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第2题: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第3题:
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
第4题:
“人甚至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
第5题: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第6题:
“只有从联系中才能真正把握事物”这是()
第7题: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不承认相对静止
把相对静止绝对化
把静止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把运动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8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第9题:
形而上学不变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
唯心论
庸俗进化论
第10题:
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第11题:
唯物主义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
第12题:
否定区别不同事物的重要性的错误观点
不把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绝对化的正确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第13题:
只有从联系中才能把握事物,这是()。
第14题: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第15题: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第16题:
否认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第17题:
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该观点()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对静止绝对化
第18题:
中国古代的庄子说物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其错误在于()
第19题:
矛盾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第20题: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第21题:
形而上学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
唯心主义观点
不把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绝对化的观点
抹煞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的观点
第22题:
审美趣味相对化
审美趣味绝对化
审美趣味个性化
审美趣味主观化
第23题:
把相对静止绝对化
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否认事物之间质的差别
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否认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