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与乙不和。一天甲从农田回家的路上经过乙家门口,乙解开赵某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甲,甲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镰刀将狗砍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毁坏财物 D.不可抗力,无罪

题目
甲与乙不和。一天甲从农田回家的路上经过乙家门口,乙解开赵某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甲,甲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镰刀将狗砍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毁坏财物
D.不可抗力,无罪

相似考题
更多“甲与乙不和。一天甲从农田回家的路上经过乙家门口,乙解开赵某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甲,甲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镰刀将狗砍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与乙发生争执后,甲扬言要把乙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乙怕甲杀死自己,就在甲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甲,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本题中乙的行为不是防卫过当,而属于假想防卫。

  • 第2题:

    第 68 题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分析哪些是正确的:(  )

    A.甲意欲杀乙,于是向乙连开数枪,这时,甲后悔了,于是停止了射击,甲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B.吴某为了盗窃,去某仓库“踩点”,查看情况完毕后从仓库出来被公安部门抓获,该行为是盗窃未遂

    C.甲欲杀害乙,结果误把白砂糖当作毒药放入乙食物中,甲的行为构成犯罪未遂

    D.甲欲抢劫乙,将乙绑在路边的树上,结果甲的同伴打电话来告知乙身上并没有现金,现金在乙叔叔身上,于是甲放弃抢劫,其实,乙身上带有大量现金,甲的行为构成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AC
    A项中甲的行为属于自动放弃可以重复侵害的行为,按犯罪中止处理;B项中“踩点”后被抓,属于犯罪预备;D项中甲的行为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因其听信同伙的话而不得不放弃犯罪,不属于犯罪中止。

  • 第3题:

    甲为偿还赌债,找到了乙商定绑架他人勒索赎金,二人将赵某用电棍打晕,带至一隐蔽 2 处,用绳索 将其捆住,甲在赵某身上搜出来银行卡,逼赵某说出银行卡密码,吩咐乙取出卡中的 4 万元。甲随后给赵某的 母亲发短信,索要人民币 200 万元,并要求是旧钞。乙感觉事情不妥,便对甲说没有千万了,赵母也不可能筹 到 200 万元旧钞,不如放了赵某。甲不答应,并指示乙给赵母打电话索要赎金,乙只好照办。之后,乙骗甲说 赵某已经报警,再次劝说其放了赵某。甲便让乙放走赵某。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甲、乙的绑架行为是犯罪未遂、中止还是既遂? (2)、甲、乙取出赵某 4 万元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对甲、乙应如何定罪处罚?


    答案:
    解析:
    (1)甲乙的绑架行为时犯罪既遂。因为绑架罪是典型的目的犯,即犯罪目的是绑架罪的必要构成要件,但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要实施了绑架行为行为,就构成绑架的既遂。其二人已经对赵某实施 了绑架行为,故为既遂。 (2)甲乙取出赵某 4 万元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行为人的暴力胁迫手段已经达到了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 不敢反抗的程度,明显达到了抢劫罪对暴力胁迫手段程度上的要求。且行为是对被害人当场进行的,具有抢劫 罪的“当场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被绑架人实施劫取行为,其“当场性”是毋庸置疑的。该行为具有抢劫罪的 故意。夺取行为的故意已经明显超出了绑架罪故意的范围。 (3)甲乙成立绑架罪和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应择一重罪处罚。同时成立绑架和抢劫两个罪名只是评价意 义上的,在科刑意义上应当择一重罪处罚。且均为既遂,应为绑架罪只要实施了绑架行为即为既遂,而抢劫 罪为结果犯,其已经获得 4 万元,故也为既遂。

  • 第4题:

    甲想伤害乙,用匕首刺向乙的腰部,把乙扎成重伤,同时将乙价值2万多元的西服刺破。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对甲应定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
    B.对甲应定故意伤害罪
    C.甲刺伤乙的行为和刺破乙的西服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
    D.甲刺伤乙的行为和刺破乙的西服行为属于连续犯

    答案:A,C,D
    解析:
    甲将乙扎成重伤的行为和将乙的西服刺破的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将西服刺破的轻罪行为被将乙扎成重伤的重罪行为所吸收,对甲只应定故意伤害罪。

  • 第5题:

    甲家里养了一条非常凶猛的狼狗,为了防止狗出来伤人,甲用铁链将其拴在自己家中。乙丙两人素来有仇,丙一直寻机报复。后丙发现乙每天去上班都要从甲家门口经过,于是偷偷的潜入甲家,将其狼狗放开,第二天,乙去上班,经过甲家,最终被狼狗咬成重伤,对此,(  )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A.甲
    B.乙
    C.丙
    D.甲、丙共同

    答案:C
    解析: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题中,乙受到伤害是由于丙的故意行为造成的,丙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第6题:

    A因与B素来不和,一天A从农田回家的路上经过B家门口,B便解开C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A,A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镰刀将狗砍死。下列选项中对A行为的定性错误的是:()

    • A、正当防卫
    • B、紧急避险
    • C、构成毁坏财物
    • D、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甲、乙两人路过丙家,发现丙家门口有一花狗,甲便拣起石子向狗砸去,狗随即窜了上来,甲跑得快,未被咬到,乙却被咬伤。经查狗是丙替丁家养的。此案中,应由()

    • A、丙向乙
    • B、丁向乙
    • C、甲向乙
    • D、乙自己

    正确答案:C

  • 第8题:

    18岁的甲带着5岁的乙出去玩,路过丙家门口,甲指着丙家门口拴着的大狼狗对乙说:"你拿个棍子去打它,它以后就不敢咬你了。"乙于是拿着棍子去打,结果狗将绳子挣断把乙咬伤,对此,()承担民事责任。

    • A、甲
    • B、乙
    • C、丙
    • D、甲丙共同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故意、过失与认识错误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3年真题]
    A

    甲、乙是马戏团演员,甲表演飞刀精准,从未出错。某日甲表演时,乙突然移动身体位置,飞刀掷进乙胸部致其死亡。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B

    甲、乙在路边争执,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过车辆轧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

    C

    甲见楼下没人,将家中一块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楼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D

    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实上却拿了铁锤砸死乙。甲的错误属于方法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


    正确答案: D,A
    解析: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意外事件是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A项,甲作为马戏团演员,表演飞刀精准从未出错,但乙突然移动身体位置致其被飞刀扎死是甲无法预见的情形,甲既无故意,又无过失,故应属于意外事件
    B项,甲、乙在路边争执,甲并没有伤害乙的故意,但甲应当预见到其行为可能导致乙被路过车辆轧死而没有预见,所以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项,甲见楼下没人后向楼下扔木板,可见其预见到了其行为可能发生损害后果,因此不属于意外事件。甲仅是看了一下楼下而未采取其他确认楼下无人的行为,甲轻信自己的行为不会发生损害后果,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D项,方法错误(即打击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误差,导致行为人所欲损伤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实上却拿了铁锤砸死乙,不属于方法错误。

  • 第10题:

    单选题
    甲驾车回家的路上,突遇乙违章变道,导致甲急刹车。甲十分愤怒,全速追赶并违章变道至乙的车前,乙躲避不及撞在路旁的树上。乙不服输,再次追赶甲,二人相互别车中,甲躲闪不及,撞上正常骑电动车行驶的丙,造成丙严重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B

    甲、乙构成共同危险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C

    丙只能将甲与乙作为共同被告起诉

    D

    甲、乙应分别按其责任大小对丙承担按份责任


    正确答案: A
    解析:
    AD两项,《侵权责任法》第8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侵权责任法》采用共同过错说。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①侵权人为二人以上;②行为具有关联性;③具有共同故意或过失;④损害结果具有不可分性。本题中,甲、乙二人对于丙的损失存在共同的过失,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B项,《侵权责任法》第10条规定,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本题中,并不存在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形,不构成共同危险行为。
    C项,《侵权责任法》第13条规定,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由此可见,丙可选择甲或乙主张责任,并非必须将甲、乙列为共同被告。

  • 第11题:

    单选题
    刑法上的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下列选项中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的是()。
    A

    赵某强奸少女时,甲情急之下抓住一把水果刀捅死了赵某

    B

    乙闯入工厂车间,厂保卫科科长甲带保安丙前来劝阻,乙与丙拉扯时拿起工作台上的铁块欲砸丙,甲抢下铁块猛砸乙的头部,导致乙死亡

    C

    易某酒后发疯在市区挥舞菜刀砍伤数人,见义勇为的甲冲过去将易某打晕

    D

    甲杀人逃跑后,路上遇到乙,乙见其惊慌失措,身上有血迹,便牢牢拽住甲,要甲支付3000元,否则就报警。甲把乙打伤后方脱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刑法对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A选项存在强奸行为,甲将赵某捅死不属于防卫过当,而属于正当防卫。C选项中,甲将砍人的易某打晕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属于正当防卫。D选项中,虽然甲已经从事违法行为,但是乙的勒索仍属于不法侵害,甲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不属于防卫过当。B选项中,甲抢下铁块并猛砸乙的头部,虽属于防卫行为,但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属于防卫过当。本题答案为B。

  • 第12题:

    多选题
    甲与乙不和。一天甲从农田回家的路上经过乙家门口,乙解开赵某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甲,甲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镰刀将狗砍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故意毁坏财物

    D

    不可抗力,无罪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和第21条规定,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有两个明显区别:①危险来源的不同。紧急避险的来源含义十分广泛,既可以是洪水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又可以是猛兽、狂犬等动物的侵袭,还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②二者损害的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的利益。在本题中乙指使丙的狼狗去咬甲,甲将狗打死损害的则是第三人丙的利益而不是不法侵害人乙的利益。所以甲的行为应当是紧急避险

  • 第13题:

    张某因与王某有私仇,在王某从农田回家的路上解开谢某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王某,王某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锄头将狗打死。王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

    A.王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B.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C.王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罪

    D.王某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以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本题中张某指使谢某的狼狗去咬王某,王某将狗打死损害的是第三人谢某的利益,故王某的行为应当是紧急避险。

  • 第14题:

    18岁的甲带着5岁的乙出去玩,路过丙家门口,甲指着丙家门口拴着的大狼狗对乙说:“你拿个棍子去打它,它以后就不敢咬你了。”乙于是拿着棍子去打,结果狗将绳子挣断把乙咬伤,对此,( )承担民事责任。

    A.甲

    B.乙

    C.丙

    D.甲丙共同


    参考答案:A
    解析: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甲教唆乙去打狗,结果乙被咬,应当由甲承担赔偿责任。

  • 第15题:

    关于犯罪故意、过失与认识错误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3年)

    A.甲、乙是马戏团演员,甲表演飞刀精准,从未出错。某日甲表演时,乙突然移动身体位置,飞刀掷进乙胸部致其死亡。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B.甲、乙在路边争执,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过车辆轧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
    C.甲见楼下没人,将家中一块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楼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D.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实上却拿了铁锤砸死乙。甲的错误属于方法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故意、犯罪过失、认识错误的认定。 A项,甲的表演行为充斥着风险,但作为马戏表演是被法律所容许的,甲只要遵循安全表演的规则行为,对结果就不应该承担责任。具体到案例中,甲无法预料到乙的身体突然移动,无法再控制飞出去的刀使其改变方向,所以对乙的死亡,甲在客观上不可归责,主观上也不可归责,属于意外事件。故A项正确。
    B项,甲推乙的行为不具有伤害故意,因为故意伤害罪以轻伤害结果作为起刑点,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对方造成轻伤害以上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只是意图给对方造成轻微的神经刺激或者肉体疼痛而殴打对方的,不是伤害故意。如果轻微斗殴导致对方死亡的,应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故B项错误。
    C项,从高空往楼下空地抛物前,行为人甲预料到危险的存在,观察一番后,轻信了自己“楼下无人”的判断,却没有料到视野有死角,将自己没有看到的小孩砸死。甲对小孩的死亡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故C项错误。
    D项,甲其实并没有打击错误,只是拿错了计划中的工具,这在刑法中不值得探讨,因为不会影响人们对行为人犯罪故意的认定。所以本项的结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是正确的,但是论证过程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 第16题:

    甲、乙两家有仇,某晚两拨人在歌厅发生斗殴,甲、乙恰巧在场并各属一方,打斗中甲砍伤乙小臂,乙用木棒击中甲头部,致甲死亡。对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属于紧急避险
    B.属于正当防卫
    C.属于防卫过当
    D.属于故意杀人

    答案:A,B,C
    解析:
    正当防卫只能发生在单方的犯罪过程中,是被害人针对犯罪进行的防卫行为。在双方互相的伤害、聚众斗殴中是不能成立正当防卫的。两方都算犯罪,各自定罪。两人都是聚众斗殴,而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定故意杀人罪。

  • 第17题:

    甲、乙看到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甲喊乙一起前去拿些东西,甲、乙分别从货车上拿一些货物回家。后来经鉴定,甲拿的货物价值3 ,200元,乙拿的货物价值2,800元。下列选项中,对甲、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甲、乙的行为分别单独构成犯罪
    D.甲、乙构成盗窃罪


    答案:A,D
    解析:
    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 第18题:

    甲、乙二人路过丙家门口时,见丙家门口有一狼狗看门,甲提议赛跑,看狗有何反应,乙表示同意。二人刚开始跑,即引起狗追赶,仓惶中,乙摔倒在地被狗咬到,应对乙的损害承担责任的是()。

    • A、甲
    • B、乙
    • C、甲、乙
    • D、甲、乙、丙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下列行为中,按照刑法规定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是

    • A、甲绑架乙的儿子后因乙儿子经常哭闹,甲怕事发,将乙的儿子杀死
    • B、甲在乙上夜班回来的路上欲强奸乙,但乙拼命挣扎,甲情急之下掐死了乙
    • C、甲为了向乙妻索要赌债,绑架了乙,乙在逃跑的过程中被甲发现,甲将乙一顿毒打,致乙死亡
    • D、甲欲杀死其仇人乙,于是在乙每天上班必然途径的路上埋了一颗炸弹,炸死了乙和另外两个路人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意欲杀乙,于是向乙连开数枪,这时甲后悔了,于是停止了射击,甲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B

    张某为了盗窃,去某仓库“踩点”,查看情况完毕后从仓库出来被公安部门抓获,该行为是盗窃未遂

    C

    妻子甲欲杀害自己的丈夫乙,结果误把白砂糖当作毒药放人丈夫乙的食物中,乙吃后没事。妻子甲的行为构成犯罪未遂

    D

    赵某欲抢劫钱某,将钱某绑在路边的树上,结果赵某的同伴打电话来告知说钱某的身上并没有现金,现金在钱某叔叔身上,于是赵某放弃抢劫。其实,钱某身上带有大量现金,赵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项,甲的行为属于自动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按犯罪中止处理。
    B项,“踩点”属于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张某“踩点”后被抓,属于犯罪预备阶段的盗窃未遂
    C项,妻子甲因为手段错误,而未毒死自己的丈夫乙,按照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妻子甲属于犯罪未遂
    D项,赵某的行为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因其听信同伙的话而不得不放弃犯罪,属于犯罪未遂

  • 第21题:

    单选题
    甲、乙二人路过丙家门口时,见丙家门口有一狼狗看门,甲提议赛跑,看狗有何反应,乙表示同意。二人刚开始跑,即引起狗追赶,仓惶中,乙摔倒在地被狗咬到,应对乙的损害承担责任的是()。
    A

    B

    C

    甲、乙

    D

    甲、乙、丙


    正确答案: B
    解析: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题中甲乙明知可能有危险还去赛跑,本身也存在一定过错,所以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 第22题:

    判断题
    甲与乙因琐碎事发生争执后,甲扬言把乙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乙怕甲杀死自己,就在甲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把甲打死。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乙用枪打死甲时,甲并没有对乙实施侵犯,所以不存在正当防卫的问题,此时乙枪杀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第23题:

    多选题
    A因与B素来不和,一天A从农田回家的路上经过B家门口,B便解开C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A,A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镰刀将狗砍死。下列选项中对A行为的定性错误的是:()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构成毁坏财物

    D

    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本题涉及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两个明显区别,一是所谓危险来源的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涵义十分广泛,既可以是洪水、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又可以是猛兽、狂犬等动物的侵袭,还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二是二者损害的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的损害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的利益。在本题中B指使C的狼狗去咬A,A将狗打死损害的则是第三人C的利益而不是不法侵害人B的利益。所以A的行为应当是紧急避险。

  • 第24题:

    单选题
    某公安机关刑警甲在回家途中,迎面遇上喝醉酒的邻居乙,甲和乙一向不合,看到乙醉醺醺挡在路中央巷子狭小而无法通行,甲更加厌烦,让乙让路,乙不允,两人随即发生争执,甲一怒之下拔出随身佩戴的枪支将乙的大腿打穿。下列选项中对甲的行为性质认定正确的是()
    A

    甲是公务人员,对乙的损失免责

    B

    乙自己有过错,对自己的身体损害与甲共担

    C

    甲应当对乙的身体伤害承担赔偿责任

    D

    乙与公务人员争执,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