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风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8和9的组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材料三:“1et’s read”(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8和9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1~9的数字卡片、圆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复习。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 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和9,了解8和9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聪去河边钓鱼,他们一共钓了8条鱼,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 是,爸爸让小聪把鱼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想知道小聪可能会怎样分装这些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8的分解与组成。(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你拿出8个圆片代表8条鱼,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2.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 3.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补充。 4.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并板书8的组成与分解图。 5.引导学生讨论快速记忆8的组成的办法。 (1)师:我们怎样记8的组成最简便?你发现了什么小窍门? (2)同桌讨论8的分解规律及自己的记忆方法,互相说一说数的组成(可以用提问的形式)。 ①按顺序记。 ②看一个,记两个。 6.拍手游戏。 同桌合拍8下,并相应说出8的组成,如: 生1:我拍1。 生2:我拍7。 生1、2: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7.合作学习9的组成。 (1)如果把鱼再增加一条,你又会分吗?像刚才8的组成一样,动手摆9的组成,边摆边说,并把它记录下来。 (2)汇报9的组成,板书并找规律记忆。 (3)拍手游戏:同桌合拍9下,并相应说出9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游戏。师生举数字卡片合对9的组成,如: 师举1,生举8,师生说: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做几道练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你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了8和9的组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人新课 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 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请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而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 (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 (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 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1)CAI出示:二实小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 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 (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 (2)CAI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 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 (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 (3)CAI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 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 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 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 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我们一起从学校出发……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桂林山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材料二:“小数除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归纳,认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为我们服务的人,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切身体验,感觉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教学准备 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周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人,引出课题 师:回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那么丰富多彩,在这多彩的生活中又有谁在为我们忙碌,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一话题。(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板书) (二)观察图片——认识身边的劳动者 1.认识学校里的劳动者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①师引:孩子们看看这是哪啊? ②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一天当中,我们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每天都能看到哪些人在学校里为我们服务呢?(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 ①你们最喜欢的一定是林老师,因为林老师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你们平时能看到林老师在学校里干什么呢? ②你们喜欢她吗?我想你们喜欢她的最大原因是林老师上课很用心,今天,我就特意拿来了林老师的一本备课笔记,你们一定没有看到过,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同学们现在上到多少课? ③光是上这一课,林老师就整整备了三页纸,而且还在里面做了很多笔记。怪不得她的课上得很生动,原来她在课前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看了这本教案,你有什么想说的? ④其实林老师每一节课都是这样做的,一学期下来,林老师这样的备课本可能有好几本呢,我们看到的是林老师平时在校园里的忙碌,而看不到的则是她在背后付出的心血。作为老师,在这个讲台上一届一届的迎来送往,为孩子们传授着知识,等到她退休的时候,她的备课本恐怕用一个柜子都装不完! ⑤有这么好的老师在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认识家庭生活中的劳动者 (1)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在为我们提供着服务,但是,回到家里,恐怕就不需要别人为我们服务了吧!你们认同我的说法吗?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说说在家庭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3)刚才有好多同学提到了看电视,我相信你们最爱看的一定是动画片吧! ①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剪辑。 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是哪些人默默地工作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精彩的动画片? 指名说,教师适时引导。 ②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尾字幕,显示一连串的工作者。学生谈感受。 ③小结:原来,在家不出门,看似简单的看电视、看影碟,就有这么多工作人员为我们默默无闻地提供着服务。 (三)链接生活——了解更多行业的劳动者 师:孩子们,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来自各行各业,用他们的劳动在为社会服务。 1.谁来说说自己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们又是怎样为别人服务的呢? 2.了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①师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不同的服务,其中有些行业是我们所熟悉的,有些行业可能我们还不太了解,你想了解他们吗? ②课件播放视频:为我们服务的人——引导学生欣赏并用心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劳与无私奉献精神。 ③在刚刚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或许,你们的亲人、朋友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看到他们工作的场景,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过渡语:可是,假如有一天,忽然没有了这些人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四)明理激情——假如没有他们 1.课件出示漫画:假如没有清洁工——引导学生感受清洁工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2.课件出示。 讨论与交流:四人小组自由讨论——假如没有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或麻烦呢?(举例加以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各行各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并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服务。 3.既然他们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更要学会尊重他们。 (五)升华总结 1.那么,面对他们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呢?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吧。 2.结语:孩子们,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员。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长大后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也成为一个别人生活中所需要的人!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5)学生回答(略)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1)解决实际问题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风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8和9的组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材料三:“1et’s read”(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8和9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1~9的数字卡片、圆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复习。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 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和9,了解8和9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聪去河边钓鱼,他们一共钓了8条鱼,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 是,爸爸让小聪把鱼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想知道小聪可能会怎样分装这些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8的分解与组成。(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你拿出8个圆片代表8条鱼,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2.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 3.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补充。 4.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并板书8的组成与分解图。 5.引导学生讨论快速记忆8的组成的办法。 (1)师:我们怎样记8的组成最简便?你发现了什么小窍门? (2)同桌讨论8的分解规律及自己的记忆方法,互相说一说数的组成(可以用提问的形式)。 ①按顺序记。 ②看一个,记两个。 6.拍手游戏。 同桌合拍8下,并相应说出8的组成,如: 生1:我拍1。 生2:我拍7。 生1、2: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7.合作学习9的组成。 (1)如果把鱼再增加一条,你又会分吗?像刚才8的组成一样,动手摆9的组成,边摆边说,并把它记录下来。 (2)汇报9的组成,板书并找规律记忆。 (3)拍手游戏:同桌合拍9下,并相应说出9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游戏。师生举数字卡片合对9的组成,如: 师举1,生举8,师生说: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做几道练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你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了8和9的组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凡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材料二:“秒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材料三:“How many?”(PEP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凡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以及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本及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上网收集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地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讨论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第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让学生出示预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视频等) 2.出示课文朗读录音,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第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九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做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体会到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7.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5)学生回答(略)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1)解决实际问题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桂林山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材料二:“小数除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归纳,认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为我们服务的人,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切身体验,感觉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教学准备 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周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人,引出课题 师:回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那么丰富多彩,在这多彩的生活中又有谁在为我们忙碌,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一话题。(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板书) (二)观察图片——认识身边的劳动者 1.认识学校里的劳动者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①师引:孩子们看看这是哪啊? ②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一天当中,我们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每天都能看到哪些人在学校里为我们服务呢?(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 ①你们最喜欢的一定是林老师,因为林老师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你们平时能看到林老师在学校里干什么呢? ②你们喜欢她吗?我想你们喜欢她的最大原因是林老师上课很用心,今天,我就特意拿来了林老师的一本备课笔记,你们一定没有看到过,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同学们现在上到多少课? ③光是上这一课,林老师就整整备了三页纸,而且还在里面做了很多笔记。怪不得她的课上得很生动,原来她在课前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看了这本教案,你有什么想说的? ④其实林老师每一节课都是这样做的,一学期下来,林老师这样的备课本可能有好几本呢,我们看到的是林老师平时在校园里的忙碌,而看不到的则是她在背后付出的心血。作为老师,在这个讲台上一届一届的迎来送往,为孩子们传授着知识,等到她退休的时候,她的备课本恐怕用一个柜子都装不完! ⑤有这么好的老师在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认识家庭生活中的劳动者 (1)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在为我们提供着服务,但是,回到家里,恐怕就不需要别人为我们服务了吧!你们认同我的说法吗?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说说在家庭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3)刚才有好多同学提到了看电视,我相信你们最爱看的一定是动画片吧! ①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剪辑。 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是哪些人默默地工作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精彩的动画片? 指名说,教师适时引导。 ②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尾字幕,显示一连串的工作者。学生谈感受。 ③小结:原来,在家不出门,看似简单的看电视、看影碟,就有这么多工作人员为我们默默无闻地提供着服务。 (三)链接生活——了解更多行业的劳动者 师:孩子们,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来自各行各业,用他们的劳动在为社会服务。 1.谁来说说自己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们又是怎样为别人服务的呢? 2.了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①师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不同的服务,其中有些行业是我们所熟悉的,有些行业可能我们还不太了解,你想了解他们吗? ②课件播放视频:为我们服务的人——引导学生欣赏并用心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劳与无私奉献精神。 ③在刚刚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或许,你们的亲人、朋友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看到他们工作的场景,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过渡语:可是,假如有一天,忽然没有了这些人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四)明理激情——假如没有他们 1.课件出示漫画:假如没有清洁工——引导学生感受清洁工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2.课件出示。 讨论与交流:四人小组自由讨论——假如没有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或麻烦呢?(举例加以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各行各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并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服务。 3.既然他们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更要学会尊重他们。 (五)升华总结 1.那么,面对他们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呢?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吧。 2.结语:孩子们,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员。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长大后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也成为一个别人生活中所需要的人!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识字6”(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材料二:“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材料三:“My new room”(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识字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中队要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大家高兴吗?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同学们,你们看(以动画形式出现少先队员举旗、吹号、春游的活动场面,最后定格在韵文的第四小节):“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少先队员们是多么的高兴啊!你们能把这个小节读好吗? 设计意图:巧妙地用变序法处理教材,以韵文最后一节为突破口,精心创设以春游为主线的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除了生字,其他的字都摘下了拼音帽子,你还会读吗?(小伙伴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3.就让我们在欢笑和歌声中快快上车吧(以动画形式出现汽车驶来的图案)!上车前,得先买“车票”(卡片“铜号”、“红领巾”、“铜”、“号”、“领”)。每张车票上都有一个字或一个词,读对了,这张车票就送给你。 (二)导游学文 1.(播放“海边”、“乡村”、“公园”多媒体课件)今天,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海边。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只海鸥在空中自由飞翔,海面上驶来一艘军舰和一条帆船。接着,我们要去乡村,太阳暖暖地照着稻田,一畦畦秧苗神气地挺直了腰;稻田的旁边是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果园里,果树开花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最后,我们来到山上,放眼望去,一根根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2.今天,我们跟着旅游客车到了海边、乡村和公园(板书:海边、乡村、公园),老师在乡村看见了秧苗和稻田(板书:秧苗、稻田并配图),你看到了什么?(小伙伴互相说,指名说,并把学生所说的词语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句式把看到的景物说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检验了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3.我们把今天旅游时看到的写下来,就是一篇优美的韵文,你们想读吗?快快翻开课本第95页,看看课文的第一、二、三小节。不用老师教,你们自己能读吗?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进行评点) (三)学字学词 1.刚才,大家读课文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些词语(出现9个注音词语:“海鸥”、“沙滩”、“军舰”、“帆船”、“秧苗”、“稻田”、“鱼塘”、“小溪”、“竹竿”)。 2.把拼音去掉。请小伙伴指着卡片互相读,如果有不认识或读错的字,你们要互相帮助,共同把它学会。(小伙伴互相读,小组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利用学具自主识字,会读会认,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看(出现生字浪花“海”、“滩”、“溪”),大海爷爷送来的浪花上都有一个生字,谁认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指导并范写“海”字。 2.听大海爷爷说关于“三个一”的写字要求,端正姿势,练习书写“沙”和“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字形特点,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诵读课文 1.你最喜爱哪里的景色,就请你把那个小节好好地读一读。 2.让我们伴着音乐,尽情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自由选择朗读内容,伴着音乐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想象力。 (六)巩固生字 1.做游戏“找朋友”。学生动手进行数量词搭配。 2.做游戏“找卡片”。教师念字,谁能最快从卡片中把它找出来,就可以得到奖励。 (七)拓展创编 1.出示里面装着漂亮明信片的素材箱,请每个组长先抽取一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仿照课文,编一小节优美的韵文。 2.延伸性作业:回家后,把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美丽景物画下来,制成明信片,再配上优美的韵文,把它送给你的亲人和朋友。 (八)读《旅游日记》 让本课的14个生字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重现,使学生在多次见面中巩固识字。 (九)情境结束 通过今天的春游活动,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响亮的声音来赞美我们幸福的生活吧!(配乐、配动作齐读课文)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汉语拼音(j q x)”(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材料二:“百分数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材料三:“1et’s ta1k about the past”(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汉语拼音(j q x)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j、q、x与i、u组成的音节。 2.知道j、q、x与#组成音节时,#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分清b、d、P、q四个声母。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u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分清b、d、p、q四个声母。 三、教学准备 图、卡片、四个半圆和竖、吸铁石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新的声母,是哪三个? (回答后,板书三个声母,齐读) 2.谁会在四线格里写出这三个声母? (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点评谁写得好,好在哪里) (二)学习j、q、x与i、u组成的音节 1.与i相拼 (1)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字母小故事,小朋友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最仔细,好吗?(以课本剧的形式,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指导他们进行表演)一天,j、q、x这三个小伙伴一起在森林里玩游戏(三个小朋友戴着头饰出场,并一起玩耍),i看见了(一个小朋友戴着i的头饰),说:“你们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三个小伙伴同意了,于是他们就一起玩。 你们看(j、q、x一起和i握着手),j和i、q和i、x和j都成了好朋友,谁能来拼拼? (2)同学们踊跃发言,读ji、qi、xi。 2.与#相拼 (1)老师接着故事往下说。他们正玩得高兴呢,u过来了(一个小朋友戴着u的头饰),说:“喂,我也要玩!”j、q、x这三个小伙伴看了看u,说:“我们不和没礼貌的孩子玩。”过了一会儿,#过来了(一个小朋友胸13有个u字,戴着一副墨镜),他摘掉墨镜,说:“你们好,我是#,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j、q、x都笑着说:“好啊,我们一起玩吧。”j、q、x和#一起手拉着手,玩起了游戏。 (2)故事讲完了,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声母j、q、x能与#相拼,不能与u相拼。但是j、q、x与#相拼时,u要把两点去掉。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记住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留出时间让学生踊跃发言) 下面老师带领你们朗读一个顺口溜。u见了j、q、x,摘下墨镜敬个礼。 #见了j、q、x,头上两点要省去。j、q、x,三兄弟,见了#,把点去。 (4)拼读j一#—ju;q—#—qu;x—#—xu。 (三)区分b、d、P、q四个声母 1.我们刚刚学的q是由什么组成的?(半圆和一竖) 2.(教师拿出半圆和一竖,摆在黑板上)我把半圆放在竖的左上方,它就成了q。想想看,再把它们的位置变一变,你还能摆成什么? (教师请学生上去摆,并说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学生贴完了说给大家听,其余学生跟着读) 3.刚才小朋友摆、说、读得都不错,但老师给你一个字母,你能否很快认出它呢?下面老师来抽卡片,请小朋友看到字母就把儿歌背出来。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会了j、q、x与i、#相拼的音节,知道了u见了j、q、x,头上两点要省去,还分清了b、d、P、q四个声母。 2.巩固练习。j—()→ju;q—#→();x—#→()。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