相撞船上的货物也发生了部分损失。对于上述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A.本案应由中国甲公司办理投保

    B.保险公司不应对甲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的部分损失予以赔偿

    C.保险公司应对乙船因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D.保险公司不应对乙船的货损失赔偿,因为在平安险下,货物因意外事故造成的部分损失保险公司是不赔的


    正确答案:BC

    【考点】平安险的承保范围
    【解析】在CFR术语下,卖方报价中不包括保险.运输途中的风险是买方的,因此,买方澳大利亚乙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应当办理投保,A选项错误。平安险承保由于运输途中遭遇自然灾害造成货物的全部损失,包括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以及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或部分损失。本题中,甲船的损失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而且是部分损失,因而保险公司不予赔偿,B选项正确。乙船的损失是由于船舶互撞的意外事故导致的,船舶碰撞不属于自然灾害,在平安险下,保险公司对于意外事故造成的部分损失赔偿的,因此,保险公s-J要予以赔偿。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 第14题:

    中国甲公司和英国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电脑的合同。合同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P(上海)术语。中国和英国均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成员国。依照上述通则和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批电脑由上海最终运到英国交货
    B.中国甲公司有义务为该批货物购买保险
    C.中国甲公司有义务为该批货物办理进口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
    D.当货物装上船后风险转移

    答案:C
    解析:
    选项A错误。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C组术语后加注的地点应为“目的地”,所以该批电脑应该是从英国运到中国交货。也可以确定在整个合同中甲公司为“买方”,乙公司为“卖方”。选项B错误。如A项解析所述,甲公司为买方。CIP术语中的I为Insurance,保险的意思。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应该由卖方即英国乙公司负责购买保险。选项C正确。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C组术语下买方负责货物进口手续的办理并承担相关的费用。甲公司作为买方应该承担上述义务。选项D错误。这个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大家一看“装上船”就认为是对的,坑了不少人。2010年《通则》中的准确表述是,强调在FOB、CFR和CIF下买卖双方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注意,只有这三个是“装上船”,不是全部都装上船。

  • 第15题:

    中国甲公司与某国乙公司以CIF价格条件订立了从中国出口某种饲料的合同,该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当货物到达目的港时,发现饲料上有很多飞虫,致使该批货物已无法正常使用。调查表明该批货物在装船前就已含有大量虫卵。关于本案,依相关规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哪几项?( )

    A.保险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本质缺陷属于除外责任
    B.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因为货物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
    C.中国甲公司应当承担责任,因为货物损失是由于甲公司所交货物的质量缺陷所致
    D.乙公司应当承担货物的损失,因为损失发生时风险已经转移

    答案:A,C
    解析:
    AC。本题考查对贸易合同与运输合同的关系的把握。A对,尽管本题货物投保了水渍险,但本题的货损是由于在投保前已存在的缺陷引起的,属于本质缺陷,属于保险人的除外责任。B错,损失是发生在运输途中,但由于货物的固有瑕疵或性质的损害承运人是免责的。C正确,因为本题中的货损是由于甲公司所交货物的质量缺陷所致。D不正确,尽管此时风险已转移给了乙公司,但由于甲公司所交货物有缺陷,货物的风险自交货时转移原则的适用有一个前提,即风险的转移是在卖方无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如卖方有违约行为,上述原则不适用。依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0条的规定,买方仍然有权向卖方提出索赔,采取因此种违反合同而可以采取的各种补救办法。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C。

  • 第16题:

    中国甲公司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双方约定适用201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CIF 术语。该批货物由丙公司承运,在装运港装卸时,一包货物落入海中;海运途中,因船长过失触礁造成货物部分损失;货物最后延迟到达目的港。依《海牙规则》及国际海洋运输保险实践,关于相关损失的赔偿,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对船长过失触礁导致的货物损失,保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B.对装卸过程中的货物损失,保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C.对船长过失触礁导致的货物损失,承运人可以免责
    D.对运输延迟造成的损失,保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D
    解析:
    本案所适用的术语是CIF,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适用的险别为平安险。因此AB项均属于意外事故致损,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AB 选项正确。本案运输规则为《海牙规则》,承运人享有航行过失免责,选项C 正确。运输延迟属于保险除外责任,选项D 错误。

  • 第17题:

    中国甲公司向荷兰乙公司出口一批中国大米,双方签订CIF合同。在约定的装船日期,甲公司将符合合同要求的大米装船并及时投保了水渍险,但在海上航行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质量降低。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关于这批货物损失,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甲公司应承担损失
    • B、乙公司应承担损失
    • C、承运人应对海浪过大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 D、保险公司要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我某外贸公司以CIF条件出口货物一批,我方在货物装运前向国内某保险公司按CIC条款投保了海洋运输货物一切险。货物从卖方仓库运到装运港码头的途中因意外事故受损,保险公司对该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某国甲公司向中国乙公司出售一批礼品,合同并未规定包装的方式,FOB价格条件,适用2010年《术语解释通则》,后礼品运至中国。依《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如该批礼品因未依同类货物通用方式包装造成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责任
    • B、货物的风险在货物由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甲公司转移至乙公司
    • C、如该批礼品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甲公司对乙公司应承担责任
    • D、乙公司应自行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

    正确答案:A,C,D

  • 第20题:

    甲国和乙国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签订了从B公司进口1000吨塑胶的合同。合同选用了《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此后,A公司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运输合同受《海牙规则》的约束),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 承运人的E轮按时抵达乙国装货,B公司提供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在E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因遭雷击船舶发生了火灾。后大火虽被扑灭,但大部分塑胶已经熔化。B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物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 关于本案中的保险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 A、由于该批塑胶已投保海上货物运输险,因此在海运途中所受的损失保险公司应予赔偿
    • B、本案保险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塑胶损失属于保险公司的除外责任
    • C、本案中货物的损失不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
    • D、如果本案中A公司投保的是水渍险,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C,D

  • 第21题:

    多选题
    中国甲公司向荷兰乙公司出口一批中国大米,双方签订CIF合同。在约定的装船日期,甲公司将符合合同要求的大米装船并及时投保了水渍险,但在海上航行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质量降低。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关于这批货物损失,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公司应承担损失

    B

    乙公司应承担损失

    C

    承运人对由于天灾引起的损失是免责的

    D

    保险公司要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项,卖方甲公司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F术语已向保险公司投保了水渍险,海水引起的损失水渍险是承保的,因此,不应由甲公司赔偿此种损失。且货物的风险在卖方在装运港完成交货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B项,乙公司是买方,CIF下货物的风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转移给了买方乙公司,但该批货物是投保了水渍险的,因此应由保险公司承担责任。
    C项,《海商法》第51条第1款规定,在责任期间货物发生的灭失或者损坏是由于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①船长、船员、引航员或者承运人的其他受雇人在驾驶船舶或者管理船舶中的过失;②火灾,但是由于承运人本人的过失所造成的除外;③天灾,海上或者其他可航水域的危险或者意外事故;④战争或者武装冲突;⑤政府或者主管部门的行为、检疫限制或者司法扣押;⑥罢工、停工或者劳动受到限制;⑦在海上救助或者企图救助人命或者财产;⑧托运人、货物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行为;⑨货物的自然特性或者固有缺陷;⑩货物包装不良或者标志欠缺、不清;⑪经谨慎处理仍未发现的船舶潜在缺陷;⑫非由于承运人或者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的过失造成的其他原因。因此,船方对火灾是免责的,乙公司不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
    D项,水渍险的责任范围除平安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险货物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因此,对由于海浪过大引起的大米被海水浸泡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 第22题:

    问答题
    甲国和乙国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签订了从B公司进口100吨白糖的合同。合同选用了6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此后,A公司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运输合同受《海牙规则》的约束),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承运人的“希望”号轮按时抵达乙国装货,H公司提供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在“希望”号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同遇台风使部分白糖受损。B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物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请回答下列问题: 本案中的保险公司是否应对该批白糖的损失进行赔偿?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案中的保险公司不应赔偿。因为本案A公司投保的是平安险,本案货损是因为台风引起,台风属于自然灾害,本案台风引起的是货物的部分损失,而不是全损,平安险不包括内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因此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货主希望得到此种情况下的赔偿,应当投保水渍险,因为水渍险对自然灾害引起的部分损失是赔偿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我国以CIF术语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货物交运前卖方及时投保了一切险和战争险,货物在马六甲海峡附近遭遇海盗抢劫,部分货物被抢走。试分析说明:(1)被抢走的货物属于什么海损?为什么?(2)应该由买方还是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3)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为什么?

    正确答案:
    (1)被抢走的货物属于部分海损中的单独海损。因为整船货物只受到部分损失,因此是部分海损,因为货损直接由风险因素造成,不是救助造成,因此属于单独海损。
    (2)应该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因为在CIF术语下,风险转移点在装运港,案例中风险已经归于买方,索赔应该由买方办理。
    (3)保险公司应该赔偿。因为投保了战争险,战争险中包括海盗抢劫风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