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就是指在其他过失犯罪导致他人死亡,就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而不再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 )A.正确B.错误

题目

《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就是指在其他过失犯罪导致他人死亡,就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而不再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 )

A.正确

B.错误


相似考题
更多“《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就是指在其他过失犯罪导致他人死亡,就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而不再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 )A.正确B.错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参考答案:对

  • 第2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刑法第28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7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此条属于注意规定
    B.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罪)定罪处罚”,此条属于法律拟制
    C.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罪)定罪处罚”,此条属于注意规定
    D.刑法第198条第4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此条属于法律拟制


    答案:A,B
    解析:
    注意规定是在刑法已作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注意,以免司法人员忽略的规定,其设置并不改变基本规定的内容,只是对基本规定内容的重申,只具有提示性。法律拟制是将原本不符合某种规定的行为也按照该规定处理,是有意的将明知为不同者等同视之。依据上述的概念,A项是注意规定,B项是法律拟制。

  • 第3题:

    (2007年真题)-《刑法》第234条规定: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试说明:
    (1)本条第1款中“伤害”的程度要求。
    (2)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既遂)、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3)本条第2款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含义,试举例说明。
    (4)如果甲故意致他人重伤但未造成严重残疾,根据案情应予减轻处罚的,对甲应如何判处刑罚?


    答案:
    解析:
    (1)本条第1款中“伤害”的程度要求是指轻伤,因为紧接着第2款是规定重伤情况下的处罚的,故可以推知此处伤害是轻伤。
    (2)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既遂)的主要区别是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只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内容,而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内容,他人死亡是由于过失所致;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则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内容。故意伤害(致死)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的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是否有伤害的故意,无论是故意伤害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行为人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均出于过失,但是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人只有伤害的故意而无杀人的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行为人既无杀人的故意,也无伤害的故意。
    (3)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其他故意犯罪的过程中,故意伤害他人,刑法其他条文另有规定的,应依照各有关条文定罪量刑,不以故意伤害罪论。例如,犯强奸、抢劫、拐卖妇女等犯罪致人死亡的,应依照各相关条文定罪量刑,不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但是,犯非法拘禁罪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犯刑讯逼供罪或暴力取证罪致人伤残的,犯虐待被监管人罪致人伤残的,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的,犯聚众斗殴罪致人重伤的等情况,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4)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可见如果甲故意致他人重伤但未造成严重残疾,根据案情应予减轻处罚的。对甲应在3年以下判处刑罚。

  • 第4题:

    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 )。

    A.过失犯罪可以成立未遂犯
    B.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不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B,C,D
    解析:
    所谓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情况。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中,过失犯罪不可能存在未完成形态,故A选项错误。另外,共同犯罪需要具备共同犯罪人都是故意犯罪这一条件,过失犯罪由于不具有犯罪的意图,无法和他人构成共同犯罪,故B项正确。且刑法明确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上述行为都是故意犯罪,因此D选项也正确。

  • 第5题:

    对于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自杀、自伤行为的,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的规定,以()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 A、故意杀人罪
    • B、过失杀人罪
    • C、抢劫罪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何区分过失致人死亡和意外事件的界限。


    正确答案: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因意外事件致人死亡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致人死亡和行为人能否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 第7题:

    甲欲开枪杀乙时,发现丙也在乙身边,其不管不顾向乙射击,结果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B、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 C、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 D、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B,C,D

  • 第8题:

    下列关于故意与过失说法错误的是( )

    • A、过失所反映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
    • B、过失犯罪不一定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
    • C、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
    • D、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故意与过失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失所反映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

    B

    过失犯罪不一定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

    C

    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

    D

    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组织、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组织、策划、煽动、胁迫、教唆、帮助其成员或者他人实施自杀、自伤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以()定罪处罚。
    A

    教唆罪

    B

    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

    C

    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对于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自杀、自伤行为的,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的规定,以()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A

    故意杀人罪

    B

    过失杀人罪

    C

    抢劫罪

    D

    鼓动杀人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于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自杀、自伤行为的,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的规定,以()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A

    故意杀人罪

    B

    过失杀人罪

    C

    抢劫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指在其他过失犯罪中导致他人死亡,就直接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而不再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A.对

    B.错


    参考答案:对

  • 第14题:

    (2007年真题)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对甲的行为应当(  )。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和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犯罪是否得逞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重要标志。所谓犯罪没有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在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这三类存在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界限的犯罪中,犯罪没有得逞的具体判断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在结果犯中,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法定的危害结果(如故意杀人罪中被害人死亡结果),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在危险犯中,法定的危险状态的形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犯罪行为还没有造成这样的危险状态(如破坏交通工具罪中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在行为犯中,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行为人尚未完成法定的犯罪行为(如脱逃罪中越狱逃跑并未摆脱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实际监控的行为),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因此,不能将犯罪没有得逞简单地等同于行为人没有达到犯罪目的或者没有发生实际危害结果。在有的案件中,行为人可能尚未达到其犯罪目的或者尚未实际发生危害结果,但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仍然应当认定为犯罪已经得逞,而不能认定为犯罪没有得逞。
    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既遂的标志是客观上将被害人杀死。同时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构成的认定。因此本题中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并不影响对甲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故D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判断一定要根据刑法分则各具体罪名关于犯罪构成的条件进行,切不可仅凭总则中的一般规定认定。

  • 第15题:

    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对甲的行为应当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行为人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属于同一犯罪构成要件)。按照法定符合说,行为人预想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若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则不能阻却行为人对因错误而发生的危害结果承担故意的责任。本题中,甲意图杀害张三,实际杀害了李四,二者都是人,都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的性质未发生变化,对象错误对行为人行为的性质没有影响,所以甲仍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说法错误。

  • 第16题:

    组织、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组织、策划、煽动、胁迫、教唆、帮助其成员或者他人实施自杀、自伤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以()定罪处罚。

    • A、教唆罪
    • B、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
    • C、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利用邪教组织、策划、煽动、教唆、帮助其成员自杀、自残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

    • A、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B、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 C、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 D、以过失伤害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何理解本条规定中“致人死亡”和“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含义?


    正确答案:“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含义:如果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是以过失致人死亡作为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过失致人死亡不再单独定罪,而只以某种特定的过失犯罪定罪处罚。

  • 第19题: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而致人重伤、死亡的,按照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对于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自杀、自伤行为的,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的规定,以()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 A、故意杀人罪
    • B、过失杀人罪
    • C、抢劫罪
    • D、鼓动杀人罪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判断题
    中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利用邪教组织、策划、煽动、教唆、帮助其成员自杀、自残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
    A

    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B

    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C

    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D

    以过失伤害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本条规定分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

    正确答案: 过失致人死亡的犯罪构成:
    ①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②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③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④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