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劳动争议的概念及要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理新的制度设计。


    答案:
    解析:
    (1)强化了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制定体现了尽量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成本的立法精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作了更为科学的规定。
    (4)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并明确了先行裁决的条件。
    1)根据原仲裁条例的规定,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
    2)如案情复杂确需延期的,经法定程序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延期不得超过30日。
    3)为提高效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缩短了仲裁审理时限,规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
    4)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期不得超过15日。
    5)该法还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6)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②不先


    660
    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5)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1)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证明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向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的义务。
    2)不履行证明责任者就要承担不利于己的处理结果。
    3)劳动关系的特点所决定,反映平等主体关系的争议事项,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4)反映隶属性关系的争议事项,实行“谁决定、谁举证”的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考虑到劳动关系的特征及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运行中的作用,又特别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不提供的应承担不利后果。
    (6)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 第2题:

    在分析劳动争议案例时,应注意哪些要点?


    答案:
    解析:
    1)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分析。此种分析方法的要点分别是:①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
    ②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其包括以下要素: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一定的意图,即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图;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追求该项意图的必须内容;行为人以一定的方式将内心的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③分析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
    2)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进行分析:
    ①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②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
    ③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④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 第3题:

    简述集体劳动争议与集体合同争议的区别。


    正确答案: (1)集体劳动争议是关于劳动合同的争议;集体合同争议时关于集体合同的争议。
    (2)集体劳动争议的主体为基于各自独立请求权利的个人,一方是劳动者本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集体合同争议的一方是工会,另一方是用人单位或其团体。
    (3)集体合同争议涉及的是劳动者群体即全体职工的整体利益,在利益构成上具有不可分性;而集体劳动争议虽然也具有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共同理由,但其各自的权利构成是独立的,具有可分性。
    (4)集体劳动争议只对争议人发生影响,对其他劳动者不具有法律意义;集体合同争议解决的后果对全体劳动具有影响,对全体劳动者具有法律意义。

  • 第4题:

    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及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正确答案: 劳动力市场一词,有三种外延不同的含义。最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从事劳动交换的场所,如各地挂牌的“劳务市场”“劳动力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中层含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要素交换场合与劳动要素交换关系二者之和,它强调市场上的工资由供求双方“讨价还价”而决定。最广义的劳动力市场除了具有交换场所、交换关系的含义外,还反映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1)劳动力只能被租借或使用,劳动者本人不能被出卖和购买;
    (2)劳动力所有者在市场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劳动力市场价格一般由买方决定而不是由卖方决定。
    (3)劳动力的价格不只是当时提供的劳动的报酬,也包括人力投资(接受教育和培训)应获得的报酬;
    (4)企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企业福利、企业待遇、企业文化以及职务的有限性、挑战性等因素,对吸引就业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5)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各种歧视;
    (6)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不仅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决定,而且受到政府、工会、舆论等社会力量的影响。

  • 第5题: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要点?


    正确答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全球可持续发展有五大要点: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发展援助,清洁水源,绿色贸易。

  • 第6题:

    简述劳动争议仲裁的含义,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以及仲裁的时效制度。


    正确答案:(1)劳动争议仲裁的含义: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仲裁的主题和对象具有特定性、仲裁施行强制原则、劳动争议仲裁施行仲裁前置、裁审衔接制。
    (2)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
    ①仲裁庭制度:是对某一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审理活动的组织性质,分为独任仲裁庭和合议仲裁庭。
    ②一次裁决制度:劳动争议仲裁施行一个裁级一次裁决制度,一次裁决即为仲裁程序的最终裁决,除法律规定的终局裁决外,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只能想法院提起诉讼,不能向上一级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或要求重新处理。
    ③合议制度: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
    ④回避制度: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人员应当回避。
    ⑤管辖制度: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即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管辖,是指不同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分工与权限。
    ⑥区分举证责任制度: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3)仲裁的时效制度: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胜诉权的制度。其内涵是:
    ①仲裁时效以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实时状态的存在为前提。
    ②仲裁时效的法定期间是权利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的法定有效期限。
    ③权利人在法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胜诉权,也就是丧失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照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裁判义务主体向权利主体履行义务的权利。

  • 第7题:

    简述劳动能力鉴定的概念及作用。


    正确答案: 劳动能力鉴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劳动能力鉴定是指任何自然人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劳动功能发生障碍,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用人单位、职工或者亲属的申请,组织劳动能力鉴定医学专家,根据国家制定的评残标准,确定其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制度。
    狭义的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工伤保险制度规定的劳动能力鉴定,也就是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制度。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及其含义。

    正确答案: 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中(或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的法律保障。劳动法中的劳动安全卫生是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保护关系。它区别于社会上一般的安全、防病及卫生保健工作。职工在职务之外的意外伤害及治病防病工作,不属于劳动法研究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动物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动物类中药是以动物的全体或某一部分入药的药材总称。药用部位主要包括动物的全体或某一部分(如角茸、骨骼、皮甲、贝壳、内脏器官等)、生理或病理产物、排泄物等。
    (1)性状鉴别:首先要注意的动物药的类别,其次要仔细观察动物药材的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如昆虫类主要注意其形态、大小、虫体各部位的颜色和特征、气味等;蛇类还要注意其鳞片的特征;角类应注意其类型,角质角还是骨质角,洞角还是实角,有无骨环等;骨类应注意骨的解剖面特点;分泌物类应注意其气味、颜色;排泄物主要注意其形态大小;贝壳类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外表面的纹理颜色。
    (2)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根据动物药的药用部位不同,主要观察肌肉、骨组织、皮肤、毛发、角等特征。
    2)粉末特征:主要观察横纹肌、骨、皮肤、毛发、角的粉末特征等。
    3)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药用动物的体表特征,如金钱白花蛇背鳞的扫描电镜特征为表面密布横向波状排列的刺状纹饰,尖嘴指向基部,每个刺状纹饰有明显的三条纵沟;蕲蛇的背鳞表面为密布乳头状突起,端窝处不明显,乳头表面有多数孔洞,有时孔洞间有浅沟相通,呈蜂窝状结构等。此外,生物鉴定法可广泛用于动物药的鉴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一两个劳动争议案例,按照劳动争议案例分析要点试做分析。

    正确答案: 劳动争议案例分析要点①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即当事人之间矛盾所指向的对象②分析引起劳动争议的事实和结果③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④确定行为模式标准与当事人所实施行为的差异性⑤分析确定意思表示合法性分析,根据差异确定当事人做出的判断和选择的合法性⑥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⑦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⑧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⑨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劳动争议的特征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劳动争议的特征:1)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2)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3)劳动争议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2)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1)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2)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3)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平行登记的概念及其要点。

    正确答案: 平行登记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后,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在所属的总分类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进行详细登记。通过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期末进行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错账,予以更正,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准确性。平行登记的要点:
    1、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依据相同;
    2、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方向一致;
    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金额相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劳动争议的概念。


    答案:
    解析:
    劳动争议亦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实质上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

  • 第14题:

    简述平行登记的概念及其要点。
    平行登记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后,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在所属的总分类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进行详细登记。通过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期末进行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错账,予以更正,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准确性。平行登记的要点:
    1、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依据相同;
    2、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方向一致;
    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金额相等。

  • 第15题:

    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主体。


    正确答案: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多有者与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目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主体就是劳动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2)用人单位;(3)工会。

  • 第16题:

    简述倍散的概念及制备要点。


    正确答案:倍散是在小剂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填充剂(稀释剂)应惰性,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碳酸钙、磷酸钙、白陶土等。剂量0.1~0.01克可配制成10倍散,0.01~0.001克配制成100倍散,0.001克以下应配制成1000倍散。

  • 第17题:

    结合一两个劳动争议案例,按照劳动争议案例分析要点试做分析。


    正确答案: 劳动争议案例分析要点①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即当事人之间矛盾所指向的对象②分析引起劳动争议的事实和结果③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④确定行为模式标准与当事人所实施行为的差异性⑤分析确定意思表示合法性分析,根据差异确定当事人做出的判断和选择的合法性⑥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⑦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⑧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⑨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 第18题:

    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以及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根据我国劳动立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
    ①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②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③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④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规定的终局裁决外,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则可申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
    (2)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的程序:
    ①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劳动者一方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③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5日内不回应视为不愿协商。
    ④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⑤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或者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等其他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程序:
    ①申请和受理。
    ②调查和调解。
    ③调解协议书。
    ④与协商、调解相关的实效规定
    ⑤人民法院的支付令
    (4)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①申请和受理。
    ②开庭和裁决。
    (5)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①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分析。
    分析要点:
    A.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
    B.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
    C.分心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
    ②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的分析方法分析劳动争议:
    A.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B.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
    C.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D.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 第19题:

    简述集体劳动争议的概念。集体劳动争议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概念:集体劳动争议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是指:劳动者一方当事人数量在规定限额(至少十人)以上的,且因共同理由与用人单位发生的纠纷。广义是指:除了包括狭义的集体劳动争议外,还包括集体合同争议(又称团体争议)与集体行动争议。
    2、特征:
    (1)争议主体的特殊性;
    (2)争议内容有特定性;
    (3)集体劳动争议影响力较广泛;
    (4)集体劳动争议突发性强,处理难度增大。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以及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根据我国劳动立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
    ①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②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③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④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规定的终局裁决外,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则可申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
    (2)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的程序:
    ①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劳动者一方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③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5日内不回应视为不愿协商。
    ④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⑤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或者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等其他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程序:
    ①申请和受理。
    ②调查和调解。
    ③调解协议书。
    ④与协商、调解相关的实效规定
    ⑤人民法院的支付令
    (4)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①申请和受理。
    ②开庭和裁决。
    (5)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①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分析。
    分析要点:
    A.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
    B.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
    C.分心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
    ②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的分析方法分析劳动争议:
    A.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B.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
    C.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D.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点。

    正确答案: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特点: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合同主体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任何一方在自己未履行义务的条件下,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3)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茎木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茎木类中药是以植物茎入药的药材总称,通常分为茎类和木类两部分。茎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的藤茎和茎枝、茎刺,茎的翅状附属物、草本植物藤茎或茎的髓部等。木类中药,专指采用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分入药的药材,通称木材。木材又分边材和心材,入药大多数采用心材部分。
    (1)性状鉴别:木类中药鉴别主要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其中表面纹理、颜色、气味以及必要的水试或火试等特征较为重要。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应按鉴定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2)显微鉴别:
    1)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主要注意表皮或周皮、皮层、中柱部分、髓部的特征。此外,还要注意细胞内含物的类型和特征。双子叶植物木质藤茎,常有异常构造,如其韧皮部和木质部相间呈层状排列成数轮、皮层或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有内生韧皮部等。
    2)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主要注意导管或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等特征。
    3)茎、木类中药的粉末特征:茎类中药粉末兼有木类和皮类中药的共同特点。主要注意木纤维、导管、木薄壁细胞、石细胞、草酸钙晶体、木栓细胞等特征,其所含的淀粉粒通常较小。木类中药粉末主要应注意导管、木纤维(纤维管胞、韧型纤维、分隔纤维或晶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细胞等特征,亦可见淀粉粒、草酸钙晶体、分泌细胞等。木类中药的粉末中细胞组织通常全部木质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及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正确答案: 劳动力市场一词,有三种外延不同的含义。最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从事劳动交换的场所,如各地挂牌的“劳务市场”“劳动力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中层含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要素交换场合与劳动要素交换关系二者之和,它强调市场上的工资由供求双方“讨价还价”而决定。最广义的劳动力市场除了具有交换场所、交换关系的含义外,还反映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1)劳动力只能被租借或使用,劳动者本人不能被出卖和购买;
    (2)劳动力所有者在市场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劳动力市场价格一般由买方决定而不是由卖方决定。
    (3)劳动力的价格不只是当时提供的劳动的报酬,也包括人力投资(接受教育和培训)应获得的报酬;
    (4)企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企业福利、企业待遇、企业文化以及职务的有限性、挑战性等因素,对吸引就业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5)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各种歧视;
    (6)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不仅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决定,而且受到政府、工会、舆论等社会力量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