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德国哲学家书本华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围着主体而存在,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被认为“自在之物”的意志,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第2题:
为什么词义也可以反映精神世界的对象?
第3题:
《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第4题:
在人类的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人工世界等三个世界中,计算思维是建设()需要的主要思维方式。
第5题:
孟子认为认识世界离不开自我的意志,并以此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意志,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第6题:
在暗室内点燃一支香烟并注视这个光点,会觉得这个光点在运动,这种现象属于()。
第7题: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
第8题:
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四种形式
只有生命运动形式
包括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两种形式
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三种形式
第9题:
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否认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第10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
彻底的无神论观点
形而上学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第11题:
会导致宿命论
会导致唯意志论
是对必然性的科学揭示
正确揭示了必然性的作用
第12题:
人工世界和精神世界
物理世界
精神世界
人工世界
第13题: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
第14题:
()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等。
第15题: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运动的物质”是()最先提出的。
第16题:
世界观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制约着人们的是什么?
第17题:
两个世界是指()
第18题:
“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种观点()
第19题:
第20题:
一种是外在世界对审美对象心理上的力
一种是外在世界的物理的力
一种是内在世界的心理上的力
一种是内在世界的物理的力
第21题:
第22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
彻底的无神论观点
形而上学观点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第23题:
能力
兴趣
价值观
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