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与甲国就有关贸易条约进行谈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除另有约定,中国驻甲国大使参加该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 B.中国驻甲国大使必须有外交部长签署的全权证书方可参与谈判 C.该条约在任何条件下均只能以中国和甲国两国的官方文字作准 D.该条约在缔结后应由中国驻甲国大使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题目
中国拟与甲国就有关贸易条约进行谈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除另有约定,中国驻甲国大使参加该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
B.中国驻甲国大使必须有外交部长签署的全权证书方可参与谈判
C.该条约在任何条件下均只能以中国和甲国两国的官方文字作准
D.该条约在缔结后应由中国驻甲国大使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相似考题
更多“中国拟与甲国就有关贸易条约进行谈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拟与甲国就有关条约进行谈判。李某是中国驻甲国大使,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除另有约定,中国驻甲国大使参加该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

    B.李某必须有外交部长签署的全权证书方可参与谈判

    C.该条约在任何条件下均只能以中国和甲国两国的官方文字作准

    D.该条约在缔结后应由李某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正确答案:A
    条约保留的法律效果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在保留国与接受保留国之间,按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约规定。(2)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若反对保留国并不反对该条约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生效,则保留所涉及的规定在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3)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按照原来条约的规定。A正确。

  • 第2题:

    中国籍人李红出国多年后定居甲国(但并未入甲国籍),后与甲国一男子结婚并生一女,取名希瑞。李红回江苏老家省亲,住在其亲属家。甲国称李红在甲国参与毒品交易等犯罪活动,向中国提出了引渡的要求,两国之间无引渡条约。依中国《国籍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引渡法》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依中国《国籍法》,布瑞可同时拥有中国国籍与甲国国籍
    B.李红回中国时住在亲属杨可家,需要去派出所办理住宿登记
    C.如依中国法律和甲国法律李红均构成犯罪,即可准予引渡
    D.因李红是中国人,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答案:A
    解析:
    A错,依中国《国籍法》第3条,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B错,李红不是外国人,她只是定居甲国,但并没有退出中国国籍。依《出境入境管理法》第39条规定,市民在自己家中留宿外国人,需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外国人住宿登记手续。而李红并不是外国人。依《引渡法》第8条第1项的规定,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引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国国籍的。本题李红具有中国国籍,因此,属于应拒绝引渡之列,C错,D对。

  • 第3题:

    甲国公民汤姆于2012年在本国故意杀人后潜逃至乙国,于2014年在乙国强奸一名妇女后又逃至中国。乙国于2015年向中国提出引渡请求。经查明,中国和乙国之间没有双边引渡条约。依相关国际法及中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乙国的引渡请求应向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
    B.乙国应当作出互惠的承诺
    C.最高人民法院应对乙国的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D.如乙国将汤姆引渡回本国,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再将其转引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引渡法》。A项,《引渡法》第10条规定:“请求国的引渡请求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提出。”A项错误。
    B项,该法第15条规定:“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请求国应当作出互惠的承诺。”B项正确。
    C项,该法第16条第2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高级人民法院对请求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是否符合本法和引渡条约关于引渡条件等规定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对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进行复核。”第22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法和引渡条约关于引渡条件等有关规定,对请求国的引渡请求进行审查,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C项错误。
    D项,根据该法第14条,如经中国同意,请求国可将该人再引渡给第三国,D项错误。

  • 第4题:

    中国拟与甲国就有关贸易条约进行谈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

    A.除另有约定,中国驻甲国大使参加该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
    B.中国驻甲国大使必须有外交部长签署的全权证书方可参与谈判
    C.该条约在任何条件下均只能以中国和甲国两国的官方文字作准
    D.该条约在缔结后应由中国驻甲国大使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条约的缔结。AB项,根据《缔约条约程序法》第6条的规定,谈判、签署与驻在国缔结条约、协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馆馆长无须出具全权证书,但是各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大使即为使馆馆长,参加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所以,A正确,B错误。
    C项,根据《缔约条约程序法》第1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条约、协定,以中文和缔约另一方的官方文字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必要时,可以附加使用缔约双方同意的一种第三国文字,作为同等作准的第三种正式文本或者作为起参考作用的非正式文本。所以,C错误。
    D项,根据《缔约条约程序法》第17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由外交部按照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的是外交部,而不是驻甲国大使。所以,D错误。

  • 第5题:

    甲国元首、乙国首脑、丙国外交部副部长参加一多边贸易条约的谈判。甲国对某条款提出了保留,乙国接受了甲国的保留。条约生效后,甲国又撤回了其保留。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及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

    A.三人均无须出示“全权证书”
    B.该条约约文的起草必须由参加谈判的各国共同提出约文草案
    C.甲国撤回其保留无须经乙国同意
    D.如该条约未在联合国登记,则不得向联合国机关援引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条约法——条约的缔结和保留。A错误,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谈判代表一般须持有被授权进行谈判的“全权证书”,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等则无须出示“全权证书”,而外交部副部长则无此特权。B错误,依该公约的规定,条约约文的起草可以由一方提出条约草案,对方提出意见,也可以由双方共同起草。C正确,依公约的规定,除条约另有规定外,保留的撤回无须经接受保留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同意。D正确,依《联合国宪章》第102条的规定,宪章发生效力后,联合国任何会员国所缔结的一切条约及国际协定应尽速在秘书处登记,并由秘书处公布之。当事国对于未经第1项规定登记的条约或国际协定,不得向联合国机关援引之。

  • 第6题:

    中国拟与甲国就有关条约进行谈判。李某是中国驻甲国大使,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除另有约定,中国驻甲国大使参加该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
    • B、李某必须有外交部长签署的全权证书方可参与谈判
    • C、该条约在任何条件下均只能以中国和甲国两国的官方文字作准
    • D、该条约在缔结后应由李某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现在中国居留的甲国公民约翰被甲国刑事追诉,甲国向中国提出引渡约翰的请求,中国和甲国间无引渡条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哪几项?()

    • A、如甲国的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依中国法纯属军事犯罪,则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 B、如依甲国法,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 C、由于约翰健康原因,依人道主义原则不宜引渡,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 D、甲国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依中国和甲国法律均构成犯罪,是中国准予引渡的条件之一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甲乙丙三国订有贸易条约。后甲乙两国又达成了新的贸易条约,其中许多规定与三国前述条约有冲突。新约中规定,旧约被新约取代。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条约法,下列判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旧约尚未失效
    • B、新约不能完全取代旧约
    • C、新约须经丙国承认方能生效
    • D、丙国与甲乙两国间适用旧约
    • E、甲国议会的做法违反国际法
    • F、甲国政府如果不能交存批准书,将会导致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 G、甲国签署了该公约,所以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对甲国产生了条约的拘束力
    • H、由于甲国拒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本身在国际法上生效,其对甲国也不产生条约的拘束力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甲国分立为“东甲”和“西甲”,甲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由“东甲”继承,“西甲”决定加入联合国。“西甲”与乙国(联合国成员)交界处时有冲突发生。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乙国在联大投赞成票支持“西甲”入联,一般构成对“西甲”的承认 
    • B、“西甲”认为甲国与乙国的划界条约对其不产生效力 
    • C、“西甲”入联后,其所签订的国际条约必须在秘书处登记方能生效 
    • D、经安理会9个理事国同意后,“西甲”即可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三国均为南极地区相关条约缔约国。甲国加入条约前,曾对南极某区域提出过领土要求。乙国在成为条约缔约国后,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丙国利用自己靠近南极的地理优势,准备在南极大规模开发旅游。依《南极条约》和相关制度,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

    甲国加入条约意味着其放弃了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B

    甲国成为条约缔约国,表明其他缔约国对甲国主张南极领土权利的确认

    C

    乙国上述在南极地区的活动,构成了对南极地区提出领土主张的支持和证据

    D

    丙国旅游开发不得对南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甲国加入条约并不意味着其放弃或否定了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A错甲国成为条约缔约国也不构成其他缔约国对甲国主张南极领土权利的确认,
    B错乙国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并不构成对南极地区提出领土主张的支持和证据,
    C错依《南极条约》和相关制度,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任何国家都有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维持南极地区水域的公海制度,任何国家在南极地区根据国际法享有的对公海的权利不受损害或影响;保护南极环境与资源,在南极进行的任何活动不得破坏南极的环境或生态D对

  • 第11题:

    甲、乙、丙国同为一开放性多边条约缔约国,现丁国要求加入该条约。四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缔约国。丁国对该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保留,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对于丁国提出的保留,甲、乙、丙国必须接受

    B.丁国只能在该条约尚未生效时提出保留

    C.该条约对丁国生效后,丁国仍然可以提出保留

    D.丁国的加入可以在该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


    正确答案:D
    [考点]条约法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条约的保留,也涉及条约的加入、生效等知识点。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一个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无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保留是一国单方面作出的,对于保留,其他的缔约国可以作出同意或反对。A项认为一国提出的保留,其他国家必须接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保留仅适用于多边条约,可以在条约生效前作出,也可以在条约生效后加入时作出。如果保留是在签署须经批准、接受或赞同的条约时(即条约生效前)提出的,保留国应在批准条约时确认该项保留。故B项错误。
    由于条约的保留是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一个条约时作出的,对于加入国而言,加入时应提出保留的申请,一旦条约对加入国生效,保留同时生效。要注意C选项与B选项的区别,丁国是加入已经生效的开放性条约,如果加入时没有提出保留,在加入后不能提出保留。故C项错误。
    条约的加入是指没有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表示同意接受条约约束的一种正式国际法律行为。加入主要适用于开放性的多边条约,双边条约不发生加入的问题。多边条约一般都有加人条款,加入条约时,既可以加入已生效的条约,也可以加入尚未生效的条约。一旦加入,加入方即成为条约的缔约方,除条约另有规定外,与原始缔约方享有同样的权利。故此D项表述正确。

  • 第12题:

    甲国公民刘易斯在中国居留期间被甲国刑事追诉,甲国向中国提出引渡刘易斯的请求,中国和甲国间无引渡条约。依相关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哪项?( )

    A.如甲国的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则中国可决定是否拒绝引渡
    B.如依中国法,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C.由于刘易斯健康原因,依人道主义原则不宦引渡,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D.甲国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只要依甲国法律构成犯罪,中国即应准予引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上的个人——引渡,、A错,B正确,依《引渡法》第8条第5项的规定,依中国法或请求国法,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中国应当拒绝引渡。C错,依该法第9条的规定,健康原因属于“可以”拒绝引渡的原因,不是“应当”。D错,依该法第7条的规定,双重犯罪原则是中国准予引渡的条件之一。

  • 第13题:

    甲国驻中国领事拟进行领事取证,此种方式在我国受到的若干限制,依我国相关法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只能向在中国的甲国公民取证
    B.甲国领事采取的取证方式不得违背中国法律
    C.甲国领事不得对取证对象进行扣押
    D.甲国驻中国领事取证适用甲国法律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司法协助——送达和取证。《民事诉讼法》第277条第2款规定,外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领馆可以向该国公民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但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并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因此,ABE都是正确表述。

  • 第14题:

    甲乙两国签署了贸易、通商等若干双边协定,乙国新《对外贸易管理法》出现了与两国条约不符的条款,依国际法相关规则及中国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只要乙国新《对外贸易管理法》符合乙国的立法程序,则无需承担国家责任
    B.如两国的《贸易双边协定》的作准文本用语分歧,则该协定无效
    C.如乙国分立为两国,则分立的两国必须与甲闰重新签署界河协定
    D.乙国分立为两国后,分立的两国应继承原甲国与他国的界河协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家继承、国家责任、条约法。A错,该选项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如乙国通过了与双边协定义务不一致的立法,导致乙国实施了违反条约义务的行为,则依照国际法将引起甲国在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B错,依条约法公约,条约的分歧应采用公约规定的方式消除,或依目的及宗旨调和,而不是无效。C错,依国家继承的规则,界河协定属于应当继承的范畴。D正确。

  • 第15题:

    共用题干

    中国人蒋某(女)与甲国人惠特婚后在甲国定居,或蒋某在甲国生下一女。根据我国国籍法,下列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A、如蒋某之女出生时未获其他国家国籍,可以获得中国国籍
    B、蒋某之女一出生就无条件获得甲国国籍’
    C、如蒋某之女出生时已获得甲国国籍,她也可以同时获得中国国籍
    D、蒋某之女出生地在甲国,因而不能获得中国国籍

    答案:A
    解析:
    我国《国籍法》第3~6条有明确规定。我国不承认我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所以,一旦取得外国国籍,则不具有我国国籍,C、D均错。根据《国籍法》第4、6条的规定,A、B正确。
    根据《国籍法》第5条的规定,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蒋某是中国人并定居在甲国,仍具有中国国籍,其女出生在甲国,如果按照甲国国籍的有关规定,出生即具有甲国国籍,则不再有中国国籍。如果按照甲国国籍的有关规定,出生未获得甲国国籍的,则具有中国国籍,故本题的应选项为A项。
    本题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高某目前位于中国境内,中国对其具有属地管辖权。其次认定高某目前国籍状态。高某原始国籍为中国公民,因此,本题的关键在于判定其中国国籍是否丧失。根据《国籍法》第3条的规定,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而第9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国外定居的,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本题高某在甲国探亲而非定居期间获得甲国国籍。因此,他不属于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的情况。《国籍法》第14条的规定,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除第9条规定以外,必须办理申请手续。高某并没有完成该程序。因此,依照中国的法律,高某仍然具有中国国籍。关于引渡问题,依《引渡法》第8条的规定,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引渡:(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因此,D选项为正确选项。A项涉及可引渡的罪行,即所谓双重犯罪原则,一般它可以作为引渡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A为错项。B涉及引渡请求的冲突解决规则,它的前提是各方都满足引渡条件。本题中甲乙两国虽然与高某的行为都具有某种连结点,但并不充分满足引渡的条件,所以B项不选。最后,无论是国际法的一般规则还是中国的引渡法,健康原因都不必然成为拒绝引渡的理由,因此C项不选。
    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一般应符合三个条件:(1)一国国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其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也就是说,该侵害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责任。(2)受害人自受害行为发生起到外交保护结束的期间内,必须持续地拥有保护国国籍,也即“国籍继续原则”。(3)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在这些手段用尽之后仍未得到合理救济时,才可以提出外交保护。此为“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因此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因为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公民的请求而引起,也可由国家主动行使。
    引渡的主体是国家。在国际法中,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因此引渡需要根据有关的引渡条约进行。当他国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提出引渡时,一国可以自由裁量,包括根据有关国内法或其他因素作出决定。因此A项说法是正确的。引渡的对象是被请求国指控为犯罪或被其判刑的人,可能是请求国人、被请求国人和第三国人。在国际实践中,除非有关引渡条约或国内法有特殊规定,一般的各国有权拒绝引渡本国公民。因此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国际法中关于引渡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实践中,认定政治犯罪的决定权属于被请求国。国际法规定了一些不应视为政治犯罪的行为,包括:(1)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类罪;(2)种族灭绝或种族隔离罪行;(3)非法劫持航空器;(4)侵害包括外交代表在内的受国际保护人员罪行等。因此,劫机罪和抢劫罪均属于可引渡的罪行。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甲国对其公民具有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因此虽然甲国拒绝将A引渡,乙国也无权派出警察赴甲国对A进行缉拿。D项说法错误。

  • 第16题:

    出口到中国的某种电子产品数量激增,导致中国相关的生产企业遭到实质损害,据商务部调查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设备数量最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任何一个受到影响的国内生产者可向中国商务部提出启动保障措施调查主要产业
    •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实施保障措施正在
    • C、如果甲国企业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不可
    • D、采取保障措施的范围应与调查的范围一致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甲国A公司和乙国B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C公司,C公司注册地和主营业地均在乙国,同时在甲国、乙国和中国设有分支机构,现涉及中国某项业务诉诸中国某法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该公司的民事行为能力应当适用哪国法律?( )

    • A、甲国法
    • B、乙国法
    • C、中国法
    • D、乙国法或者中国法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 C、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 D、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中国人高某在甲国探亲期间加入甲国国籍,回中国后健康不佳,也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后甲国因高某在该国的犯罪行为,向中国提出了引渡高某的请求,乙国针对高某在乙国实施的伤害乙国公民的行为,也向中国提出了引渡请求。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
    A

    如依中国法律和甲国法律均构成犯罪,即可准予引渡

    B

    中国应按照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确定引渡的优先顺序

    C

    由于高某健康不佳,中国可以拒绝引渡

    D

    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正确答案: B
    解析:
    D项,高某目前位于中国境内,中国对其具有属地管辖权。根据《引渡法》第8条第1项的规定,被请求引渡人如果具有中国国籍,中国应当拒绝引渡。《国籍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国籍法》第9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11条规定,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丧失中国国籍。由此可以看出,因获得外国国籍而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定居外国”,而高某是在甲国探亲期间加入甲国国籍,之后即回国,并没有交待高某在甲国定居的事实,因此高某不能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而且高某没有申请退出中国国籍,所以高某仍然具有中国国籍。因此,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A项,《引渡法》第7条第1款第1项规定,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须符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均构成犯罪。但这只是引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充分条件
    B项,《引渡法》第17条规定,对于两个以上国家就同一行为或者不同行为请求引渡同一人的,应当综合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请求国是否存在引渡条约关系等因素,确定接受引渡请求的优先顺序。因此,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只是应当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且本题中,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C项,《引渡法》第9条第2项规定,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由于被请求引渡人的年龄、健康等原因,根据人道主义原则不宜引渡的,可以拒绝引渡。但在本题中高某仍然具有中国国籍,应当拒绝引渡高某,而不是可以拒绝。