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在体内吸收取决于溶解速率,该类药属于哪一类()。
A.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B.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C.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D.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E.第Ⅴ类:结构特异性药物
雷尼替丁在体内吸收取决于渗透效率,该类药属于哪一类()。
A.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B.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C.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D.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E.第Ⅴ类:结构特异性药物
酮洛芬在体内吸收比较困难,该类药属于哪一类()。
A.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B.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C.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D.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E.第Ⅴ类:结构特异性药物
依那普利在体内吸收取决于胃排空速率,该类药属于哪一类()。
A.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B.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C.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D.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E.第Ⅴ类:结构特异性药物
61~62
第 61 题 属水制法的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答案篇一:浙教版八上科学目录(最新) 科学八年级上目录(新)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水的组成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 大气层 第2节 气温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4节 风和降雨 第5节 天气预报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人体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2节 电流的测量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5节 电压的测量 第6节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 篇二: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_提纲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5和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到的气体是 氢气 ,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俩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关,公式:F浮=G排液=排g v排(液指液体密度, 统一(排取千克/米33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v排取米),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 F浮G 下沉,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 F浮G 上浮F浮=G 悬浮 此时V排=V物 F浮=G 漂浮 此时V排V物 练_: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 N。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液物 ,上浮液物 ,下沉液物 ,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 F浮=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排减小,所以v排 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 (3)密度计:因为F浮=排 g v排 7、计算浮力:F浮=G物-F拉液g排液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单一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物质(悬浮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乳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未标明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1、物质的溶解性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铵);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2、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仍可溶解。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液的配置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稀释: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水的净化 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蒸馏法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 质,如硝酸钾 第7节 水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水的回收利用,防止水污染。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大气层 1、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 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 5层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 气温
根据以下选项回答 133~134 题:
第 133 题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加入的第二种物质为( )
按包装类确定的通用包装不适用于( )。
A.第1类中部分货物、第3类、第6.2类和第7类物质
B.第8类部分货物、第7类、第6.2类和第5类物质
C.第1类部分货物、第2类、第6.2类和第7类物质
D.第1类部分货物、第7类、第4.2类和第5类物质
按包装类确定的通用包装不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