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5)学生回答(略)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1)解决实际问题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材料二:“测量”(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材料三:“家庭小账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教学重点 感悟诚实的美好品质,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情,明白国王选继承人的标准是诚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些小伙伴,不但知道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还明白了一些道理。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王国,超越时空回到古代(适时播放相关录像或有关画面),看那儿的人们吵吵嚷嚷在干什么?原来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是什么方法呢?为什么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 2.揭题 (1)好吧,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盆”、“分”。(让学生认识“皿”字底,鼓励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识字方法?运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教师进行指导)。结合本课实际,归纳和总结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 4.想一想:国王用什么方法选继承人?为什么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屏幕出示)并用“”画出读不懂的问题。 5.讨论以上问题,后质疑。(师可根据学生质疑情况采取互相释疑或对疑问进行梳理过渡)过渡:雄日为什么手里捧着的是空花盆呢?他是怎样培育花种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第2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讨论:雄日是怎样培育花种的?(用动画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或你怎么看雄日?) (3)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自己对雄日的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①自由放声朗读。②指名朗读。(评议:他读得怎么样?)过渡:当许许多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的时候,雄日呢?(用动画出示相关画面)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2.读第3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如果你就是国王,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想,当时会是什么感受?(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读课文。 (4)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合作:准备表演。(提示:雄日的话可以根据前文自己补充,最好能复述下来。) (5)表演课本剧(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3.读最后一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 (3)进入情景地读国王说的最后一句话。(屏幕出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把你想对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说的话写下来,并读一读。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后实践活动 以“游诚实国”为题,想一想雄日当了国王以后,他的国家会怎么样?自编童话,续讲故事。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爬山虎的脚”(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材料二:“克和千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材料三:“植物和我们的生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克和千克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掌握用秤称量物体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盘秤、天平、500克的盐、1千克的面条、2分硬币、100克的大米、字典、苹果、香蕉等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老师也喜欢,昨天我在超市买了两样东西,猜一猜,哪个更重?你怎样知道是它重?(面条和苹果) 学生可能会说用秤称,可能会说掂一掂,还可能说看标签 师:看来物品有轻有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认识秤,揭示课题 1.出示:常见的秤挂图 师:刚才说可以用秤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些什么秤?在哪里见过? 2.介绍一些常见的秤。重点介绍天平和盘秤。 小结:它们都可以用来称物品的质量。 3.揭示课题 师: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三)认识克,感受1克和几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感受1克的质量。(1个2分硬币) 师:你想知道1克是多重吗? 学生掂一掂,再闭上眼睛,感受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很轻) 2.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物品也是大约1克。(药片、小发卡、纽扣、小螺丝、一粒花生、一个乒乓球、一片树叶……) 3.掂一掂,比一比。分别掂一掂一支铅笔、一袋米、一包盐的重量,比一比谁重,感受几克、100克、500克的重量。一般比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做单位,用字母表示是g。 4.估一估数学课本有多重?再称一称。(1本数学课本大约重150克) 5.介绍天平。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到一种秤——天平。 (四)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感受1千克。 师:物体有轻有重,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时我们就用千克做单位。那1千克有多重呢? 1扎面条的重量就是1千克,也可以用1kg表示。 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1扎面条,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师: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斤。但斤不是国际通用单位。 2.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判断: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比较,哪个重一些? 小结:不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4.估计几千克,称书包。 师:书包你估计有多重?你是怎样估计的?(引导学生与1千克对比) 师:好,咱们用盘秤来称一称,看你估计得准不准确。(指导学生使用盘秤)(出示盘秤)观察一下盘秤,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看到指针和单位千克) 5.当我们用盘秤称东西的时候,当指针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们就来称1千克的东西吧。(称1千克的东西:1扎面条、1罐奶粉、两袋盐……) 6.称一称:1千克苹果有几个?1千克香蕉有几个? 7.活动:感受几十千克,称体重,互相抱一抱。(体重在20~35千克)(五)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师:一包食盐有500克,两包呢? 生:1000克,因为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 师:再用盘秤称一称两包盐的重量。指针指向1,两包盐的重量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等于1000克) 5千克等于多少克?3000克等于多少千克? 开课时老师的两个礼物,看看哪个更重。你是怎样判断的? (六)拓展深化 1.玲玲是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克和千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下面是她称出的物体的质量,这个马大哈,把什么给漏了,你能帮她补上吗?(课本第89页第4题) 2.玲玲的日记 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朋友,每天早晨,我从1千米高的床上起来,拿起重9千克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一个50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2克的书包,穿上250千克重的鞋上学去了。 (七)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雯雯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有一次,在数学课上她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就打了她一下,从此,雯雯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 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数学老师?正确答案: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 行为。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体罚雯雯,无疑会对她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伤害,影响她健全人格的 形成,因而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对于教师的违法行为,雯雯可以通过她的监护人或者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纠正其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如果教师坚持不改的话,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雯雯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有一次,在数学课上她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就打了她一下,从此,雯雯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数学老师?正确答案: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体罚雯雯,无疑会对她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伤害,影响她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对于教师的违法行为,雯雯可以通过她的监护人或者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纠正其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如果教师坚持不改的话,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5)学生回答(略)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1)解决实际问题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凡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材料二:“秒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材料三:“How many?”(PEP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凡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以及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本及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上网收集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地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讨论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第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让学生出示预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视频等) 2.出示课文朗读录音,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第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九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做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体会到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7.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凡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材料二:“秒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材料三:“How many?”(PEP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凡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以及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本及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上网收集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地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讨论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第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让学生出示预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视频等) 2.出示课文朗读录音,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第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九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做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体会到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7.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桂林山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材料二:“小数除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归纳,认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为我们服务的人,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切身体验,感觉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教学准备 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周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人,引出课题 师:回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那么丰富多彩,在这多彩的生活中又有谁在为我们忙碌,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一话题。(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板书) (二)观察图片——认识身边的劳动者 1.认识学校里的劳动者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①师引:孩子们看看这是哪啊? ②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一天当中,我们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每天都能看到哪些人在学校里为我们服务呢?(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 ①你们最喜欢的一定是林老师,因为林老师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你们平时能看到林老师在学校里干什么呢? ②你们喜欢她吗?我想你们喜欢她的最大原因是林老师上课很用心,今天,我就特意拿来了林老师的一本备课笔记,你们一定没有看到过,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同学们现在上到多少课? ③光是上这一课,林老师就整整备了三页纸,而且还在里面做了很多笔记。怪不得她的课上得很生动,原来她在课前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看了这本教案,你有什么想说的? ④其实林老师每一节课都是这样做的,一学期下来,林老师这样的备课本可能有好几本呢,我们看到的是林老师平时在校园里的忙碌,而看不到的则是她在背后付出的心血。作为老师,在这个讲台上一届一届的迎来送往,为孩子们传授着知识,等到她退休的时候,她的备课本恐怕用一个柜子都装不完! ⑤有这么好的老师在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认识家庭生活中的劳动者 (1)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在为我们提供着服务,但是,回到家里,恐怕就不需要别人为我们服务了吧!你们认同我的说法吗?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说说在家庭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3)刚才有好多同学提到了看电视,我相信你们最爱看的一定是动画片吧! ①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剪辑。 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是哪些人默默地工作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精彩的动画片? 指名说,教师适时引导。 ②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尾字幕,显示一连串的工作者。学生谈感受。 ③小结:原来,在家不出门,看似简单的看电视、看影碟,就有这么多工作人员为我们默默无闻地提供着服务。 (三)链接生活——了解更多行业的劳动者 师:孩子们,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来自各行各业,用他们的劳动在为社会服务。 1.谁来说说自己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们又是怎样为别人服务的呢? 2.了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①师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不同的服务,其中有些行业是我们所熟悉的,有些行业可能我们还不太了解,你想了解他们吗? ②课件播放视频:为我们服务的人——引导学生欣赏并用心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劳与无私奉献精神。 ③在刚刚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或许,你们的亲人、朋友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看到他们工作的场景,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过渡语:可是,假如有一天,忽然没有了这些人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四)明理激情——假如没有他们 1.课件出示漫画:假如没有清洁工——引导学生感受清洁工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2.课件出示。 讨论与交流:四人小组自由讨论——假如没有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或麻烦呢?(举例加以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各行各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并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服务。 3.既然他们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更要学会尊重他们。 (五)升华总结 1.那么,面对他们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呢?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吧。 2.结语:孩子们,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员。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长大后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也成为一个别人生活中所需要的人!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桂林山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材料二:“小数除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归纳,认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为我们服务的人,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切身体验,感觉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教学准备 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周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人,引出课题 师:回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那么丰富多彩,在这多彩的生活中又有谁在为我们忙碌,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一话题。(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板书) (二)观察图片——认识身边的劳动者 1.认识学校里的劳动者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①师引:孩子们看看这是哪啊? ②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一天当中,我们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每天都能看到哪些人在学校里为我们服务呢?(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 ①你们最喜欢的一定是林老师,因为林老师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你们平时能看到林老师在学校里干什么呢? ②你们喜欢她吗?我想你们喜欢她的最大原因是林老师上课很用心,今天,我就特意拿来了林老师的一本备课笔记,你们一定没有看到过,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同学们现在上到多少课? ③光是上这一课,林老师就整整备了三页纸,而且还在里面做了很多笔记。怪不得她的课上得很生动,原来她在课前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看了这本教案,你有什么想说的? ④其实林老师每一节课都是这样做的,一学期下来,林老师这样的备课本可能有好几本呢,我们看到的是林老师平时在校园里的忙碌,而看不到的则是她在背后付出的心血。作为老师,在这个讲台上一届一届的迎来送往,为孩子们传授着知识,等到她退休的时候,她的备课本恐怕用一个柜子都装不完! ⑤有这么好的老师在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认识家庭生活中的劳动者 (1)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在为我们提供着服务,但是,回到家里,恐怕就不需要别人为我们服务了吧!你们认同我的说法吗?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说说在家庭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3)刚才有好多同学提到了看电视,我相信你们最爱看的一定是动画片吧! ①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剪辑。 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是哪些人默默地工作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精彩的动画片? 指名说,教师适时引导。 ②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尾字幕,显示一连串的工作者。学生谈感受。 ③小结:原来,在家不出门,看似简单的看电视、看影碟,就有这么多工作人员为我们默默无闻地提供着服务。 (三)链接生活——了解更多行业的劳动者 师:孩子们,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来自各行各业,用他们的劳动在为社会服务。 1.谁来说说自己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们又是怎样为别人服务的呢? 2.了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①师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不同的服务,其中有些行业是我们所熟悉的,有些行业可能我们还不太了解,你想了解他们吗? ②课件播放视频:为我们服务的人——引导学生欣赏并用心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劳与无私奉献精神。 ③在刚刚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或许,你们的亲人、朋友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看到他们工作的场景,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过渡语:可是,假如有一天,忽然没有了这些人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四)明理激情——假如没有他们 1.课件出示漫画:假如没有清洁工——引导学生感受清洁工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2.课件出示。 讨论与交流:四人小组自由讨论——假如没有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或麻烦呢?(举例加以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各行各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并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服务。 3.既然他们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更要学会尊重他们。 (五)升华总结 1.那么,面对他们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呢?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吧。 2.结语:孩子们,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员。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长大后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也成为一个别人生活中所需要的人!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