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鸭病毒性肝炎多发生在( ) 鸭。”相关问题
  • 第1题:

    鸭病毒性肝炎多发生在 ( ) 鸭。

    A.老龄

    B.1~3周龄

    C.2月龄

    D.4月龄


    正确答案:B

  • 第2题:

    鸭病毒性肝炎多发生在( )。

    A.老龄鸭

    B.1~3周龄鸭

    C.2月龄鸭

    D.4月龄鸭

    E.3周龄以内鸭


    正确答案:B
    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非常易感,发病率为100%,1周龄雏鸭的病死率可达95%或以上,而1~3周龄的雏鸭病死率为50%或更低,4~5周龄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低。

  • 第3题:

    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技术手段就是通过免疫接种使其具有较强的抗体水平以来抵抗病毒的侵袭。我国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主要是接种

    A、3~7日龄雏鸭

    B、7~14日龄雏鸭

    C、种鸭

    D、14~28日龄雏鸭

    E、1日龄雏鸭


    参考答案:C

  • 第4题:

    鸭病毒性肝炎多发生在()鸭。

    A.老龄

    B.1~2周龄

    C.2月龄

    D.3月以后


    正确答案:B

  • 第5题: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在( )

    A、1周龄以内鸭

    B、2~3周龄鸭

    C、2月龄鸭

    D、4月龄鸭

    E、4月龄以上鸭


    参考答案:A

  • 第6题:

    鸭病毒性肝炎仅成鸭易感,日龄越大易感性越高,雏鸭感染后多不发病。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鸭病毒性肝炎多发生在()鸭。

    • A、老龄
    • B、1~3周龄
    • C、2月龄
    • D、4月龄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下列哪种疾病俗称大头瘟()

    • A、鸡新城疫
    • B、鸭瘟
    • C、鸭病毒性肝炎
    • D、鸭传染性浆膜炎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该群鸭发生的疾病可能是(  )。
    A

    鸭瘟

    B

    禽流感

    C

    鸭病毒性肝炎

    D

    番鸭细小病毒病

    E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题中归纳临诊特点“体温升高、两腿麻痹、排绿色稀粪”,病理特征“食道黏膜出血、水肿和坏死,并有灰黄色伪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黏膜出血;肝有坏死点”,流行特点“突然发病,病死率高”,综合以上,诊为鸭瘟证据充分,尤以“灰黄色伪膜”特征为本病最鲜明特点。C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感染雏鸭,神经症状,运动失调,抽搐,角弓反张状,病理特征是肝肿和出血斑点。B禽流感表现为多系统症状,病理特征为多脏器广泛性出血。E又称鸭浆膜病,侵染雏鸭,呈慢性或急性败血症,病理以纤维索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为特征。

  • 第10题:

    单选题
    鸭瘟又称为()
    A

    鸭病毒性肝炎

    B

    鸭病毒性肠炎

    C

    番鸭细小病毒病

    D

    鸭浆膜炎

    E

    禽霍乱


    正确答案: A
    解析: 鸭瘟(英文简称DP)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常见于鸭、鹅等雁行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典型的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病理特征可见食道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水肿和坏死,并有黄褐色伪膜覆盖或溃疡,肝灰白色坏死点。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是目前对世界范围水禽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

  • 第11题:

    单选题
    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技术手段就是通过免疫接种使其具有较强的抗体水平以来抵抗病毒的侵袭。我国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主要是接种()
    A

    3~7日龄雏鸭

    B

    7~14日龄雏鸭

    C

    种鸭

    D

    14~28日龄雏鸭

    E

    1日龄雏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鸭病毒性肝炎多发生在()鸭。
    A

    老龄

    B

    1~3周龄

    C

    2月龄

    D

    4月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俗称大头瘟的传染病是( )。

    A.鸡新城疫

    B.鸭瘟

    C.鸭病毒性肝炎

    D.鸭传染性浆膜炎

    E.鸭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B
    鸭瘟,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病鸭表现为头部肿大,触之有波动感。

  • 第14题:

    在鸭心包、肝脏及气囊形成纤维性渗出性炎症,俗有"雏鸭三炎"之称的传染病是( )。

    A、鸭瘟

    B、鸭大肠杆菌病

    C、鸭浆膜炎

    D、鸭病毒性肝炎

    E、鸭霍乱


    参考答案:C

  • 第15题:

    鸭瘟又称为

    A、鸭病毒性肝炎

    B、鸭病毒性肠炎

    C、番鸭细小病毒病

    D、鸭浆膜炎

    E、禽霍乱


    参考答案:B

  • 第16题:

    俗称大头瘟的传染病是( )

    A、鸡新城疫

    B、鸭瘟

    C、鸭巴氏杆菌病

    D、鸭传染性浆膜炎

    E、鸭病毒性肝炎


    参考答案:B

  • 第17题:

    鸭瘟多发生在()。

    • A、雏鸭
    • B、青年鸭
    • C、老龄鸭
    • D、成年鸭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鸭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 鸭病毒性肝炎是幼龄雏鸭的一种急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脏又明显的出血点和出血斑。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即1、2、3型。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为血清1型。

  • 第19题:

    鸭病毒性肝炎是有肝炎病毒引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以角弓反张、肝炎和出血为主,()最易感。

    • A、雏鸭
    • B、成鸭
    • C、育肥鸭
    • D、产蛋母鸭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怎样防治鸭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鸭一般不被感染。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可高达90%。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较多。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雏鸭发病后于3~4天内死亡。最初病鸭无精打采,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部着地,转圈、下蹲,两脚呈痉挛性踢动,死前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或几分钟内死亡。有些病例发病很急,病雏鸭常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倒毙。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地松软,极易撕裂,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发病后没有死亡的雏鸭,生长缓慢。
    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本病。发病或受威胁的雏鸭群,可经皮下注射康复鸭的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的蛋黄匀浆0.5~1毫升,一般注射1次,必要时次日再重复注射1次,可降低死亡率,起到制止流行和预防本病作用。
    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

  • 第21题:

    单选题
    鸭瘟多发生在()。
    A

    雏鸭

    B

    青年鸭

    C

    老龄鸭

    D

    成年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鸭瘟俗称“大头瘟”

    B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成年鸭

    C

    小鹅瘟的临床特征是食欲废绝、严重下痢

    D

    鸡霍乱可以传染给鸭

    E

    鸭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季节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中以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危害最大,对易感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且传播迅速,1周龄以内的易感雏鸭病死率常在95%以上。在自然条件下,DHV-1仅发生于雏鸭,成年种鸭即使在污染的环境中也无临诊症状,并且不影响产蛋率,但能够产生中和抗体,并通过卵黄传递使下一代雏鸭获得一定程度母源抗体的被动保护。鸭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第23题:

    单选题
    该病可能是(  )。
    A

    鸭霍乱

    B

    鸭副伤寒

    C

    鸭瘟

    D

    鸭病毒性肝炎

    E

    鸭流感


    正确答案: A
    解析:
    鸭瘟病初体温急剧升高,达43~44℃以上,持续不退,呈稽留热。病鸭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翅膀下垂;饮欲增加,食欲减退或废绝;病鸭不愿下水,若强迫其下水,则漂浮水面并挣扎回岸;腹泻,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部分病鸭头部肿大,触之有波动感,所以本病又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急性病例病程一般为2~5d,致死率在90%以上。少数不死转为慢性,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亚急性病例病程约6~10d,病死率达90%以上,也有不到1%的,个别不死的病例转为慢性,呈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产蛋减少,并因采食困难而引起死亡,病程可达2周以上。特征性病变包括:食道黏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伪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伪膜易剥离,剥离后留有溃疡瘢痕;泄殖腔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痂,黏着很牢固,不易剥离,黏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肝脏早期有出血性斑点,后期出现大小不同的灰白色坏死灶,在坏死灶周围有时可见环形出血带;坏死灶中心常见小出血点,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层充血。肠黏膜有充血和出血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