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文章训释包括哪些?
第2题:
下列属于崔学古的蒙学教育著作是()。
第3题:
《说文•角部》:“解,判也。”《说文•采部》:“释,判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第4题:
《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这里所运用的义训方式是()。
第5题:
辨“训”和“义”需要辨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
第6题:
具体的训释术语可以分为哪些?
第7题: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例中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第8题:
递训
互训
形训
义训
声训
第9题:
同义相训
描述譬况
以狭义释广义
以共名释别名
第10题:
形训
义训
以共名释别名
以狭义释广义
同训
第11题:
注音、校勘
阐述语法
考证名物、诠解典故
显示修辞
发明条例
第12题:
以大名释小名
以共名释别名
互训
义训
同训
第13题:
朱熹的训释是递训的,从经典的阐释角度来看,这个训诂是有问题的。
第14题: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第15题:
《说文•木部》:“李,果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第16题:
《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
第17题:
《说文.玉部》:“圭,玉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第18题:
训诂的内容除词义解释和文意训释外还有()。
第19题:
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递训
互训
同训
以狭义释广义
第22题:
第23题:
义训
同训
声训
推求语源
以本字释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