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煤矿二、三期工程施工任务。该煤矿采用边界风井的开拓方案,地质资料显示矿井最大预计涌水量为600 m3/h,井底车场预计涌水量为160 m3/h。该矿井的井底车场如图示意。其中胶带运输大巷没有在图中显示。问题: 1.主井井筒到底后,临时提升改装之前,通常情况下最佳的短路贯通路线是什么 2.短路贯通之后,井巷过渡期施工主要有哪些工作 3.井巷过渡期改造完成之后,哪些项目应优先安排施工为什么本项目一般情况下应考虑的主要井巷措施工程是什么

题目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煤矿二、三期工程施工任务。该煤矿采用边界风井的开拓方案,地质资料显示矿井最大预计涌水量为600 m3/h,井底车场预计涌水量为160 m3/h。该矿井的井底车场如图示意。其中胶带运输大巷没有在图中显示。

问题:
1.主井井筒到底后,临时提升改装之前,通常情况下最佳的短路贯通路线是什么
2.短路贯通之后,井巷过渡期施工主要有哪些工作
3.井巷过渡期改造完成之后,哪些项目应优先安排施工为什么本项目一般情况下应考虑的主要井巷措施工程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煤矿二、三期工程施工任务。该煤矿采用边界风井的开拓方案,地质资料显示矿井最大预计涌水量为600 m3/h,井底车场预计涌水量为160 m3/h。该矿井的井底车场如图示意。其中胶带运输大巷没有在图中显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矿井立风井井筒及其相关巷道工程。风井全深450m,直径6m,相关巷道7000m。井筒检查钻孔提供资料显示,该风井表土层厚110m,以含水砂层为主,基岩段多为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含水极弱,而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风井井底井筒与巷道连接处为单侧马头门与回风巷相接。施工单位根据巷道工程量和本企业的设备条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在风井井筒掘砌完成、改为罐笼提升后,采用自有的1t矿车进行井下运输,为井下调车方便,井底车场增加了一段临时巷道。在井筒工程施工到底后,相关的井筒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验收结果为:竣工资料齐全完整,井壁混凝土强度以及规格尺寸、观感质量均合格,表土段井壁滴水不漏,井筒总漏水量为8m3,并有个别部位集中在中粒砂岩水层段。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确定本风井井筒表土段、基岩段的合理施工方案。
    2、在井筒和巷道施工期间,应选配哪些合适的提升设备?
    3、为方便调车,应如何在井底车场布置临巷道?画出示意图,并填写相关井巷的名称。
    4、该井筒基岩段成井后漏水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是否需要处理?
    5、筒井到底后,排水、供电、运输应做哪些调整?


    答案:
    解析:
    1、该风井表土层较厚,达110m。且为含水砂层,属不稳定表土,应采用冻结法施工。
    考虑基岩段为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含水极弱。可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方式,或采用短段掘砌单行作业均可。采用锚喷临时支护。与井筒连接的巷道如管子道、马头门一同掘砌并同时混凝土浇筑3~5m。考虑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采用工作面预注浆,通过浇筑混凝土止浆垫,在工作面钻孔注浆。
    2、在井筒施工,选用双卷筒提升机,用吊桶提升,可用3-5m3吊桶,单钩提供。巷道施工期间采用罐笼提升,立井到底后,马上进行临时改绞为双罐笼提供。为井下巷道掘进矸石提升服务。
    3、为方便调车,在风井井底应形成临时环形车场。见下图。



    4、因为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如不能有效处理,很可能造成井筒漏水,验收记录未含井筒防治水部分。主要原因此含水层未进行注浆堵水处理造成井筒漏水8m3。
    按验收标准要求,应进行处理。使井筒漏量控制在6m3以下。
    5、井筒施工期间可采用吊泵排水。到底后应在井底设卧泵,在井底设临时水仓,临时水泵房。
    为保证井下供电能力,在井筒到底后,应高压入井,尽快在井下设临时电变所,或使用移动式变电站向各施工点供电。保证井下排水用电。
    井下运输可采用1t矿车进行平巷运输,利用罐笼提升,利用环形车场迅速提高提矸能力。

  •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煤矿二、三期工程施工任务。该煤矿采用边界风井的开拓方案,地质资料显示矿井最大预计涌水量为600m3/h,井底车场预计涌水量为160m3/h。该矿井的井底车场如图示意。其中胶带运输大巷没有在图中显示。

    问题:
    1.主井井筒到底后,临时提升改装之前,通常情况下最佳的短路贯通路线是什么
    2.短路贯通之后,井巷过渡期施工主要有哪些工作
    3.井巷过渡期改造完成之后,哪些项目应优先安排施工为什么本项目一般情况下应考虑的主要井巷措施工程是什么


    答案:
    解析:
    问题1 通常情况下最佳的短路贯通路线是主井—主井西侧临时车场绕道—4号交岔点—等侯室通道—副井。
    问题2
    井巷过渡期施工的主要工作有井筒提升、井下运输、通风、排水、供水、供电、通讯信号和压风系统建立或改造工作。
    问题3
    井巷过渡期改造完成之后,应优先安排主井车场绕道,东翼轨道大巷,水仓泵房变电所的施工。本项目一般情况下应考虑的井巷措施工程是临时水仓。

  • 第3题:

    某矿井设计正常涌水量为800m3/h,设计井底主排水系统时,该矿井井底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 )。


    A. 4h矿井正常涌水量 B. 6h矿井正常涌水量
    C. 8h矿井正常涌水量 D. 12h矿井正常涌水量


    答案:C
    解析:
    矿井正常涌水量在1 000mVh及其以下,井底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h 矿井正常涌水量。釆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h采区正常涌水量。

  • 第4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井直径6.0m,井深890m;副井直径7.0m,井深850m;设计巷道断面较大,井底装载硐室在主井车场水平以下。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中,基岩段涌水量小于10m3/h。施工单位经业主同意安排主井比副井提前3个月开工,装载硐室随井筒同时施工;主井进行临时改绞,用临时罐笼提升。  实际施工中,副井施工较顺利,预计可按时到底。主井地面预注浆效果较差,施工的涌水量达65m3/h。施工单位通过增加排水设备,强行通过了含水层。由于涌水影响,预计主井将比副井滞后2.5个月到底。主、副井短路贯通需2个月。经研究,决定临时改绞的方案不变。设计单位提供井底车场平面施工图如图所示。

    受主井涌水的影响,主井施工安排应做哪些调整?调整后施工难易程度有何变化?怎样安排施工程序使总工期少受或不受影响?

    答案:
    解析:

      (1)装载硐室改在以后施工,主井与副井到底后分别施工短路贯通工程,准备临时改绞(2分)。
      (2)改变了装载硐室的施工条件,增加了装载硐室的施工难度(2分)。
      (3)改变装载硐室与主井同时施工的方案,装载硐室安排在副井永久罐笼投入使用后施工,使装载硐室工程不在主要矛盾线上(2分)。

  • 第5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井直径6.0m,井深890m;副井直径7.0m,井深850m;设计巷道断面较大,井底装载硐室在主井车场水平以下。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中,基岩段涌水量小于10m3/h。施工单位经业主同意安排主井比副井提前3个月开工,装载硐室随井筒同时施工;主井进行临时改绞,用临时罐笼提升。  实际施工中,副井施工较顺利,预计可按时到底。主井地面预注浆效果较差,施工的涌水量达65m3/h。施工单位通过增加排水设备,强行通过了含水层。由于涌水影响,预计主井将比副井滞后2.5个月到底。主、副井短路贯通需2个月。经研究,决定临时改绞的方案不变。设计单位提供井底车场平面施工图如图所示。

    说明维持原改绞方案不变的理由。

    答案:
    解析:

      (1)设计巷道断面大,二、三期巷道的出矸量必然大,且井筒深,按原计划改绞可以保证二期工程提升要求(2分)。
      (2)改变装载硐室施工顺序,仍可以保证总工期不受影响(2分)。

  • 第6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一项井底车场二期工程。该矿井采用主、副井开拓方式,此时,主井已采用临时罐笼提升,副井临时管路系统尚未拆除,拟在副井空、重车线完工后,进行副井永久装备。
    建设单位参考已竣工井筒和马头门地质资料,认定井底车场围岩为砂泥岩互层,岩层稳定,无大的断层;车场水平以下有一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距车场底板较远,且有泥岩隔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压、水量等水文地质条件不祥,预计车场总涌水量20m3/h左右。
    建设单位将上述情况以书面形式发给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根据地质资料,在主井马头门附近安装两台排水能力为100m3/h的卧泵,其中一台备用(主井底再无设备安装空间),利用井底水窝作水仓。施工中发现有岩层错动,并有断续的出水现象。这些现象没有引起重视,结果在副井重车线掘进放炮后,距副井井筒65m处,发生了迎头突水,涌水达到220m3/h,经抢险未造成淹井事故,但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问题】
    1.分析突水事故中,施工单位的认识和做法存在哪些问题
    2.施工单位在突水后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3.施工单位在施工井底车场前应如何做好防突水工作
    4.工作面底板发生含水层突水的主要预兆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施工单位的认识和做法的错误是: (1)对建设单位的地质资料的可靠性没有认真分析;
    (2)没有认识或充分重视突水预兆和工作面异常现象;
    (3)发现岩层错动并有出水现象,对地层构造沟通含水层的风险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探水措施。

    2.施工单位采取的紧急措施有:
    (1)停止井底车场所有掘进工作(掘砌工作);
    (2)副井马头门附近,安装卧泵(水泵),增大排水能力,满足现场需要;
    (3)清理副井水窝,作临时水仓(水仓)。

    3.施工单位在施工井底车场前应做好防突水工作如下:
    (1)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进行突水风险分析;
    (3)制定详细的防治水施工措施;
    (4)预备充足的排水能力;
    (5)加固底板。

    4.工作面底板发生含水层突水的主要预兆包括:
    (1)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变形增大;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缝,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岩帮向外渗水,并有增大趋势;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响声。

  • 第7题:

    矿井涌水量年平均600-2100m3/h,最大涌水量1200-30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

    • A、简单
    • B、中等
    • C、复杂
    • D、极复杂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m3/h,最大涌水量<3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简单

  • 第9题:

    在()发生火灾时,不宜进行矿井反风。

    • A、进风井
    • B、回风井
    • C、井底车场
    • D、进风大巷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

    • A、简单
    • B、中等
    • C、复杂
    • D、极复杂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规定,矿井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及其以下,井底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矿井正常涌水量。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h采区正常涌水量。
    A

    6h

    B

    8h

    C

    10h

    D

    12h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矿井涌水量年平均3/h,最大涌水量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 简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矿井设计正常涌水量为800m3/h,设计井底主排水系统时,该矿井井底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 )。

    A.4h矿井正常涌水量
    B.6h矿井正常涌水量
    C.8h矿井正常涌水量
    D.12h矿井正常涌水量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关于矿业工程井下巷道施工安排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 运输大巷应安排在井底车场重车线之后施工
    B 、 瓦斯矿井宜安排为上山施工
    C 、 涌水量大的矿井宜安排为上山施工
    D 、 副井永久装备一般先于主井
    E 、 主风井贯通点的位置通常选择在采区下部车场


    答案:C,D,E
    解析:

  • 第15题: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规定,矿井正常涌水量在 1000mVh及其以下,井底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 )矿井正常涌水量。采区水仓的 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h采区正常涌水量。

    A. 6h
    B. 8h
    C. 10h
    D. 12h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井直径6.0m,井深890m;副井直径7.0m,井深850m;设计巷道断面较大,井底装载硐室在主井车场水平以下。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中,基岩段涌水量小于10m3/h。施工单位经业主同意安排主井比副井提前3个月开工,装载硐室随井筒同时施工;主井进行临时改绞,用临时罐笼提升。  实际施工中,副井施工较顺利,预计可按时到底。主井地面预注浆效果较差,施工的涌水量达65m3/h。施工单位通过增加排水设备,强行通过了含水层。由于涌水影响,预计主井将比副井滞后2.5个月到底。主、副井短路贯通需2个月。经研究,决定临时改绞的方案不变。设计单位提供井底车场平面施工图如图所示。

    增加的措施工程的费用属于哪类费用?应由哪方解决?施工单位可向业主索赔哪些项目的费用?

    答案:
    解析:

      (1)工程措施费(2分):
      (2)由业主(建设单位)解决(2分);
      (3)增加排水费用(1分);
      增加壁后注浆费用(1分):
      由于装载硐施工方案改变所增加的费用(2分)。

  • 第17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井直径6.0m,井深890m;副井直径7.0m,井深850m;设计巷道断面较大,井底装载硐室在主井车场水平以下。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中,基岩段涌水量小于10m3/h。施工单位经业主同意安排主井比副井提前3个月开工,装载硐室随井筒同时施工;主井进行临时改绞,用临时罐笼提升。  实际施工中,副井施工较顺利,预计可按时到底。主井地面预注浆效果较差,施工的涌水量达65m3/h。施工单位通过增加排水设备,强行通过了含水层。由于涌水影响,预计主井将比副井滞后2.5个月到底。主、副井短路贯通需2个月。经研究,决定临时改绞的方案不变。设计单位提供井底车场平面施工图如图所示。

    简述本项目井巷工程过渡期辅助系统要做哪些调整来保证二期工程的施工。

    答案:
    解析:

      (1)运输系统的变换(2分)
      井筒改绞前仍用吊桶提升;临时改绞形成后,用罐笼提升。
      (2)通风系统的调整(2分)
      主、副井贯通前,利用原各自系统;
      贯通后,扇风机移至井底车场适当位置安装,一个井筒进风,一个井筒回风。
      (3)排水系统调整(2分)
      主井与副井贯通前利用各自凿井排水系统;
      临时改绞完成后,井底增设临时泵房和水仓(或利用已有形成巷道或井底水窝)。
      (4)供电系统调整(2分)
      井下永久供电系统未形成前,井底增设临时配电点,电缆由主井敷设。

  • 第18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井直径6.0m,井深890m;副井直径7.0m,井深850m;设计巷道断面较大,井底装载硐室在主井车场水平以下。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中,基岩段涌水量小于10m3/h。施工单位经业主同意安排主井比副井提前3个月开工,装载硐室随井筒同时施工;主井进行临时改绞,用临时罐笼提升。  实际施工中,副井施工较顺利,预计可按时到底。主井地面预注浆效果较差,施工的涌水量达65m3/h。施工单位通过增加排水设备,强行通过了含水层。由于涌水影响,预计主井将比副井滞后2.5个月到底。主、副井短路贯通需2个月。经研究,决定临时改绞的方案不变。设计单位提供井底车场平面施工图如图所示。

    根据井底车场布置简图,为满足二期工程需要,施工单位需增加哪些必要的措施巷道?请作出示意图。

    答案:
    解析:

      (1)增加主井临时双向马头门(2分;若单向马头门,为1分);增加主井与主要运输大巷联接的绕道(1分)。(2)示意图如下(1分):

  • 第19题:

    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m³/h的矿井,主要水仓有效容量按照V=2(Q+3000)计算,其中Q代表()?

    • A、矿井每小时的最大涌水量
    • B、矿井每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 C、矿井每天的最大涌水量
    • D、矿井每天的正常涌水量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矿井涌水量小的矿井是指:矿井涌水量小于()m3/h的矿井。

    • A、500
    • B、100
    • C、1000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m³/h的矿井,主要水仓有效容量按照V=2(Q+3000)计算,其中Q代表()?
    A

    矿井每小时的最大涌水量

    B

    矿井每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C

    矿井每天的最大涌水量

    D

    矿井每天的正常涌水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0m3/h,则其井底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        )的矿井正常涌水量。
    A

    4h

    B

    8h

    C

    20h

    D

    24h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