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第1题:
论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又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正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着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在中国,战争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联合与融会。
(2)广大地域与对天下统一的追求。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已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群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远的四高民族的“来朝”为荣耀。“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这里的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所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地理的角度观察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应特别注意与北方边地草原人群的地缘关系,那里藏着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秘密。在西北方向,帕米尔高原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世界。但在更近的北方,中原文明必须长期面对一个由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区域。这个辽阔的地域,向北可以延伸到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连中亚乃至东欧平原,东接中国的东北和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那里是森林密布的寒冷湿润地带。这是一个巨大的扇面形地带,居住着很多古老的人群。广阔的蒙古高原,是这些民族与中原发生关系的“前台”。在这个前台上,截止到蒙古族人兴起,没有一个民族是它的固定主人。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最早的人群是严优,之后是北狄,秦汉以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以至蒙古、满族。
(4)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草原民族除满族之外,基本都是在前一个民族迁徙,草原出现“真空”状态时,从原来的居住地大举跃进,充当新的草原主人。在中原政治兴旺时,他们送巡于它的周围,学习着中原文化制度,有的人群还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击溃,或远徙或内迁;当中原朝政陷于混乱衰弱时,他们便大举进攻,进而人主中原,造成中原因有居民的向南迁移,而他们则成为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者。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文化方向升温、繁荣。隔一二百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上述的情况再重复一次。这样的重复,却是多次发生。这就是中原文明的历史命运。这命运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内涵。中原文化,带动着地域更加辽阔的东亚文明的同步化发展。
略
第2题:
试析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1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发展的,它虽然没有停滞不前,但却发展缓慢,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这显然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
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当西方文化涌来时,它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因素是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因素包括:
(1)经世思想这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派时就提倡一种积极用世的精神,后世儒家继承了这种精神,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中,经世精神也有强弱显隐的不同。
(2)变易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变易思想,儒家经典之一《易经》就是一部专门讲“变易”哲学的著作,它通过八卦推演,阐明了万物都是在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的道理,对后世影响很大
(3)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仅儒家而言,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一直为后世儒者所继承和发展,尤其是明清之际,使之具有了某些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不止以上所列举的几点,此外,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深沉的忧患意识等也都极有意义,在近代文化变革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或有重要发展。
略
第3题:
近代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产生,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落后。()
第4题:
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略
第5题:
简述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历程。
从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核心——价值观念层面的变革。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