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列属于我国总量控制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不属于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施的管理的是

    A、实行政府定价

    B、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实行总量控制

    C、生产实行总量控制

    D、实行定点经营制度

    E、市场调节定价


    参考答案:E

  • 第2题:

    我国污水排放标准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下列关于排放控制标准的描述哪项正确?

    A. 浓度标准可保证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总量标准指标明确统一,方便执行
    B. 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的浓度限值,总量标准规定了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排放总量或可接纳总量
    C. 浓度标准和总量标准都可以通过稀释来达到相应标准
    D. 地方标准一般都是浓度标准,便于执行,国家标准一般都是总量标准,便于控制流域水环境质量

    答案:B
    解析:
    提示 浓度标准一般是限定最高容许排放浓度。由于浓度标准简单易行(只需经常测定总排放口的浓度),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采用。但是,浓度法本身具有不少缺点,如无法排除釆用稀释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假象,不能控制污染总量的增加。
    总量控制标准即在规定时间内可向某一地区或水域排放污染物的容许总量。与浓度标准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可避免用稀释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假象,能限制新建企业的排放,不至于因为能满足浓度标准的企业增加而使污染物总量增加,甚至超过环境容量。

  • 第3题:

    48、我国实施以碳排放总量控制为主、碳强度控制为辅的制度。


    1996年9月国务院原则同意该计划,并要求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还要求抓紧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建立定期公布制度。 到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两控区SO2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的要求,以及参照我国“九五”期间环境保护完成的情况,制定了我国“十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在“十五”期间,继续推进“九五”期间确定的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防治工作。还要抓紧治理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水污染,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等。

  • 第4题:

    2006—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根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06—2014 年,我国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消费总量逐年上升
    B.2006—2014 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年平均增速快于煤炭
    C.2007—2014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量最大的年份是 2010 年
    D.2006—2014 年,我国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消费总量均超过天然气的 2 倍

    答案:B
    解析:
    A项,2010年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总量为360648×9.4%≈33900万吨标准煤,2011年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总量为387043×8.4%≈32500万吨标准煤,33900>32500,错误。
    B项,只需比较2006—2014年总的增速即可,2006—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增速为(426000×66%)/(286467×72.4%)-1,石油消费总量增速为(426000×17.1%)/(286467×17.5%)-1,易知17.1%/17.5%>66.0%/72.4%,所以2006—2014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年平均增速快于煤炭的年平均增速,正确,可直接选B。
    验证:C项,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比增量为311442-286467=24975万吨标准煤,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量为360648-336126=24522万吨标准煤,24975>24522,错误。
    D项,2011年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消费总量未超过天然气的2倍,错误。

  • 第5题:

    我国污水排放标准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下列关于排放控制标准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

    A.浓度标准可保证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总量标准指标明确统一,方便执行
    B.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的浓度限值,总量标准规定了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排放总量或可接纳总量
    C.浓度标准和总量标准都可以通过稀释来达到相应标准
    D.地方标准一般都是浓度标准,便于执行,国家标准一般都是总量标准,便于控制流域水环境质量

    答案:B
    解析:
    我国污水排放标准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①浓度标准是限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浓度控制有一定缺陷,如当排放源采用稀释排放法时,可以在浓度不超标条件下无限制地排放任何污染物,不能控制污染总量的增加;②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在规定时间内的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与浓度控制相比,总量控制有如下优点:可避免使用稀释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假象,能限制新建企业的排放,不至于因为能满足浓度排放标准的企业增加而使污染物总量增加超过环境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