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选择题(共5题,每题1分,满分5分)
1. Log
A.ロツダB. ロヅツクC. ログD. ロツク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A. 笛子本子B. 笛子中的空气C. 吹奏者的嘴唇2. 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时,钟罩里的闹钟铃声会( )。A. 越来越轻,甚至听不见B. 越来越响C. 没有什么变化3. 下列物质中,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A. 铁轨B. 大海C. 空气4. 下面声音中,刺耳的是( )。A. 朗朗的读书声B. 巨大的爆炸声C. 小溪的流水声5. 一个人说话声音“尖”,表明他说话的( )。A. 音量大B. 音调高C. 声音好听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6. 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_,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_改变了。7. 像二胡、小提琴、吉他等乐器,是靠_的振动发出高低_的声音的。8. 相同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杯子里水越多,声音 ;杯子里水越少,声音 。9. 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长短、_等因素有关。10. 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同一只编钟所发出声音 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11. 人的耳可以分为_、_、_三部分。12. 在同样的碗里倒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棍轻轻敲击碗(敲击的力量相同),我们听到盛水少的碗发出的声音_, 盛水多的碗发出的声音_。(“高”或“低”)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13. 当我们潜伏在水里时,就完全听不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14. 远近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是一样的。( )15. 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的强弱都一样。( )16. 金属与空气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一样的。( )17. 我们周围的声音有的悦耳,有的刺耳。(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15分)18. 根据以下声音的特性正确连线。用力敲击锣轻轻敲击锣 听到声音强鼓皮振动幅度大 听到的声音弱鼓皮振动幅度小19. 下列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把它们起来。趴在桌上听到抓挠桌面的声音气体我们在教室里对话声音 液体打击后的音叉在水中发出的声音 固体20. 连一连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高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用力敲击锣 听到的声音低轻轻敲击锣鼓皮振动得快 听到的声音强鼓皮振动得慢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弱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五、填表题(每空1分,共12分)21. 完成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振动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声音强弱钢尺轻轻拨动( )( )用力拨动( )( )橡皮筋轻轻拨动( )( )用力拨动( )( )鼓面轻轻击鼓( )( )用力击鼓( )( )六、简答题(每题9分,共18分)22.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这是为什么?23. 图中是一种常见的听诊器。人体内微弱声音为什么能清晰地传递到医生的耳朵中?七、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4. 实验设计:(1)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壁上出现一个小光斑。(2)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壁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4分)( )(3)用力敲击桌面,再次观察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4分)( )(4)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 )(4分),这说明( )(4分)。25. 根据下面每幅图所提供的数字顺序,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1)按14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规律是( )。(4分)(2)按I8顺序被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规律是( )。(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5分)1. 【答案】B【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笛子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 【答案】A【解析】【详解】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没有了空气声音就无法传播,所以钟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甚至听不见。A选项符合题意。3. 【答案】A【解析】【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最快。4. 【答案】B【解析】【详解】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很高,朗朗的读书声和小溪的流水声音调都比较低,巨大的爆炸声,音调高,刺耳。5. 【答案】B【解析】【详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尖”,表明他说话的音调高。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 【答案】 . 长度 . 快慢【解析】【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的快慢也是不同的,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7. 【答案】 . 弦 . 不同【解析】【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像二胡、小提琴、吉他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8. 【答案】 . 越低 . 越高【解析】【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杯子里水越多,水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杯子里水越少,水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9. 【答案】粗细【解析】【详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点睛】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10. 【答案】 . 强弱 . 高低【解析】【详解】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同一只编钟,振动幅度不同,发出声音强弱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快慢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11. 【答案】 . 外耳 . 中耳 . 内耳【解析】【详解】人耳的构造和功能,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的作用是收集声波,中耳和内耳在人的头里面。12. 【答案】 . 高 . 低【解析】【详解】在同样的碗里倒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棍轻轻敲击碗(敲击的力量相同),我们听到盛水少的碗发出的声音高,盛水多的碗发出的声音低。因为盛水越多,碗越重,同样敲击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高。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 【答案】14. 【答案】【解析】【详解】如果不同音调振幅的声波传到人耳,人耳鼓膜当然就要按照声音的振幅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相应的被迫振动,不然人就不会分辨出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调音色的声音。根据对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远近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是不同的,来分辨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调音色的声音。15. 【答案】【解析】【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力度越小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力度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16. 【答案】【解析】【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17. 【答案】【解析】【详解】我们通过耳朵来听声音。我们周围的声音有的低沉浑厚,有的清脆悦耳,有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有的声音听起来很刺耳。四。连线题(共3题,共15分)18. 【解析】【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听到的声音强是用力敲击锣和鼓皮振动得快;听到的声音弱轻轻敲击锣和鼓皮振动得慢。19. 【解析】【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我们在教室里对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趴在桌上听到抓挠桌面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打击后的音叉在水中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液体传播的。20. 【答案】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21. 【答案】 . 小 . 弱 . 大 . 强 . 小 . 弱 . 大 . 强 . 小 . 弱 . 大 . 强【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详解】声音的强弱由物体的振动幅度来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的振动幅度又与受力大小有关。六、简答题(共2题,共18分)22. 【答案】这是因为两根弦的粗细不一样。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粗的弦发出的声音低。【解析】【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弦的粗细发生改变时,声音的高低也会发生改变。粗的弦振动的越慢
雅乐中所用的笛子最长的是()。
下面一段鼓与笛子的对话,你不同意哪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