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赏景的角度不同,园林赏景可分为()。
A.仰视观赏
B.平视观赏
C.俯视观赏
D.动态观赏
第1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观景赏美中( )的道理。
A.观赏时机
B.观赏距离
C.观赏角度
D.地理距离
第2题:
泛舟游三峡可以领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审美体验,这是运用了观景赏美中的( )方法。
A、动态观赏
B、静态观赏
C、观赏时机
D、观赏位置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旅游的观景赏美方法很多,但总离不开状态、角度、时机、距离、节奏等条件,观赏状态可以分为()
A. 心理距离
B. 空间距离
C. 动态观赏
D. 静态观赏
第5题:
春看兰花、秋赏红叶、冬观蜡梅等都是自然万物的时令变化规律造成的观景赏美活动。说明我们在审美赏景时应该()。
第6题:
在九宫山顶观赏云雾缭绕的云中湖,欣赏九宫十景之一的“云湖夕照”时,适宜采用()。
第7题:
根据赏景的角度不同,园林赏景可分为()。
第8题:
动态观赏
静态观赏
观赏位置
观赏距离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动态观赏
静态观赏
平视观赏
漏景观赏
第11题:
观赏时机
观赏距离和角度
静态观赏
观赏节奏
第12题:
赏形
赏色
赏果
第13题:
在泰山之巅观赏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时,观赏者采用的是动态观赏的观景赏美方法。( )
第14题:
园林赏景根据赏景的视角不同可分为()、()、()。
第15题:
游览桂林漓江最好的方式是乘船游览,这是运用了观景赏美中的()
A. 静态观赏
B. 动态观赏
C. 空间距离
D. 心理距离
第16题:
第17题: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观景赏美要注意观赏角度。
第18题:
当观赏点的位置低于被观赏景物的位置,这种观赏方式是()。
第19题:
光照、时令和气候影响着旅游环境中的色彩美、线条美、形象美、音响美、静态美和动态美,为了引导游客观景赏美,导游人员应做到( )。
第20题:
保持适当的观赏距离和角度
设计最佳赏景线路
把握准确的观赏时机
注意观赏的节奏
第21题:
统筹动态欣赏和静态欣赏
调节观赏的距离和角度
扣住观赏时机
把握观赏节奏
第22题:
夹景
添景
借景
对景
第23题:
仰视观赏
平视观赏
俯视观赏
动态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