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夯置换的说法,错误的是()。A.应在桩顶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垫层材料可与桩体材料相同 B.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试夯确定 C.应按由外向内,隔行跳打的方式进行施工 D.强夯置换的桩体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

题目
关于强夯置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在桩顶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垫层材料可与桩体材料相同
B.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试夯确定
C.应按由外向内,隔行跳打的方式进行施工
D.强夯置换的桩体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应按由内向外,隔行跳打的方式进行施工。
更多“关于强夯置换的说法,错误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为减小强夯施工对邻近房屋结构的有害影响,强夯施工场地与邻近房屋之间可设置隔振沟
    B、强夯的夯点布置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
    C、强夯法处理砂土地基时,两遍点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7d
    D、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与加固范围内地基土的性质有关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条文说明第6.3.1条规定,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第6.3.10条规定,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B项,根据第6.3.3条第6款规定,强夯法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深度的1/2~2/3,且不应小于3m。
    C项,根据第6.3.3条第4款规定,强夯法地基处理时,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D项,根据第6.3.3条条文说明规定,实际上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夯锤重和落距以外,夯击次数、锤底单位压力、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以及地下水位等都与加固深度有着密切关系。

  • 第2题:

    关于夯实地基说法错误的是( )。

    A. 强夯置换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格的工程
    B. 一般有效加固深度为6~8m
    C.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每个实验区面积不宜小于20m*20m
    D. 强夯处理地基夯锤质量宜为10~60t

    答案:B
    解析:
    P93

  • 第3题:

    强夯置换,夯孔施打顺序宜由(),隔孔分序跳打方式,逐一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


    正确答案:内而外

  • 第4题:

    强夯置换法夯点的夯击数如何确定,且应同时满足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满足:1)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3)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同强夯法的要求。

  • 第5题:

    下述对强夯置换法的叙述中()不正确。()

    • A、强夯置换法一般需对一个夯点进行多次夯击
    • B、回填的填料一般为砂石钢碴等硬粒料
    • C、密实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
    • D、对较硬的黏性土采用强夯置换法时,处理效果更佳

    正确答案:D

  • 第6题:

    问答题
    强夯置换法夯点的夯击数如何确定,且应同时满足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满足:1)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3)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同强夯法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软土地区也可以用强夯法施工,强夯的目的主要是()
    A

    夯密

    B

    置换

    C

    夯密加置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述对强夯置换法的叙述中()不正确。()
    A

    强夯置换法一般需对一个夯点进行多次夯击

    B

    回填的填料一般为砂石钢碴等硬粒料

    C

    密实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

    D

    对较硬的黏性土采用强夯置换法时,处理效果更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强夯置换

    正确答案: 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在夯坑内回填石块、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入并排开软土,最终形成砂石桩(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此法称之为强夯置换(动力置换、强夯挤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采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
    A

    两者都是以挤密为主加固地基

    B

    前者使地基土体夯实加固,后者在夯坑内回填粗颗粒材料进行置换

    C

    两者都是利用夯击能,使土体排水固结

    D

    两者的适用范围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软土地区也可以用强夯法施工,强夯的目的主要是()。
    A

    夯密

    B

    挤密

    C

    置换

    D

    夯密加置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地基?

    正确答案: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强夯置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应在地表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垫层材料宜与桩体材料相同
    B.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试夯确定
    C.应按由外向内,隔行跳打的方式进行施工
    D.应在地表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垫层材料可采用碎石等坚硬颗粒材料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强夯置换应按由内向外、隔行跳打的方式进行施工。

  • 第14题: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地基?


    正确答案: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 第15题:

    强夯及强夯置换质量检验内容包括()

    • A、竖向变形
    • B、地基夯实质量
    • C、置换墩密实度
    • D、地基承载力

    正确答案:B,C,D

  • 第16题:

    要介绍强夯置换法及其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置换墩,由置换墩(在软粘土中)或置换墩与墩间土(在饱和粉土中,形成复合地基)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 第17题:

    强夯置换法


    正确答案: 将夯锤提高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并不断夯击坑内回填的砂石、钢渣等硬粒料,使其形成密实的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 第18题:

    单选题
    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2013年真题]
    A

    为减小强夯施工对邻近房屋结构的有害影响,强夯施工场地与邻近房屋之间可设置隔振沟

    B

    强夯的夯点布置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

    C

    强夯法处理砂土地基时,两遍点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7d

    D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与加固范围内地基土的性质有关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条文说明第6.3.10条规定,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B项,根据第6.3.3条第6款规定,强夯法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深度的1/2~2/3,且不应小于3m。
    C项,根据第6.3.3条第4款规定,强夯法地基处理时,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D项,根据条文说明第6.3.3条规定,实际上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夯锤重和落距以外,夯击次数、锤底单位压力、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以及地下水位等都与加固深度有着密切关系。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强夯置换法

    正确答案: 将夯锤提高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并不断夯击坑内回填的砂石、钢渣等硬粒料,使其形成密实的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强夯挤密法(动力夯实)与强夯置换法(动力置换)主要差别在于:
    A

    夯击能量和击数不同

    B

    有无粗骨料(砂石)强夯入软弱土层中

    C

    有无降低地下水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强夯及强夯置换质量检验内容包括()
    A

    竖向变形

    B

    地基夯实质量

    C

    置换墩密实度

    D

    地基承载力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强夯置换墩的深度不宜超过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数值?()
    A

    3m

    B

    5m

    C

    7m

    D

    10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强夯置换墩的深度不宜超过下列哪一选项的数值?(  )[2011年真题]
    A

    3m

    B

    5m

    C

    7m

    D

    10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6.3.5条第1款规定,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