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宣传的商品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B.造成专业购买者误认或误购所宣传的商品的,才可认定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
C.宣传信息虽不真实,但对购买者的决策不足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不应当认定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
D.有些宣传的艺术过于夸张,普通公众能够正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意,也不应当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1题:
论述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商业诽谤。
商业诽谤行为也称诋毁竞争对手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获得竞争利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特点、价格、使用方法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诱发消费者产生误购的行为。两者都是散布虚假信息,均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者的区别为:
(1)针对的对象不同。商业诽谤是针对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作出,虚假宣传则是针对自己的商品作出。
(2)内容不同。虚假宣传的内容往往是褒扬性的,而商业诽谤的内容则是贬斥性的。
(3)行为方式不同。虚假宣传是运用广告或其他足以使信息广为传播的方式进行的,而商业诽谤则对于行为方式无特殊要求,只要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损害他人商誉的假事实的行为即可,而不论其行为影响范围的大小。
第2题:
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包括()。
A.商业混同行为
B.虚假质量标准行为
C.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D.商业诽谤行为
第3题:
A.商业标志混淆
B.不当低价销售
C.商业贿赂
D.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4题:
第5题: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第6题:
()行为,作为具体的一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采用假冒或者模仿之类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使其商品与他人的商品相混淆,从而导致或者足以可能导致购买者误认的行为。这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第7题:
经营者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第8题:
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的是()。
第9题:
第10题:
商业混同行为
虚假质量标准行为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商业诽谤行为
第11题:
商业贿赂
商业标志混淆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不当低价销售
第12题:
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
以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但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
第13题: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规定,经营者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的是( )。
A.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B.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C.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
D.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但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
第14题:
()行为,作为具体的一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采用假冒或者模仿之类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使其商品与他人的商品相混淆,从而导致或者足以可能导致购买者误认的行为。这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A.市场混淆行为
B.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行为
C.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D.商业贿赂行为
第15题:
第16题:
什么是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分为哪两类?
第17题: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公开宣传,引起或者足以引起交易相对人对商品或者服务产生错误认识的是下列哪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18题:
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包括()。
第19题:
下列行为不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行为的是()。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对商品片面的宣传或对比
消费者可以明显感到夸大不实,但并未引起误解的广告宣传
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的宣传
采用歧义语言或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所进行的商品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