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社会制度先进
B、生产发展水平高
C、长期统一
D、文化繁荣发达
E、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A.孔子
B.毕升
C.马可·波罗
D.郑和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成立的宗旨是什么()。
G20框架下“()”议题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对发展方式转型的探索,也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责任与贡献角色的转化,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对世界发展的责任与贡献。
苏秉琦先生从考古学上把早期中国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其中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玉龙雕塑属于()。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测试范围:七下1-13课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1下列河南境内的重要的历史景点,共同体现了()A中国古代雕塑领先世界B唐朝时期文化发达C中国文化的绵延与包容D东西方文化交流密切2“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材料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A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B巩固了国家统一C沟通了南北交通D加强了中央集权3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唐太宗注重吸取隋朝灭亡教训B唐太宗注重水利建设C太子李治准备造大船进行航海D唐太宗知人善任4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5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A汉武帝 B唐太宗C唐玄宗 D元世祖6如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A社会政治状况B科举选才标准C思想开放程度D手工制作水平7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展B丝织工艺的精湛C垦田面积的扩大D长安商业的繁荣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9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10“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在诗中赞美颜真卿()A书法成就 B变法思想C狩猎技巧 D医学思想11如表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外戚宦官专权B军阀割据纷争 C安史之乱D外族入侵1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13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14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而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这主要是因为()A唐朝文化发展落后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唐朝人口多于宋朝D宋朝科技发展的需要15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不息16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B匈奴、女真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17宋代有“苏常(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另外,南宋陆游曾提到:“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说明宋代()A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C南宋的海外贸易发达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18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19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A蒙古族 B突厥族C女真族 D回鹘族20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
无论是公元2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下列对历史文化名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有哪些?()
关于澳门历史城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1900年前后,世界整体化进程加速。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题。 材料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Ⅲ》 世界整体化进程加速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