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下列关于水池满水试验注水施工说法错误的是()。
第5题:
水构筑物满水试验时,正确的注水方法是()。
第6题:
某市政工程涉及沉井、消防水池和城市排水管网的施工问题。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正确的注水方式是()。
第7题:
相邻两次注水时间间隔不少于36h
注水分四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4
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注水分五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5
第8题:
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二分之一。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lm/d。
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检查
第9题:
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同时测水池内水位→整理试验结论
根据有关资料→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水池内水位观测→整理试验结论
第10题: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3m/24h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8h注水一次
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第11题:
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并达到强度要求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高度为设计水深的1/3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注水至设计水位12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第12题:
向池内应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应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水池满水试验时,水池注水下列哪些是错的( )。
第16题:
下列水池满水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17题:
构筑物水池满水试验程序应为()。
第18题:
向池内注水宜分2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对大、中型水池,第一次注水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永至规定深度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第19题:
向池内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后24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干24h
第20题:
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高度为设计水深的1/3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注水至设计水位12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第21题:
相邻两次注水时间间隔不少于48h
注水分四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4,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1m/d
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2m/d
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lm/d
第22题:
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第23题:
相邻两次注水时间间隔不少于48h
注水分四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4,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1m/d
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2m/d
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1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