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颜之推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是根据他的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的教育目标为依据的。六种人才包括:(1)朝廷大臣;(2)文史之臣;(3)军旅之臣;(4)藩屏之臣(5)使命之臣;(6)兴造之臣。这些人才都要“务实节用“,能“报效国家“。为了培养这些“务实“的人才,颜之推提出对弟子的家庭教育要“德艺同厚“,既要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颜之推重视对子弟道德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他认为子孙虽小,也要以儒家的“五经“规范他们的言行,自幼应知道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圣人之书,要教育孩子崇敬贤达,要爱惜写有经书词义和贤达姓名的“故纸“,借人书当爱护,有坏则补等。要从小对孩子就施以忠孝仁义礼节的教育,要求“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他人为幼童如果在家孝敬父母,长大出外做官必为忠臣。这套德行教育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但他的道德教育的主张又具有某些宗教色彩。“学艺“的内容指广习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外,还要熟习士大夫职司、交往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杂艺,即师赋、文章、书法、算术、绘画、卜筮、医方、琴瑟、投壶、游戏等各种技艺。这些技艺在生活中有实用意义,也有保健和娱乐价值。德行鱼学艺二者的关系,他认为二者互为联系,德行是根本,艺教也不是可有可无。他认为知识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他能教育幼童向劳动者中的“先达“者学习,很是难得。
更多“颜之推的学前家庭教育的思想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颜之推学前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颜之推的教育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重视教育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颜之推认为士大夫子弟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出他人的先天禀赋,绝大多数属于中庸之人,只有通过积极地接受教育,才不至于落为懵懂之人。
    (二)培养多样化的治国人才,在教育目标上,颜之推从人才需要的多样化出发,强调各种专门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三)德、艺兼重的教育内容二、论儿童的家庭教育,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应当注意一些基本的原则:
    1、尽量早教。最好从胎教开始,纵使没有条件进行胎教育,也从婴幼儿时期就要开始进行教育。
    2、慈与严结合。颜之推认为家长对子女不能溺爱,对子女的爱应是内在的,外在的表现应威严、严加督训,“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关键时不异采用怒责鞭笞。
    3、均爱的原则。在多子女的家庭,不能因子女长相、性格、智愚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偏爱,并进而采用宽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子女。
    4、重视语言和品德教育。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他强调应从小利用一切机会加强语言教育。语言教育要重视规范性和通用性,不可偏爱方言。


  • 第2题:

    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著有我国封建 社会第一部系统完善的家庭教科书一(颜氏家训》,此书是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杰出代表= (1) 颜之推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当遵 循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颜之推认为,一般家庭 未能很好地教育儿童,并非存心要让儿童堕为罪 犯,而主要是教育不得法。他们着重在口头的训 斥,却舍不得施以肉体的严惩,以使其反省悔过。 总之,只有严格的教育,子女才能成器3 (2) 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忌偏宠,不论子女 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 待。颜之推认为语言的学习应成为儿童教育的 一项重要内容,对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应注意规 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S强调方言: (3) 应重視道德教育.它包括以孝悌为中心 的人伦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再方面、他认为对 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以“风华~的方式进行,这 是一种通过长辈道德行为的示范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形成所要求的德行的教育过 程。立志的教育,它一向为儒家所注重。颜之推针对当时的现象要求士族应教育其后代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家业,注重气节的培养,不以依附权贵、 屈节求官为生活目标。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虽然他的教育思想都是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 弟的教育这个中心展开的,而且其中还有诸如提 倡棍棒教育等迂腐观点;但是,他的许多主张都 是他自己治学治家经验的结晶,他所揭示的士大 夫教育的腐朽也是他耳闻目见的产物,因此他的 教育思想有着相当的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和 吸取。

  • 第3题: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书中。


    《颜氏家训》

  • 第4题: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主要见解?


    参考答案:

    主要见解是:(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 第5题:

    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及早施教;
    (1)严慈结合;
    (2)均爱勿偏;
    (3)熏渍陶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