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代文阅读(15分)
第 27 题 阅读第⑧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说说画线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说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子阅读是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下面的()不属于电子阅读能力
A.多媒体阅读能力
B.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
C.线性文本阅读能力
D.基于网络和资源库的检索式阅读能力
C.线性文本阅读能力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隐:
作:
兵:
小康: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
第 30 题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逆:
就:
滋:
淫辞:
摘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作为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勤“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深潜”报国三十年“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黄旭华说。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后30年时间,他老家的亲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1986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广东老家,见到93岁的老母。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10个月不在家。结婚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暗:
穿: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J加点字的含义。
考课:
放:
榜:
下面是某省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所占比重统计表:
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平均比重 35% 32% 30%
最低比重 22% 16% 23%
最高比重 44% 40% 42%
下列结论不能从图表中得出的一项是( )。
A.高考试卷中文言文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并不固定
B.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平均比重逐年减少
C.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相差非常大
D.现代文阅读的平均比重将逐渐加大
【题目描述】
第 1 题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___________阅读,鼓励__________阅读,推进_________阅读。
【参考答案分析】:自主性、探究性、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