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环形泰勒虫病的传播者是璃眼蜱属的蜱,我国主要为残缘璃眼蜱,它是一种二宿主蜱,主要寄生在牛。璃眼蜱以期间传播方式传播泰勒虫,即幼虫或若虫吸食了带虫的血液后,泰勒虫在蜱体内发育繁殖,当蜱的下一个发育阶段(成虫)吸血时即可传播本病。泰勒虫不能经卵传播。这种蜱在牛圈内生活,因此,本病主要在舍饲条件下发生。
在内蒙及西北地区,本病于6月份开始发生,7月份达最高潮,8月份逐渐平息。病死率约为16%-60%。在流行地区,1-3岁牛发病者多,患过本病的牛成为带虫者,不再发病,带虫免疫可达2.5-6年,但这种牛是蜱感染的来源,在饲养环境变劣,使役过度,或其它疾病并发时,可导致复发,且病程比初发为重。
由外地调运到流行地区的牛,其发病不因年龄、体质而有显著差别。当地牛一般发病较轻,有时红细胞染虫率虽达7%-15%,亦无明显症状,且可耐过自愈。外地牛、纯种牛和改良杂种牛则反应敏感,即使红细胞染虫率很低(2%-3%),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更多“详述牛泰勒虫的流行病学。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详述弓形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参考答案:(1)流行情况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动物都有自然感染。可自然感染的动物有猪、黄牛、水牛、马、山羊、绵羊、鹿、兔、猫、犬、鸡等16种动物。各种家畜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实验动物中以小白鼠、地鼠最敏感。
    (2)传染源病畜和带虫动物是弓形虫病的传染来源。猫是各种易感动物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的猫一天可排出1000万个卵囊,排囊可持续约10~20d。卵囊具双层囊壁,对酸、碱、消毒剂均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对干燥和热的抵抗力较差。弓形虫的卵囊可被某些食粪甲虫、蝇、蟑螂和蚯蚓机械性传播,但包囊在冰冻和干燥条件下不易生存。速殖子的抵抗力较差。
    (3)感染途径经口感染是弓形虫病感染的主要方式。自然条件下肉食动物一般是吃到肉中的速殖子或包囊而感染,草食兽一般是通过污染了卵囊的水草而感染,杂食兽则两种方式兼有。在自然界,猫科动物和鼠类之间的传播循环是主要的天然疫源。孕畜感染弓形虫后,可以经胎盘传给后代,使其后代发生先天性感染。速殖子可通过有损伤的皮肤、黏膜进入人、
    畜体内,而引起感染。

  • 第2题:

    详述伊氏锥虫的流行病学。


    参考答案:(1)易感动物伊氏锥虫有广泛的宿主群,而不同种类动物的易感性差异很大。马、骡、犬最易感,驴和骆驼次之,水牛、黄牛和牦牛的易感性较低。绵羊、山羊、大象、猪感染伊氏锥虫常常无症状或温和性症状。实验动物以小鼠、大鼠最易感,家兔、豚鼠的易感性较低。野生动物虎、鹿、狼、猴等也感染本病。
    (2)传染来源本病的传染来源是各种带虫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和临床治愈的病畜,在南方主要的带虫动物是黄牛和水牛,北方牧区以骆驼为主,有资料报道黄牛和水牛的带虫时间可长达5年。
    (3)传播途径伊氏锥虫主要由虻类和吸血蝇类机械性传播,我国已发现有80种虻类和6种蝇类可充当传播媒介,此外,蠓、蚊也是传播媒介。在南美洲,吸血蝙蝠也可以作为传播媒介。其它感染方式包括伊氏锥虫能经胎盘传染;狗和虎等肉食动物食入带虫肉类食物而感染;采血或注射时,病畜和健康家畜共同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也可造成感染。
    (4)发病季节伊氏锥虫病的发病季节与吸血昆虫的出现时期是一致的。长江流域4~11月份有吸血昆虫活动,故5~10月份是伊氏锥虫病的发病季节,其中以7~9月份流行最严重。而在华南地区,吸血昆虫的活动期较长,本病流行期也随之延长。但在牛和一些耐受性较强的动物,吸血昆虫传播后,动物常感染而不发病,待到枯草季节或劳役过重、抵抗力下降时才引起发病。

  • 第3题:

    以捻转血矛线虫为例,详述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要点。


    参考答案:捻转血矛线虫雄虫交合伞不对称,背肋成“人”字形;雌虫红色的肠管和白色的生殖器官相互捻转成红白相间的外观,有舌状的阴道盖。成虫寿命大约为一年。雌虫每天可产卵5000~10000个,卵在北方地区不能越冬。第三期幼虫抵抗力强,在一般草场上可存活三个月,不良环境中,可休眠达一年。该期幼虫有向植物茎叶爬行的习性及对弱光的趋向性,温暖时活性加强。此病流行甚广,各地普遍存在,多与其它毛圆科线虫混合感染,危害家畜。定期驱虫,春、秋季各一次。夏秋感染季节避免吃露水草,不在低湿地带放牧,草场可和单蹄兽轮牧。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冬季补饲,搭建棚圈。

  • 第4题:

    详述肺孢子虫的流行病学。


    参考答案:(1)分布卡氏肺孢子虫呈世界性分布,散在分布为主。既可寄生于多种动物,实验动物中小鼠、大鼠、豚鼠、兔、猫、犬、猴均可感染,也可寄生于人,为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国外报道,肺孢子虫病约占艾滋病并发症的60%~80%,且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2)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家畜和野生动物肺孢子虫带虫率都很高,如几乎80%的健康家鼠肺内带有卡氏肺孢子虫,但因宿主特异性,其传播受到限制。传染来源主要为患病的动物或人。可通过空气传播。还可通过内源性感染,有学者认为,卡氏肺孢子虫可能是对宿主无害的共栖生物或腐生物,很多肺孢子虫病病例是由于潜在的内源性感染所致。
    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支持在一些病例中,肺孢子虫的感染是在后天获得的。
    (3)易感动物肺孢子虫广泛寄生于人、啮齿类动物以及羊、犬、猫及其他哺乳类动物,动物中犬、猫、鼠猴有发病的 报道。据美国CDC统计,85%的艾滋病人合并肺孢子虫肺炎,60%艾滋病人是以肺孢子虫肺炎为初发表现的。

  • 第5题:

    详述鸡球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参考答案:鸡球虫是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特异性都很强的原虫,鸡是各种鸡球虫的唯一宿主。养鸡生产中一般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为主。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球虫病一般暴发于3~6周龄的雏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很少发病,毒害艾美耳球虫常危害8~18周龄的鸡。
    病鸡排出卵囊达数月之久,因而是主要传染源。鸡通过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遭受感染,被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或器具等都有卵囊的存在,其他动物、尘埃和管理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的机械传播者。
    卵囊对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在有树荫的运动场可存活15~18个月。温暖潮湿的地区有利于卵囊的发育,对低温、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
    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和营养缺乏能促使本病的发生。拥挤、潮湿或卫生条件恶劣的鸡舍最易发病。本病多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