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还是外购,不是生产运作策略要考虑的。()

题目

自制还是外购,不是生产运作策略要考虑的。()


相似考题
更多“自制还是外购,不是生产运作策略要考虑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A公司是山地自行车制造商,每年制造自行车需要外胎10000条,外购成本每条58元,自制外胎的相关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
    (1)如果公司现有充足剩余生产能力可以用于加工自行车的内胎,为此每年节约外购内胎的成本为20000元,自行车外胎是自制还是外购。
    (2)如果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可以生产5000条,若自制10000条,需要租入设备一台,月租金4000元,其生产能力是13000条,则自行车外胎是自制还是外购。
    (3)如果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是5000条的产量,若自制10000条,需要租入设备一台,月租金4000元,其生产能力是13000条,公司可以采用自制与外购两种方式的结合,计算自制与外购数量。


    答案:
    解析:
    (1)自制的成本=51×10000+20000=530000(元)
      外购的成本=58×10000=580000(元)
      自制每年可以节成本50000元,自行车外胎应该自制。
      (2)自制的成本=51×10000+4000×12=558000(元)
      外购的成本=58×10000=580000(元)
      自制每年可以节成本22000元,自行车外胎应该自制。
      (3)在现有生产能力范围内,自制的成本低于外购,应该自制5000条;超过5000条的外胎,如果自制,单位成本是60.6元(=51+48000/5000),高于外购单价58元,即超过部分应该外购,则总成本545000元(=51×5000+58×5000)。

  • 第2题:

    企业生产C产品需要某零部件8万件。该零部件可外购,也可自制。如果外购,零部件的外购价格为200元/件。假定生产该零部件的自制生产能力无法转移。零部件生产的成本数据如下:
      要求: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对C产品所需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进行决策。


    答案:
    解析:
    (1)完全成本法
      自制成本=(80+60+30)×8+300=1660(万元)
      外购成本1600万元(200×8)
      零部件外购成本低,应该外购。
      (2)变动成本法
      自制的单位变动成本=80+60+30=170(元/件)
      外购单价200元/件
      即自制可以节约成本240万元(30×8),该零部件应自制。
      注意:如果生产能力转移带来的边际贡献大于240万元,则应该外购。

  • 第3题:

    37、某企业需一零件,外购单价比自制单位变动成本高1.2元,另外自制每年需追加固定成本3000元,若每年零部件需要量为3000件,应()

    A.外购

    B.自制

    C.外购自制均可

    D.已知条件不足,不能确定是自制还是外购


    自制

  • 第4题:

    某企业生产中使用的A标准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购。若自制,单位生产成本为60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500元,年固定生产准备成本为50000元,每次生产准备时间需要3天,每日产量30件;若外购,购入价格是单位自制成本的1.5倍,从发出订单至货物到达需要2天时间,一次订货运输费2600元,每次订货的检验费400元。
    A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4500件,企业存货占用资金的资本成本率为10%,单件存货保险费为1元,存货残损变质损失为每件2元,假设一年工作天数为300天,单位缺货成本为10元。
    企业生产每日需要的零件数量为:

    要求:
    (1)计算自制存货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2)计算外购存货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3)若不考虑缺货的影响,分别计算自制的经济生产批量和外购的经济订货批量,并通过计算分析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A标准件。
    (4)确定企业当库存零件水平为多少时应进行生产准备。
    (5)若考虑缺货的影响,判断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A标准件。


    答案:
    解析:
    (1)自制存货单位储存变动成本=单位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单位存货保险费+单位存货残损变质损失=60×10%+1+2=9(元/件)
    (2)外购存货单位储存变动成本=60×1.5×10%+1+2=12(元/件)
    (3)自制:
    每日需用量=4500/300=15(件)

    TC=4500×60×1.5+18000=423000(元)
    因为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总成本,所以企业应自制A标准件。
    (4)生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及概率

    年生产准备次数=4500/1000=4.5(次)
    设B=0,R=3×(4500/300)=45(件)
    S=(51-45)×0.2+(57-45)×0.15=3(件)
    TC(S,B)=3×10×4.5=135(元)
    设B=6件,R=45+6=51(件)
    S=(57-51)×0.15=0.9(件)
    TC(S,B)=10×0.9×4.5+6×9=94.5(元)
    设B=12件,R=45+12=57(件)
    S=0
    TC(S,B)=12×9=108(元)
    再订货点为51件时,相关成本最小。所以当库存零件水平为51件时应进行生产准备。
    (5)自制:
    考虑缺货影响的自制相关总成本=324500+94.5=324594.5(元)
    外购:

    年订货次数=4500/1500=3(次)
    设B=0,R=2×(4500/300)=30(件)
    S=(34-30)×0.2+(38-30)×0.15=2(件)
    TC(S,B)=2×10×3=60(元)
    设B=4件,R=30+4=34(件)
    S=(38-34)×0.15=0.6(件)
    TC(S,B)=10×0.6×3+4×12=66(元)
    设B=8件,R=30+8=38(件)
    S=0
    TC(S,B)=8×12=96(元)
    再订货点为30件时,相关成本最小。
    考虑缺货影响的外购相关成本=423000+60=423060(元)
    所以还是选择自制。

  • 第5题:

    某企业生产中使用A标准件可以自制也可外购,若自制,单位成本为6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为500元,日产量40件;若外购,购入价格是单位自制成本的1.5倍,一次订货成本20元。A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7200件,储存变动成本单位为标准价价值的10%,假设一年有360天。 要求: (1)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A标准件? (2)企业自制与外购的平均库存占用资金是多少?


    (1)平均每日需要量=7200÷360=20(件) 自制 Q= =4899(件) TC( )= =1470(元) TC=7200×6+1470=44670(元) 外购 Q= =566(件) Tc( )= =509(元) TC=7200×6×1.5+509=65309(元) 因为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总成本,所以企业应自制A标准件 (2)牛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及概率 生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L×d) 36 38 40 42 44 概率 0.15 0.2 0.3 0.2 0.15 年生产准备次数=7200/4899=1.47(次) 设B=0,R=2×(7200/360)=40(件) S=(42—40)×0.2+(44—40)×0.15=1(件) TC(S,B)=10×1×1.47=14.70(元) 设B=2,R=40÷2=42(件) S=(44—42)×0.15=0.3(件) TC(S,B)=10×0.3×1.47÷2×6×10%=5.61(元) 设B=4,R=40+4=44(件) S=0 TC(S,B)=4×6×10%=2.4(元) 再订货点=44件时,相关成本最小,此时应进行生产准备。 (3)自制存货平均占用资金=竿 (1- )×6+4×6=737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